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1篇
  42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10、20、40、80 t/hm2)对玉米茎秆中的钾含量、茎秆形态特征、茎秆质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生物炭能够促进玉米茎秆各节的钾含量,并且生物炭的施入矮化了蜡熟期玉米茎基部3~5节的节间长,增大了玉米茎粗,增强了茎秆弹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力,增加了茎秆干物质积累,使茎秆粗壮、坚韧。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对玉米茎秆钾含量、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均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施炭量40 t/hm2为最优施用量,产量达13261 kg/hm2,较对照提高了25.99%。当施炭量为80 t/hm2时茎秆中的钾含量、茎秆形态特征、茎秆质量性状及产量的提高幅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2.
滴水量对新大豆27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滴水量对超高产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规律,设置975 m3·hm-2(W1)、1 575 m3·hm-2(W2)、2175 m3·hm-2(W3)、2 775 m3·hm-2(W4)4种滴水处理,对各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新大豆27号根系干重、侧根长和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滴水量的增加,0~40 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0~20 cm土层根干重密度和侧根长密度增幅最大,20~40 cm土层增幅其次;增加生育中后期0~80 cm土层总根干重和总侧根长,鼓粒初期W2、W3、W4处理的根干重分别较W1增加14.2%、30.4%、41.1%,侧根长分别较W1增加17.4%、25.7%、40.3%;提高0~40 cm土层根系活力,增加根系伤流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3、W4鼓粒初期0~80 cm土层根干重分别为88.6、95.8 g·m-2,侧根长为432.4~482.9 m·m-2,产量分别为6 082.6 kg·hm-2、6 404.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30左右。新疆伊宁地区大豆的适宜滴水量为2 175~2 775 m3·hm-2。  相似文献   
73.
益生酵母对奶牛泌乳性能及瘤胃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荷斯坦泌乳母牛40头随机分为2组,进行为期70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益生酵母可以明显增加干物质采食量,缓减体重下降,增加标准奶产量2.25kg/d·cow(P<0.05),乳脂率增加0.3个百分点,提高了9.62%(P<0.05);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浓度均升高,血清尿素氮下降;玉米秸的瘤胃干物质、NDF、ADF降解率在24小时内均提高,瘤胃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升高(P<0.05),奶牛体细胞数极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74.
丙酸钙对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2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个泌乳期305 d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丙酸钙100、200、300 g/d.结果显示,日粮添加丙酸钙对奶牛的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率无显著影响,200、300 g/d组产奶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300 g/d组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300 g/d组尿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丙酸钙适宜添加量为200 g/d.  相似文献   
75.
胁迫对菜用大豆种子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蛭石栽培,在100 mmol/L NaCl 胁迫下,对耐盐性不同的两个菜用大豆[Glycine max (L.)Merr.]品种种子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增加了菜用大豆种子的H2O2含量,但耐盐品种 绿领特早的增幅低于盐敏感品种理想高产95-1。NaCl胁迫期间,绿领特早种子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AsA、GSH含量以及AsA/DHA值和GSH/GSSG值的增幅高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或降幅低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 脱氢抗坏血酸(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增幅低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表明 绿领特早种子在胁迫期间能够保持较高的AsA-GSH循环效率,可有效地抑制H2O2的积累,这可能是其耐盐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6.
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介绍了4种沼气生态建设模式,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沼气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遮光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果棉间作棉花合理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果棉间作条件,通过人工遮光田间试验并设置不同的氮素水平,记载棉花生育进程,调查测定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并对测定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遮光延长了棉花的花铃期,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影响程度加重;遮光对株高、株宽、倒四叶宽影响较大,施氮量320 kg/hm2(N1)株型理想;遮光使叶绿素含量升高,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施氮量320 kg/hm2(N1)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冠层结构合理,干物质积累较多,最终皮棉产量最高,较不施氮(N0)及施氮量480 kg/hm2(N2)处理提高约64.0;和17.9;.[结论]遮光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较大,施氮量为320 kg/hm2时,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抗枯萎病性差异,确定海岛棉和陆地棉室内抗病性鉴定方法,分析海岛棉和陆地棉病程反应机制,为今后的棉花抗枯萎病性研究奠定基础.了解海岛棉枯萎病发生规律和抗病机理,揭示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抗病性的机制,为今后培育抗病新品种开展海岛棉抗病鉴定、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海岛棉和陆地棉接种枯萎病菌,考察海岛棉和陆地棉的发病特性,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以及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性差异.[结果]不同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棉花品种在25℃受到棉花枯萎病的感染最为严重,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重.[结论]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萎病对海岛棉和陆地棉影响不同,棉花感枯萎病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以25℃条件下感病程度最为严重;不同棉花种对枯萎病的抗、感病性不同,一般条件下陆地棉不宜感病,海岛棉较为感病,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79.
在防雨棚测坑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水分亏缺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棉花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花铃期水分亏缺对其影响较小;在植株快速生长阶段,蕾铃数和叶面积指数呈现良好的对数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达到0.90以上;不论蕾期还是花铃期,与对照处理相比,水分亏缺均显著提高了叶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且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进而限制了蕾铃的正常生长发育,复水后可溶性糖与MDA均降低至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的程度。  相似文献   
80.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 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 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和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LI)等。旨在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chCR2受体分子与其配体chC3 d分子的亲和力。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TT5-chCR2和pTT5-chC3 d;利用HEK 293F表达系统表达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NI柱纯化系统纯化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通过分析chCR2与chC3 d结合的动力学参数得出两者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1.37μmol/L。结果表明chCR2与其配体chC3 d之间的亲和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