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气候暖干化对半干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8~2013年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栽培定位试验,结合试验区域气象站1957~2013年气候要素观测资料,开展气候暖干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57~2013年试验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219 mm(10a)~(-1);20世纪60年代降水量偏多,90年代降水量最少,降水量减少最多的季节为秋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8℃(10a)~(-1),20世纪80年代之后气温明显上升。试验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5.602 kg hm~(-2)mm-1(10a)~(-1)。马铃薯水分利用率与6月上、中旬气温、7月上旬气温、8月下旬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增高导致产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水分利用率与6月上旬降水量和9月中旬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气候暖干对马铃薯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负效应增加,马铃薯产量形成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2.
不同气候年型对荒漠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甘肃省武威市农试站对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刺蓬(Cornulaca alaschanica)物候期及生长状况的定点观测资料,运用膨化相关、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与正常年份相比,梭梭春季物候期暖干年较冷湿年提前2~7 d,而秋季物候期暖干年较冷湿年推迟2~11 d。刺蓬物候期暖干年较正常年推迟21~120 d,刺蓬春、夏季物候期冷湿年较正常年提前3~13 d,秋季物候期推迟11 d。(2)梭梭新枝生长长度春秋季暖干年大于冷湿年,而夏季暖干年小于冷湿年。刺蓬生长高度暖干年较正常年偏小,冷湿年较正常年偏大。(3)梭梭生物量冷湿年较暖干年前期偏大,后期偏小。但梭梭年生物量暖干年较冷湿年偏大。刺蓬冷湿年单位面积生物量远大于暖干年。(4)梭梭暖干年覆盖度较冷湿年大,刺蓬覆盖度表现出降水多、覆盖度大,且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同步性。(5)生长季气温、降水是荒漠植物梭梭和刺蓬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梭梭更喜温耐旱,而水分条件对刺蓬生长更重要。  相似文献   
33.
张凯  王润元  张勃  司建华 《土壤》2008,40(1):51-56
本文在分析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水质及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强烈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对水资源的影响更是显著的.首先,农业灌溉用地发展造成了黑河中游地区用水量的增加以及水资源在区域间的重新分配;其次,农业灌溉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的不断膨胀,对黑河中游水资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并呈逐年递增和溯源上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34.
以小麦为供试作物布设干旱过程试验,研究干旱过程中小麦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_(ssat))、胞间CO_2与空气CO_2浓度比(Ci/Ca)、最大羧化速率(Vc_(max))以及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干旱不同阶段Pn与g_(ssat)的关系及其对气孔导度模型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含水量(ASWC)较大时(0.5),即水分供给充足条件下,小麦叶片光合生理参数随着ASWC的减少保持相对稳定;而当ASWC降至0.5时,g_(ssat)、Ci/Ca以及Pn减小,在ASWC0.3时,Pn与g_(ssat)及Ci/Ca的关系保持相对稳定;当ASWC0.3时,g_(ssat)随ASWC减小呈显著降低趋势,Vc_(max)和J_(max)也在此阶段随ASWC减小而线性降低,而Pn随g_(ssat)的减小降幅明显增大,拟合所获得的气孔导度模型斜率也随之发生改变;当ASWC0.1时,Ci/Ca随ASWC减小呈增大趋势,而Pn随ASWC减小而减小,在该阶段,Ci/Ca与Pn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根据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特征,可将小麦受旱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无干旱胁迫或干旱胁迫较轻的阶段、只有气孔因素影响光合生理过程的阶段、非气孔因素和气孔因素同时影响光合生理过程的阶段以及光合器官遭受损坏的阶段。  相似文献   
35.
大蒜、玉米带田套种气候资源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2005年大蒜、玉米套种观测资料,探讨了大蒜、玉米物候特性及生态气候适应性,对大蒜与玉米套种模式的气候资源利用程度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途径,为发展大蒜与玉米套种种植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揭示春小麦叶水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在甘肃省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站对春小麦在拔节~抽穗期进行水分胁迫试验,研究不同水分胁迫下春小麦叶水势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春小麦叶水势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不同水分胁迫下叶水势均表现为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春小麦叶水势对土壤体积含水率存在阈值反应,当土壤体积含水率>11.5%时,叶水势随土壤体积含水率发生正相关变化;当土壤体积含水率<11.5%则发生负相关变化。在众多环境因子中,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与春小麦叶水势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影响轻旱处理下叶水势最强的因子是大气相对湿度,且大气相对湿度为51.87±0.03%时可作为轻旱处理下叶水势发生变化的临界阈值;中旱和重旱处理下影响叶水势的最强因子是大气水势,大气水势为-99.22±8.63 MPa时可作为中旱和重旱处理下叶水势发生变化的临界阈值。该研究为减轻春小麦受旱程度、维持春小麦正常生长及时补充水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黄土塬区麦田水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当地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陇东塬区麦田晚秋土壤贮水与收墒期水资源关系、春季降水与春旱的关系、春旱特征,并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模式,计算了该区域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水资源丰歉度、可生长季水资源构成和农业生产对策。分析显示: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生长期水资源过剩,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短缺,短缺最严重的时段是成穗期,即4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资源总量只占需水量的67%,80%保证率为31%,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春、夏、秋三个可生长季节中,春季麦田水资源以早春土壤贮水为主,夏季以自然降水为主,秋季初秋土壤贮水和自然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接近。植株生长期水资源、成穗期水资源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冬小麦产量相关程度较高,幼苗期和籽粒形成期水资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农业生产上要根据不同时期水资源构成特征科学决策种植模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或生产措施有效降低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麦田冬前旺长水肥损耗、晚秋和早春秋白地水分无效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8.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分及其灌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气候变暖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带动土壤盐分向上移动,引起土壤盐分增加,导致土壤盐碱危害加剧。采用近35 a来的土壤盐分定位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 35 a随着全球变暖,宁夏引黄灌区土壤全盐含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轻盐化土壤、中盐化土壤和重盐化土壤全盐质量分数分别增加0.08、0.13和0.19 g/kg;当温度增加0.5~3.0℃时,宁夏引黄灌区轻盐化土壤、中盐化土壤和重盐化土壤淋洗土壤增加盐分所需的灌水量分别增加8.2%~9.1%、8.2%~8.7%和8.3%~8.8%,总灌水量增加1.29~1.40亿m3。  相似文献   
39.
河西走廊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复杂,对该地区种植春油菜进行区划有利于春油菜的高产和稳产,细化积温指标有利提高农业种植区划的科学性,对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区2009-2010年不同播种期种植的油菜生育期与积温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通过0℃和5℃的积温与出苗期的相关系数达到0.900以上,抽薹期与稳定通过5℃积温的相关系数为0.994,开花期与稳定通过7℃积温的相关系也在0.900以上,均呈显著相关,成熟期与稳定通过5、7、10℃积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783和-0.783.气温稳定通过0℃和5℃,5℃,7℃,5℃和7℃的积温可分别作为油菜出苗期、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的热量指标.利用稳定通过0、5、7、10℃的积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分布,对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区油菜种植区进行了区划.  相似文献   
40.
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廓日光温室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采用日光温室很好地提高了光、热、水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至少33%的太阳能从无效资源转变为有效资源,光温生产潜力提高24585kg/hm^2(蔬菜、玉米),增幅75%;新增≥10C积温3364.9C/d,增幅123%,生长期 工一倍,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一倍左右;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提高1倍~2倍,对生态环境利大于。同时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