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铃薯病害长期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病害主要的防控手段为化学防控,但因其带来的“3R”(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生物防治菌剂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成为目前新兴的一种防控手段。芽孢杆菌作为一种优秀的生防菌,因其获取方便,耐高温、耐盐碱、物美价廉等优点,逐渐被重视。对近几年利用芽孢杆菌防治马铃薯病害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包括马铃薯病害中的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 3 个方面,通过展望芽孢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方向,为后续芽孢杆菌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6种防治早疫病药剂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早疫病发病情况、药剂的安全性及产量变化情况等,综合评价药剂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及试验制剂用量都比较安全,对马铃薯早疫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在末次施药7 d后400 g/L氯氟醚·吡唑酯、42.4%健达唑醚·氟酰胺、12%苯甲·氟酰胺、1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和70%丙森锌等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3.5%、73.7%、67.8%、52.8%、53.3%和76.5%,与对照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6.5%、22.6%、15.8%、10.4%、10.2%和23.3%,表明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对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以12 g/L浓度处理降幅最为显著,达6.02%;基部节间长度、扁平率则随着喷施硅肥浓度的加大而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喷施适宜浓度硅肥促进了茎秆机械强度的改善以及玉米倒伏发生风险的降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8~12 g/L为叶面硅肥最佳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农田黑土区在夏季多雨炎热,冬季干燥寒冷,因其独特的地貌地形导致耕层土壤表现出“昼融夜冻”特点,土层冻融循环现象较为明显。在受到冻融侵蚀作用下,本区域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成土母质暴露,加之春季土壤受冻融交替影响,无法适时完成作物春播工作,对该区域工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鉴于此现状,本文就前人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冻融交替方面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分析冻融交替对土壤理化指标、微生物环境及春播土壤耕作等技术研究,旨在为东北黑土区应对冻融交替及冻融侵蚀现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运筹对0~30 cm耕层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所有处理进行分层操作,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一次施肥(PU1)、普通尿素传统施肥(PU2,60%种肥+40%追肥)、普通尿素分层施肥(PU3,上层20%N+中层30%N+下层50%N)、缓释尿素(PCU)与普通尿素(PU)配施分层施肥[上层20%N(普通尿素)+中层30%N(配施)+下层50%N(配施),PCU1(PCU∶PU=中3∶7、下3∶7)、PCU2(PCU∶PU=中5∶5、下5∶5)、PCU3(PCU∶PU=中3∶7、下5∶5)、PCU4(PCU∶PU=中5∶5、下3∶7)]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中,处理PU2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较高,除CK外,其它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PCU1、PCU2、PCU3、PCU4)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比普通尿素的处理(PU1、PU2、PU3)在10~20 cm土层提高0.48%~5.66%、2.61%~7.64%、11.57%~43.30%,PCU4处理含量最高,分别为24.30 g/kg、1.61 g/kg、84.28 mg/kg;在20~30 cm土层提高0.68%~7.32%、3.37%~9.04%、2.51%~26.17%,PCU2处理含量最高,分别为24.13、1.33、72.23 mg/kg。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PCU1、PCU2、PCU3、PCU4)的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比未配施缓释尿素的处理(PU1、PU2、PU3)在10~20 cm分别提高2.49%~8.33%、7.25%~28.12%、1.05%~13.79%、14.57%~73.16%,PCU4处理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60 mg/g、1.04 mol/L、29.15 mg/g、0.98 mg/g,20~30 cm土层提高9.52%~15.91%、9.60%~32.14%、12.26%~36.39%、26.40%~45.42%,PCU2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60 mg/g、1.07 mol/L、25.27 mg/g、0.87 mg/g。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较全部施普通尿素PU3产量两年分别提高1.78%~15.85%和2.32%~24.56%,PCU4产量最高达13 016和13 899 kg/hm2。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施肥方式能提高耕层10~3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促进玉米生长并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其中PCU4处理施肥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栽培、育种、收获机械、加工等方面对我国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工业大麻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归纳展望,以期为我国工业大麻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比例对纤维型工业大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设置施肥量S1(300 kg/hm2)、S2(375 kg/hm2)和S3(450 kg/hm2),施肥比例B1(N∶P∶K为3∶12)、B2(N∶P∶K为6∶1∶2)、B3(N∶P∶K为3∶2∶2)和B4(N∶P∶K为3∶1∶4)的处理,分析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对纤维型工业大麻品种汉麻5号相关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原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内B1S4处理的大麻株高、茎粗、根长、根茎叶干物量均表现最优,原茎产量为12 604.44 kg/hm2,较其余各处理显著增加9.16%~37.80%。由此可知,施肥量为450 kg/hm2、N∶P∶K为3∶1∶2的施肥比例为汉麻5号适宜当地的...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平原主栽的15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作为对照处理,在灌浆期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秆基部第3节茎粗、节间长、穿刺强度、抗折力、干物质积累、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全钾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各项指标的抗倒伏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密植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为可以鉴定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的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性划分为3类,其中,先正达408等3份玉米品种表现为高度抗倒,先玉027等8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中度抗倒,农华101等4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不抗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