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132.
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自制油酸甲酯助剂对3种玉米田常用除草剂磺草酮、莠去津和烟嘧磺隆药效的增强作用,并测定了该助剂分别与3种除草剂混用后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甲酯助剂对供试3种除草剂的药效均有显著增强作用,其中对磺草酮和莠去津药效的增强作用大于对烟嘧磺隆药效的增强作用,且除草剂低剂量使用时油酸甲酯助剂对其药效的增强作用比高剂量使用时更明显;油酸甲酯助剂分别与供试3种除草剂混用对玉米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以烟嘧磺隆抑制作用较强,莠去津次之。  相似文献   
133.
不同小麦品种对苯磺隆耐药性差异及其机理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用砂培法测定11种小麦品种对苯磺隆的相对敏感性,其敏感性有较大差异.碧玛4号、维麦8号对苯磺隆有很强的耐药性,IC50可分别达到502.6和409.3aiμg/kg,济1 3号为156.9aiμg/kg,鲁麦22号、黄县大粒对苯磺隆较为敏感,IC50低于45.0 aiμg/kg.以上5种小麦离体ALS对苯磺隆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敏感品种黄县大粒IC50为154.2nmol/L,甚至较维麦8号149.3nmol/L略高.ALS活体试验表明,小麦可以很快恢复苯磺隆对ALS活性的抑制,且耐药型品种恢复能力较强,碧玛4号、维麦8号ALS恢复活性只需1.5天,敏感品种需3天.碧玛4号、维麦8号除草剂解毒酶系GSTs相对于敏感品种对苯磺隆有较大的反应幅度和较短的反应时间,第2天就分别达到1.46、1.42的峰值,而济13号、鲁麦22号、黄县大粒变化幅度较小,第3天才达到峰值,活性分别为1.39、1.33和1.32.研究表明,小麦各品种对苯磺隆的耐药能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小麦GSTs对苯磺隆的代谢所致,而与小麦ALS对苯磺隆的敏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4.
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麦田常见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测定了苯磺隆对4种杂草活性及对杂草体内靶标酶(ALS)和代谢酶(GSTs)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泽漆对苯磺隆的敏感性最低,IC50为123.16gai/hm2;猪殃殃和荠菜次之,分别为8.47、1.07gai/hm2;播娘蒿最敏感,为0.29gai/hm2。离体条件下,苯磺隆对播娘蒿、泽漆ALS的IC50值分别为6.40、54.90mgai/L。活体条件下,苯磺隆处理后,播娘蒿体内ALS活力低于对照,第9天降为对照的31.20%,而敏感性低的泽漆处理后1~2天ALS活力虽略有下降,但第3天明显提高,第4天达到峰值,为对照的2.90倍,此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4种杂草本身所含GSTs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泽漆GSTs活性最高。经苯磺隆处理后,泽漆与猪殃殃GSTs活性明显提高,第4天时达到峰值,相对活性分别为1.23和1.25,并持续在较高水平;而荠菜、播娘蒿GSTs活性虽分别在第3、5天达到峰值,但多数时间相对活性低于1。结果表明,麦田不同杂草体内ALS的敏感性差异和GSTs的代谢差异是对苯磺隆敏感性不同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5.
除莠水悬乳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 ,对广谱高效复合型除草剂 35 %除莠水悬乳剂进行一次性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 :5 %OV - 17chromosorbWAWDMCS 15 0 - 177μm 2m× 3mm玻璃柱 ,柱温为 185℃ ,检测温度为2 0 0℃ ,气化室温度为 2 0 0℃ ,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莠去津和除草通的回收率在 98.6 %~ 10 1.6 %之间 ,变异系数分别为 0 .71%和 0 .5 4%。热贮前两有效成分悬浮率大于 90 %,制剂倾倒后残余物和洗涤后残余物分别小于3.0 %和 0 .6 %。热贮后莠去津和除草通的分解率小于 5 %,悬浮率大于 80 %,热贮前后pH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6.
丙炔氟草胺除草活性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丙炔氟草胺是一种以原卟啉原氧化酶为作用标靶的N-苯基肽酰亚胺类除草剂。为探究其在棉花田的应用前景,通过温室盆栽法对丙炔氟草胺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丙炔氟草胺对棉田常见阔叶杂草有较好防效,处理剂量为有效成分15 g/hm2时,对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藜Chenopodium album、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鲜重防效均高于90%,对野油菜Rorippa indica、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龙葵Solanum nigrum、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的鲜重防效高于80%;丙炔氟草胺对棉田4种常见阔叶杂草马齿苋、反枝苋、龙葵和藜的除草活性均显著高于二甲戊灵;丙炔氟草胺在鲁棉研28号与马齿苋、反枝苋、龙葵和藜之间的选择性指数依次为79.1、38.1、32.1和112.6,均显著高于二甲戊灵的12.0、9.9、5.8和9.2;鲁棉研37号、鑫秋4号与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与鲁棉研28号的相近。试验结果表明,丙炔氟草胺可作为棉田苗前防除阔叶杂草的候选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37.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复配制剂的联合除草类型,测定了其对不同品种棉花的安全性及其在棉花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温室试验结果显示: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对供试杂草马齿苋、反枝苋和马唐均呈现加成或增效作用。其中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按质量比1 : 10复配后的除草活性高于二甲戊灵单剂,其在供试棉花品种与供试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在25.81~39.39之间,与两种单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棉花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后综合了两种单剂的优势,对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藜和牛筋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玉米田主要杂草反枝苋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检测了黑龙江省玉米田反枝苋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通过靶标酶离体活性测定,分析了抗性和敏感种群反枝苋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并通过靶标ALS基因克隆测序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反枝苋疑似抗性种群 (HLJ-R) 对烟嘧磺隆已产生较高水平抗性,其抗性倍数达13.7;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对HLJ-R种群ALS活性的抑制中浓度 (IC50) 值是对敏感种群 (TA-S) IC50值的43.9倍;与TA-S种群相比,HLJ-R种群ALS基因205位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田反枝苋对烟嘧磺隆已产生较高水平抗性,且靶标ALS基因的突变可能是其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9.
山东省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抗药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甲基对硫磷、久效磷、氰戊菊酯、硫丹和灭多威对山东夏津、泰安和莱芜的棉铃虫进行了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三地棉铃虫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各地的用药状况不同有关;生化研究表明,棉铃虫对所用药剂的抗性与羧酸酯酶或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0.
利用硫丹杀虫剂对夏津抗性棉铃虫进行室内选育17代,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没有提高,而对硫丹的抗性却明显提高了5.87倍。将硫丹选育种群(Edo-R种群)和未用任何杀虫剂的对照种群(CK种群)的某些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Edo-R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较CK种群平均延长了2.30d(显著性检验p<0.01)。Edo-R种群和CK种群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分别为36.67%和54.17%(显著性检验p<0.01)。其它的一些生物学指标则不存在显著差异。Edo-R种群相对于CK种群具有0.64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