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71.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低温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体生长缓慢,但成活率较高。在一定范围内,高温可明显促进幼体的生长,但在31℃时死亡率很高。对于约1月龄的克氏原螯虾幼体,考虑到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2个方面的因素,25℃左右可能比较适合其生长发育。克氏原螯虾幼体不适合30℃以上的高温和5℃以下的低温,因此在我国中部和北方地区,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越冬应当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72.
案例库建设质量是影响案例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产教深度融合拓展到教育领域微观的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文以农学类专业为例,剖析了农学类老牌专业在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优化、管理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提高标准、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等多方面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和提高农学类专业案例库建设质量和数量的建议,以期为农学类老牌专业建设"新农科"、培养"新农人"的任务分解落实在专业类课程建设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1特征特性高迪(金皮)西葫芦又称香蕉西葫芦、珍珠西葫芦,原产于以色列,为杂交一代品种,生长势强,无限生长类型,主蔓结瓜,蔓长可达1m;坐果率高,单株结瓜可达10个以上,丰产抗病,果实皮色金黄;肉脆汁多,风味上乘,商品性及观赏性俱佳;果长20~25cm,单瓜重250g;成熟期50~55d,是春早熟和秋延后大棚栽培的理想品种。2012年淮安市淮安区怡园果蔬合作社从以色列引进高迪西葫芦进行大棚春早熟栽培和秋延后栽培试验,667m~2产量达5000kg以上。2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74.
红菜汤是俄罗斯的国菜,其主料是红甜菜。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球推荐的13种最佳蔬菜有红薯、卷心菜、甜菜、芹菜、胡萝卜、芦笋、花椰菜、茄子、荠菜、苤蓝菜、金针菇、雪里红、大白菜等13种,其中甜菜并不是我们常见的糖用甜菜,而是根用红甜菜。  相似文献   
75.
锌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了7个锌浸种浓度(0,1,50,100,150,200,250mg/L),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锌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00mg/L)锌处理对黄瓜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在锌的浓度为100mg/L时,其发芽率最大,种子萌发第7天时的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芽长、根长也达到最大值,且抑制率最低,高浓度(〉100mg/L)锌处理则对种子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研究黑龙江大庆地区玉米基于叶龄指数管理的氮肥施肥次数及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次追肥(T3,叶龄指数30%、60%、100%等比例3次追肥)条件下、追氮量为120 kg/hm~2处理时,玉米子粒产量最高,为12 405.29 kg/hm~2,显著高于T3条件下其他追氮量处理,显著高于覆膜传统追肥处理和覆膜不施肥处理。在追氮量为120 kg/hm~2处理下,T3显著高于T2(叶龄指数30%和60%等比例2次追肥)和T5(叶龄指数30%、45%、60%、100%、抽雄吐丝后15 d等比例5次追肥)追肥处理(P0.05)。成熟期氮素吸收量表现为T3处理、追氮量150 kg/hm~2时最大,达241.82 kg/hm~2,比T2和T5追肥处理提高3.8%和1.6%,比T3处理下各追氮量处理提高0.6%~37%。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NaCl和NaHCO3胁迫对2个基因型玉米(Zea mays L.)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探讨不同耐性玉米品种对不同盐碱胁迫时间下的耐性机制。[方法]以耐盐碱程度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5个浓度梯度(0、25、50、75、100 mmol/L)的NaCl和NaHCO3盐溶液进行胁迫处理,分别于胁迫12、24、36、48 h后采样,测定玉米幼苗期不同胁迫时间下部分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玉米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是根系的变化幅度普遍高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36 h盐胁迫下达到最大值;玉米幼苗和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胁迫48 h后达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作物耐盐碱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以玉米庆单3号为供试品种,于2016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实习基地进行试验,在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条件下,设置了3个处理,分别为CK:不喷施叶面肥;A1:喷施叶面肥浓度为0.150%,兑水300kg·hm~(-2);A2:喷施叶面肥浓度为0.107%,兑水300kg·hm~(-2),研究叶面肥对玉米叶绿素、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后,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能利用率与光能转化率;光合速率增强,延缓叶片衰老,可增加干物质积累的数量和质量;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也分别增加了0.2~0.4行、3.3~3.4粒和0.89~1.40g,其产量与对照CK相比多增产540.39~99.48kg·hm~(-2)。玉米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后可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79.
寒地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8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针对寒地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鲜食期的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糖、粗淀粉、蛋白质、子粒含水率和维C含量在不同灌浆期、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维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曲线变化。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通过子粒含水率结合蛋白质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子粒含水率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维C含量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氮肥分期追施量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精准、高效地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和2016年,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追施水平为90、120和150 kg/hm2,分别以T90、T120、T150表示,在叶龄指数为30% (拔节期)、60% (大喇叭口期) 和100% (吐丝期) 时追施。追施氮肥在三个时期的分配比例设为5∶5∶0 (A1)、3.3∶3.3∶3.3 (A2)、4∶5∶1 (A3)、3∶5∶2 (A4)、2∶5∶3 (A5),设置不施氮肥为对照 (CK)。调查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土壤中0—100 cm无机氮含量,计算了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2015年、2016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两年不同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幅分别为13.88%~75.72%、13.73%~88.50%,其中T120A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幅最为明显,两年不同处理产量分别为11643、12952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时其可有效调控玉米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使玉米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45、60、75天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3.23~50.49、4.61~40.70、2.65~25.48 kg/hm2,籽粒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75天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51%~74.90%。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方面,T120A4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58%~65.01%,玉米农田中0—1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总量为123.75 kg/hm2,0—6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比例为78.33%,均处中等水平,同时T120A4处理土壤-作物系统中的氮素盈余量与损失量分别为9.94、133.70 kg/hm2,均处最低水平,有效降低了氮素淋失的风险。T120A4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较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8.66~31.53 kg/kg、11.76~26.28 kg/kg、3.54%~52.89%,且其氮素土壤依存率低于其他处理1.70%~32.64%,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吸收来自肥料氮的比例。 【结论】 综合考虑玉米籽粒产量、氮素平衡和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120 kg/hm2,在30%、60%、100%叶龄指数时期追氮量分配比例3∶5∶2是最佳的氮肥分期追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