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55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69篇
  77篇
综合类   661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309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植物病原物侵染农作物,会引起病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品质和产量损失。化学药剂防治是常规种植中作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有机种植禁止使用化学农药,科学确立作物病害防控技术对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植物病原物侵染过程的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分别探讨限制病原物侵入作物、减少侵入作物病原物数量、调控病原物侵染和增殖的环境、应用治愈性方法减轻病害症状等针对性防控策略,并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详述技术措施,旨在为有机种植作物病害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2.
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为例,阐述了该所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所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项目立项率及成果获得率、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增强主动管理意识、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科研管理措施,以期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3.
积温作为一个地区重要的热量资源指标,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为明确吉林省积温空间分布状况,基于吉林省51个气象站的地面累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吉林省≥10℃积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10℃积温与经度、纬度、海拔都呈现负相关关系;≥2 500℃·d积温带面积占吉林省面积的74.19%;吉林省≥10℃积温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自东南向西北,由山地向平原逐渐增加"的布局;吉林省≥10℃积温最大值位于四平市,最小值位于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4.
酿酒葡萄生青果粒不仅影响果实产量,也严重影响果实的酿酒品质。本文介绍了葡萄生青果粒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葡萄优产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5.
胡彬  王超 《农机化研究》2019,(2):206-210
提高采摘机器人对运动目标的定位能力是提高机器人采摘精度的重要途径,但对于运动果实目标的跟踪和识别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为有效处理并利用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待采摘果实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Hadoop云平台的图像并行处理方案。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具有运动图像采集和无线传感网络传输功能的采摘机器人,并搭建了基于云存储并行计算的图像抓取平台,利用无线传感器采集的果实图像资源作为原始数据集,对运动待采摘目标进行了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可以成功地获取运动果实的位置信息,且采摘机器人成功采摘率较高,对于高精度采摘机器人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6.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硫辛酸和甜菜碱对农杆菌侵染后小麦愈伤组织的影响,选取小偃22、Z50和郑麦366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抑菌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4和8 mmol·L~(-1)的硫辛酸和10 mmol·L~(-1)的甜菜碱,于5、10和15 d分别观察统计小麦愈伤组织的褐化和水渍化程度。结果表明,添加硫辛酸可有效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Z50中添加4 mmol·L~(-1)硫辛酸可使褐化程度较CK降低89.50%,但会提高愈伤组织的水渍化程度;添加10 mmol·L~(-1)甜菜碱对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和水渍化程度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7.
该文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为例,阐述该所概况及科技档案管理现状,分析该所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员档案意识、加强研究室归档工作的有效监管等方面,创新科技档案管理思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农业科研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探索北京郊区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模式,以延庆区大榆树镇荒滩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京郊荒滩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延庆区荒滩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介于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性;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植物物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藜科(Chenopodiaceae)为主,所有物种中59.2%为一年生晚春型草本植物;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盖度与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及总孔隙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植物盖度与土壤全磷、速效磷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果,表明在土壤严重退化区域,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总孔隙度是其植被正向演替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9.
为了揭示京郊荒滩地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补播苜蓿(Medicago sativa L.)、补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为研究对象,自然撂荒地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细菌与真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2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补播无芒雀麦土壤全磷含量最高;(2)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显著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补播无芒雀麦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最大持水量最高,补播苜蓿土壤饱和导水率最高;(3)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细菌中的蓝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真菌与细菌的生物多样性降低;(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细菌中的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了固氮及降解有机质的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施肥和除草是农业生产中两大重要的管理措施。近年来,施肥位置作为一种精准施肥措施越来越引起关注,本研究调查了施肥位置与杂草防控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2间作行比,进行了玉米、马铃薯间作大田试验。杂草管理设除草和不除草,施肥位置处理包括:均匀施肥(HF)、种间行施肥(TERF)和种内行施肥(TRAF),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调查了间作玉米、马铃薯的株高、生物量、根系总生物量和产量,以及杂草生物量。【结果】施肥位置和杂草管理对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株高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产量P <0.001、生物量P=0.002、株高P=0.007)。相比于均匀施肥,在不除草情况下,种间行和种内行施肥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生物量和株高。而在除草情况下,种内行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生物量,种间行施肥仅显著增加了玉米的株高。除草对马铃薯株高无显著影响(P=0.494),但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生物量(P <0.001)。施肥位置对马铃薯产量(P=0.114)、生物量(P=0.580)和株高(P=0.772)均无显著影响。在均匀施肥和种内行施肥下,除草显著提高根系总生物量(P <0.001),但在种间行施肥下则无显著影响。不论除草与否,与均匀施肥相比,种内行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马铃薯的根系总生物量(P <0.001)。施肥位置(P=0.001)和生长位置(P <0.001)均对杂草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均匀施肥相比,种内行施肥显著降低种间行和马铃薯种内行的杂草生物量,而种间行施肥对种间行杂草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两种作物的种内行杂草生物量。【结论】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中,种内行施肥结合除草,可显著促进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发育,抑制杂草生物量,进而提高产量及肥料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