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利用洮河流域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洮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14.5~-4.6mm/10a之间,降水量递减以夏季降水量递减为主。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12~0.59℃/10a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年际变化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上升。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05~0.12/10a之间。近50年来洮河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洮河流域水资源呈显著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存在2~3,8~9,15a的年际周期变化。水资源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减少,干燥指数上升,导致水资源减少。  相似文献   
72.
天水烤烟适生适产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天水7县烤烟全生育期气象条件与烤烟产量间关系的综合分析,得出影响烤烟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烤烟团棵一现蕾旺长期7月的降水量和7—8月的平均气温,根据不同产量水平对两因子配置要求计算出相应的气候指标,进行天水烤烟适生适产的气候区划,为当地烤烟合理布局和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为探索和验证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雨养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和降水减少协同响应的基本特征,采用开放式红外增温系统装置和水分控制观测场,设置不同温度[增温0℃(对照)、增温1.0℃、增温2.0℃]和水分梯度(正常降水、降水减少30%)模拟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生物量、穗部性状以及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和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在春小麦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在不增温、增温1.0℃、增温2.0℃下降水减少30%处理比正常降水处理分别减产24.41%、12.93%和27.38%,生物量分别减少19.25%、10.31%和22.11%。因为籽粒产量的降幅略大于生物产量的降幅,所以导致经济系数降低。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抑制了春小麦穗的形成,在各增温条件下,穗长、穗重、总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表现为降水减少30%处理低于正常降水处理,而无效小穗数和不孕率表现为降水减少30%处理高于正常降水处理。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协同作用对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有极显著影响,对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二因子协同作用使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导致春小麦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茎秆重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气候变暖下春小麦的响应与适应研究和未来半干旱区春小麦的安全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中国西北冬小麦和棉花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甘肃省西峰市和敦煌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4年的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极端低温的升高使冬小麦返青期和棉花的播种期明显提前,后期极端高温的升高使冬小麦成熟提前,而极端低温的变暖使棉花停止生长延迟.冬小麦越冬期~返青期的缩短与期间极端低温显著相关,而乳熟~成熟期的缩短与期间极端高温显著相关,返青期~拔节期和开花~乳熟期呈现延长的趋势且均与期间极端低温呈显著相关.棉花播种期~五叶期随期间极端低温的升高而缩短;五叶~现蕾、吐絮~停止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呈现延长的趋势,且分别与期间极端低温显著相关.冬小麦产量与越冬期间的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但返青~孕穗和乳熟~成熟期间的最高气温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产量与开花以前的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霜前花产量随十月最低气温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生育期间的增温特别是十月最低气温的变暖对本地区棉花生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生育后期的高温对冬小麦的高产则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75.
基于DEM的甘肃省降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甘肃省80个气象站近30 a(1971~2000)的降水量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栅格化,采用趋势面分析、逐步回归、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小地形订正等方法,建立全省降水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从推算结果看:甘肃省降水资源分布差异很大,从100 mm以下到800 mm以上均有分布,而且基本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级减少的趋势;甘肃省干旱区(r<300 mm)面积最大,达到184 144.01 km2,占到全省面积的46.6%.  相似文献   
76.
甘肃省高产农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时空组合特点及其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偏低且垂直和水平差异显著;水资源贫乏;土地质量普遍偏低.光合潜力河西区可达16 468.5 kg/hm2,陇南和陇东次之,陇中较其他各地差;光温潜力河西区为10 452.0 kg/hm2,陇南为7 671.0 kg/hm2,河西和陇中地区光热同步,光温潜力达光合潜力的66.62%和65.95%,陇东和陇南地区为57.49%和53.06%;在河西绿洲灌区,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均最高,分别占光温潜力和光温水潜力的88.0%和95.7%以上;陇中、陇东和陇南区较低,光温水土潜力仅达光温水潜力的60%~67.4%.  相似文献   
77.
根据天水地区7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和23个点的订正资料,采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对天水地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价。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南向北、从东到西资源指数Cr、效能指数Ce和利用系数K大致呈递减态势,其中资源指数Cr的最高值出现在天水南部的党川附近,Cr值为6.5,最低值出现在榆盘附近,Cr值为4.4;效能指数Ce的最高值出现在麦积区附近,Ce值为3.8,最低值出现在王铺、沿安等山区,Ce值为1.6;利用系数K的最高值也出现在麦积区附近,K值为0.7,最低值也出现在王铺、沿安等山区,K值为0.3。这一变化基本反映了农业生态气候的地域分异特征。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动态聚类,划分出天水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5个类型区,并进行了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天水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8.
天水地区冬春地温变化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地温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天水地区1982—2010年的冬小麦观测资料和同期冬春两季地温资料,分析了冬春地温在近28 a来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冬春地温变化对冬小麦返青后各发育期开始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冬春地温对冬小麦中后期生长状况、产量构成要素和地段实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水地区近28 a来冬春两季地温均出现增温现象,春季地温增幅高于冬季地温增幅;(2)冬春两季地温与冬小麦返青后各发育期开始时间均为负相关,春季地温与全生育期持续时间为显著的负相关;(3)春季地温与冬小麦孕穗期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与茎秆比、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冬春地温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间存在明显的关系,春季地温的影响比冬季地温更明显。春季地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和持续性,而冬季地温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
天水地区冬半年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1-2007年天水7个站冬半年(11月-翌年4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了近40a天水冬半年最低气温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天水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中期天水冬半年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突变,进入异常增暖时期,其增温程度比平均气温明显;2)增暖后天水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低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明显增大;3)气候变暖后除关山地区最低气温上升幅度不显著外,河谷、渭北地区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0.
北疆棉区棉花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7年北疆棉区代表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北疆柿区棉花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疆棉区棉花生长季呈现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初霜推迟、终霜提早、无霜期延长,10℃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天数延长、积温增加等特征.对比分析1991年以来的棉花发育期资料,棉花自播种至裂铃的各发育期均表现为提前的趋势,停止生长期略有推后,棉花全生育期天数增加.气候变化对北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影响以有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