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9篇
  12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pH值及营养元素对泥炭藓属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遭受破坏的泥炭藓湿地进行人工恢复与重建,以及人工条件下培养泥炭藓植物属(Sphagnum)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对泥炭藓植物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最适pH值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炭藓(S.palustre L.)在pH 6.0时生长最好;人工种植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对泥炭藓具有抑制作用或毒害作用;含P元素化学试剂使大量蓝藻生长,附着于泥炭藓植物体表,造成泥炭藓死亡,并在枝叶的顶端出现颗粒状晶体(钠盐和磷酸盐)。说明,泥炭藓属植物的生长对水质有较严格的贫营养化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82.
对同源重组获得的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菌株的无毒基因突变体PXO99△avr进行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缺失了5个无毒基因,同源重组发生在PXO99A全基因组中一个有5个无毒基因串联的位点上;与PXO99A相比,突变体在IRBB10等15个水稻品种上引致的病斑明显缩短,而在IRBB14、IRBB21和IRBB55上的病斑则变长;缺失的5个无毒基因的综合表现为毒性因子功能.推断:在缺失的基因中含有无毒基因avrXa14、avrXa21、avrxa13以及与抗病基因Xa3、Xa4、xa5、Xa10、Xa17亲和互作有关的毒性因子.  相似文献   
183.
2001~2010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10年从江苏省五大水稻栽培区采集了1 269份水稻稻瘟病菌标样,分离获得818株单孢菌株,利用7个全国统一鉴别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共获得7群40个生理小种。结果显示,ZG1群小种出现频率最高,达到58.3%,为优势小种;其次为ZB群小种,达到16.9%。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在五大稻区分布不同,在徐州、盐城地区,稻瘟病菌小种类群较为简单,均出现了7群18个小种;在南京、苏州和南通地区,稻瘟病菌小种组成较为复杂,分别出现了7群22个小种、7群23个小种和7群21个小种,尤其在苏州地区,仅ZB群小种的类型就多达11个。2001~2010年优势小种ZG1始终保持高频率出现,2006年最高,达到了73%;2009年最低,为41.4%。ZB群小种在2009年出现频率达到了最高,为31.4%。2001~2010年稻瘟病菌种群监测结果说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和主栽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84.
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衰亡进程中茎蘖碳氮代谢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2种穗型小麦品种茎蘖叶片糖氮代谢差异及与分蘖成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较豫麦49-198具有冬前分蘖比重低、春季分蘖比重高、无效分蘖春季衰亡持续时间长和分蘖成穗率低的特点。兰考矮早八氮素代谢相对较弱,茎蘖叶片氮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明显低于豫麦49-198,不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幼穗分化顺利进行。兰考矮早八植株碳素代谢相对较强,茎蘖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高于豫麦49-198,有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生长需要。主茎与分蘖间比较,以上糖氮代谢指标均表现为主茎蘖Ⅰ蘖Ⅱ,且随分蘖时期进行茎蘖间差异逐渐增加,兰考矮早八表现更为明显,主茎优势突出。豫麦49-198分蘖Ⅰ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高,该分蘖能够成穗,而兰考矮早八两分蘖和豫麦49-198分蘖Ⅱ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低,严重影响其分蘖发育成穗。  相似文献   
185.
根据其他物种中保守的SOS1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的方法克隆得到RcSOS1(NCBI注册号:KX943304.1)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包含3 432个核苷酸,推导编码的蛋白质有1 1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麻疯树SOS1基因的同源性最高,达到了80.4%,编码一种Na~+/H~+逆向转运蛋白。疏水性分析显示RcSOS1基因编码蛋白N-末端具有12个跨膜结构域,C-末端具有一个很长且面向质膜内腔的亲水尾部。RcSOS1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为主,其次为延伸链和β-转角,所占比例最少。三级结构分析表明,RcSOS1蛋白是位于质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根据RcSOS1全长序列设计带有Bam HⅠ和SalⅠ位点的全长扩增引物扩增基因全长,用Bam HⅠ和SalⅠ双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 CG-1301连接,成功构建了RcSOS1基因的正义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RcSOS1基因的功能及耐盐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究秦川肉牛CGI-58基因5′-调控区中1个新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肉品质的关联性,及其对该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24月龄的480头秦川肉牛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内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等肉品质性状指标。颈静脉采集试验牛血样,提取DNA样品,PCR扩增CGI-58基因5′-调控区,通过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使用SAS(version 8.1)软件提供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通过MatInspector和cMethPrimer软件分析CGI-58基因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其甲基化水平。构建含有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转染小鼠3T3L-1、C2C12细胞系和牛前体脂肪细胞,测定其在3种细胞中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秦川肉牛CGI-58基因5′-调控区发现1个新的SNP位点:g.14451079AC。g.14451079AC位点共有3种基因型:AA、CC和AC,其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大于C等位基因频率,且AC基因型的启动子活性与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g.14451079AC由A到C的突变发生在CGI-58启动子区域中一个预测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v-myb的第2个碱基A上,该突变导致启动子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且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位于软件分析的CpG岛上。【结论】秦川肉牛CGI-58基因启动子区g.14451079A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眼肌面积存在显著关联,且对该基因启动子活性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7.
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用复合相变材料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满足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系统在不同季节太阳辐射强度下的储能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分季节蓄能型复合相变材料,可实现对太阳能的最大化利用。根据前期研究基础,以48#石蜡、62#石蜡和癸酸(capric acid,CA)配制了48/62和CA/62两种复合相变材料,对不同配比时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分别进行了DSC试验和蓄热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复合材料的潜热和最高吸热峰对应温度均随着62#石蜡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复合相变材料的蓄热过程均分为固态显热蓄热、相变蓄热、液态显热蓄热3个阶段;CA/62复合相变材料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曲线出现了明显的2个固-液相变峰,其蓄热曲线中相变蓄热过程又分成2段,分别对应癸酸和62#石蜡的固-液相变过程。因此CA/62复合相变材料可用于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系统实现分季节蓄能。  相似文献   
188.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对农业生产以及畜牧业对粮食的需求,从1900年至今加拿大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被开垦种植各种高产作物和牧草.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多年生牧草冰革和一年生作物小麦研究了开垦天然草地对草地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小麦使草地土壤LFDM、LFC:N、LFOC/SOC和LFN/TN均显著降低(P<0.05),而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冰草则对以上各个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从两个试验样地之间对比来看,样地Ⅱ的LFC:N、LFOC/SOC和LFN/TN均显著高于样地Ⅰ的各个对应值(P<0.05).  相似文献   
189.
使用钙黄绿素标记刺参稚参,在Nikon 80i荧光显微镜波长450~490 nm激发光下观察其对刺参骨片的标记情况;研究了钙黄绿素浓度和染色时间对刺参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黄绿素能够标记刺参体壁、触手、管足、疣足真皮表层的骨片。实验中,钙黄绿素浓度对SOD和GSHPx的活力无显著影响,浓度在1 000 mg/L时明显抑制CAT活力。染色时间对3种抗氧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染色时间×浓度交互作用对SOD和CAT活力有显著影响。钙黄绿素浓度在750 mg/L,染色时间在24 h左右,对3种抗氧化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0.
【目的】为明确在广西崇左市油梨种植基地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该病害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该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嘴突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该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pH为7,黑暗条件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参试的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百菌清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嘴突脐蠕孢均有抑制效果,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该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0163mg/L、0.0420mg/L、0.1109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