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用化学方法脱除赤霉病麦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的小麦,进行机械加工去皮和化学试剂处理脱毒。结果机械加工去皮可以去除23.6%~34.7%的DON毒素。化学试剂处理中,对麦粒的脱毒效果以0.1mol/L碳酸钠为最好,去毒效果达到82.1%~85.0%,平均为83.9%;其次是1%亚硫酸氢钠,其DON降低率为69.9%;4%过氧化氢和5%石灰水对DON降低率分别为45.1%和21.8%;对麸皮的脱毒效果也  相似文献   
42.
筛选根际促生细菌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武汉市蔬菜基地30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了细菌分离物1334株.室内检测其对目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获得32株致死率80%以上的有效菌株,占总细菌分离物的2.4%.盆栽促生试验表明:此32株有效菌株中有9株对番茄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以菌悬液(109CFU/mL)浸根对此9株菌株进行进一步促生防虫试验,得到4株兼具促生防虫效果的根际细菌分离物,其防效均在 60%以上.  相似文献   
43.
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菜豆为试材,初步研究了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菜豆PAO的分布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主要集中在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的胚芽(或含顶芽的初生叶)和子叶,而在胚根、上胚轴及下胚轴中则一直检测不到PAO活性;吸胀而未萌发的菜豆种子检测不到PAO活性,待萌发起始后PAO活性便迅速上升,在吸胀后第3 d到达峰值后便逐渐下降;菜豆萌发前期种子的胚芽PAs含量及PAO活性的变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消长关系;菜豆吸胀后第5d子叶的PAO活性达到峰值并且明显高于胚芽的PAO活性,之后则逐渐下降。另外,子叶的PAs含量在吸胀后1-5 d内都远远低于胚芽的相应含量。  相似文献   
44.
赤霉病麦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污染粮食的主要真菌毒素,也是引起人畜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毒素。对于赤霉病毒麦的去毒处理,人们多次尝试物理和机械的方法但均不理想。本文报道几种化学定量研究方法除去麦粒和麸皮中DON...  相似文献   
45.
浓硫酸及热水处理对翅荚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了翅荚决明种子外部形态,测定了千粒重、硬实率,并研究了98%浓硫酸酸蚀(处理时间分别为10、20、30、40min)及80℃热水处理(处理时间为20、30 min及40 min)对翅荚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翅荚决明种子的千粒重为34.63 g,硬实率为90.47%,98%浓硫酸酸蚀及80℃热水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翅荚决明种子的发芽率,综合各项指标表明,浓硫酸浸泡30 min是打破翅荚决明种子硬实的较好办法,该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达到90.67%、22.56、4.50,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8倍、3.49倍、3.3倍,而苗高、茎粗、主根长、侧根数及鲜重等与对照相比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6.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研究:I.病原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7.
根结线虫卵寄生真菌的研究:Ⅰ.卵寄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相似文献   
48.
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在室内和室外盆土中对根结线虫卵均有较高的寄生率。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该菌的主要培养特性。寄生菌有轮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多数稍呈棱形,少数近椭园形或园形,单细胞,无色。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适宜的培养基pII为5—9。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是生长和产孢的最佳而比较廉价的培养基;马铃薯、蛋白胨、蔗糖、硝酸钙、磷酸氢二钠组成的培养基和猪粪浸出液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寄生菌的营养生长。寄生菌对蔗糖、果糖和阿拉伯糖有较好的利用力。全黑暗条件有利生长和产孢,半光照次之,全光照最差。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以12号和35号两个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品种为材料,研究其萌发种子和幼苗中各个部分多胺氧化酶(PA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吸胀而未萌发的两个菜豆品种均无PAO活性,直至吸胀后2d才检测到活性:在两个菜豆品种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及胚芽(或初生叶)均存在较高的PAO活性,且两个菜豆品种的各部分的POD活性均高于PAO活性: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PAO活性主要分布在胚芽、子叶及初生叶(含顶芽)中,而在胚根和胚轴中一直测不到活性。另外,在本试验中还观察到,两个菜豆品种萌发生长过程中PAO活性高低与种子活力相关,PAO活性高则种子活力也高。  相似文献   
50.
根结线虫卵寄生真菌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北省内采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为害的植物根和根围土壤64份样品,包括粮食、蔬菜、果树和观赏植物3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