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淡紫拟青霉36—1菌株3种诱变育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孢子紫外照射,菌丝原生质体紫外照射和孢子^60Coγ射线辐射3种方法对淡紫拟青霉36-1菌株进行了诱变育种。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产生对Rhizoctonia solani具高度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尤以孢子紫外线照射为佳。  相似文献   
12.
蔬菜连作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分析了由蔬菜连作导致土壤条件恶化引起的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分别从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变化阐述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的变化,从土壤脲酶活性、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论述了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连作条件下,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产生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明祖  石秀兰  周玉雷  董阳  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30-16932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对兰引3号结缕草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低温胁迫下兰引3号结缕草草坪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引3号结缕草为供试品种,用2种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16、32μmol/L)喷施2次,研究低温胁迫下硼酸对兰引3号结缕草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相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16μmol/L硼酸处理及32μmol/L硼酸处理都能提高兰引3号结缕草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降低丙二醛含量,另外,对保护细胞膜系统也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以16μmol/L硼酸处理的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5%、41.2%、45.1%,而丙二醛含量则降低了16.4%,相对膜透性降低了145.0%(A260)和50.0%(A280)。[结论]低温胁迫下,16μmol/L硼酸处理有利于增强兰引3号结缕草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及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精胺(Spermine,Spm)等3种多胺(Polyamines,PAs)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后果皮PAO活性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种子中未能检测到PAO活性;花后第2d果皮中的Spd含量最高,随后Spd和Spm含量变化大致呈“W”型,而Put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花后第2d,种子中的Put、Spd和Spm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在果皮中的含量,但在花后第2—8d迅速下降,随后降速趋缓;花后果皮和种子中3种PAs的总含量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且花后第2~8d种子中的PAs总含量远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15.
植株叶片全钾简易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1mol/LNH4OAC、1.080mol/LH2SO4和H2O浸提植株叶片中的钾,然后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测定结果与H2SO4-H2O2消煮法作比较结果表明:1mol=L NH4OAC、1.080mol/L H2SO4作浸提剂的测定结果与H2SO4-H2O2消煮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15、30和45min3种浸提时间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以稀H2S巡提剂,硫酸浓度分别为0.900、0.972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在湖北省内主要产区都有发生,为害树苗以至成龄树的根部,成为当前猕猴桃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之一。但迄今为止,尚未见系统报道。为给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从1986年开始,对该病的为害情况、病原线虫的虫种和消长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生和为害情况1986—1988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方法脱除赤霉病麦毒素(D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小麦,进行机械加工去皮和化学试剂处理脱毒结果机械加工去皮可以去除23.6 ̄34.7%的DON毒素,化学试剂处理中,对麦粒的脱毒效果以0.1mol/L碳酸钠为最好,去毒率达到82.1 ̄85.0%,平均为83.9%;其次是1%亚硫酸氢钠,其DON降低率为69.9%;4%过氧化氢和5%石灰水的DON降低率分别为45.1%和21.8%;对麦麸的脱毒效果也以0.1mol/L  相似文献   
18.
用36-1菌液分3种方法处理水稻种子,测定其发芽势和芽长度,结果表明,0.5%和1%菌液保湿稻种直至发芽,显著促进稻种发芽和芽的伸长,随浓度升高而促进作用逐步减退,7%浓度菌液无促进作用,高到10%时明显抑制;用100%浓度菌液浸种,处理0.5h对稻发芽和芽伸长无任何影响,浸1 ̄4h能促进发芽,其中2h最佳,浸8h对发芽和芽伸长均有抑制;在固定的5h中以不同浓度浸种,结果是50% ̄75%浓度促发芽  相似文献   
19.
1991~1993年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的寄主范围,侵染和在各寄主体内的发育能力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等10种植物是线虫的良好寄主,玉米能被线虫侵入寄生,但很难完成生活史,红三叶草和紫苜蓿不被线虫侵染,线虫在不同寄主体内发育进度有差异,黑麦草内线虫数量最多,平均每克鲜根内有线虫3.45  相似文献   
20.
我省发现小麦全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4月,潜江市境内130多hm2地里发生了小麦苗严重死亡现象。笔者被邀到现场,见病株茎基部1~2节处变黑,根为黑色腐烂状,轻的死苗率约10%~30%,重的死亡70%~80%,甚至一小片一小片苗全部死亡。经过病害症状观察、病原形态鉴定和致病性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