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松针挥发物含量与松毛虫暴发情况的相关性,可为更加精确地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松毛虫趋避或者天敌引诱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大青山地区选取3个典型的松毛虫暴发类型区即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鉴定并比较3个林场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马尾松针叶挥发物主要包括 S -α-蒎烯、R -α-蒎烯、月桂烯、R -β-蒎烯、S -β-蒎烯、(+)-3-蒈烯、α-萜品烯、(+)-柠檬烯、(-)-柠檬烯、γ-萜品烯。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的松针挥发物组成比例差异很大。这些挥发物可以分为4类:第1类包括 R-α-蒎烯和月桂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负相关( P <0.05);第2类包括S-β-蒎烯、γ-萜品烯和 (+)-3-蒈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正相关(P<0.01);第3类包括 R -β-蒎烯和(+)-柠檬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呈现显著但不规则变化(P <0.05),最后一类包括S-α-蒎烯,(-)-柠檬烯和α-萜品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松针挥发物的组成比例可能影响松毛虫的暴发情况。另外,天敌是控制松毛虫的重要因子,因此松针挥发物对马尾松毛虫天敌的作用程度也可影响害虫的暴发;无灾区或者偶灾区的针叶挥发物可能吸引更多的松毛虫天敌,从而对松毛虫的暴发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使用Porapak Q吸附剂,采用动态顶空的吸附方法,连续抽取11个不同阶段的对照、损伤与虫害油松的挥发物成分.运用GC、GC-MS与图谱峰面积进行挥发物成分定性与单萜相对含量的定量分析.与对照和损伤油松相比,虫害油松含有高比率的(+)-α-蒎烯(超过90%)和月桂烯,但(+)-3-蒈烯,(-)-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含量较低.(+) -3-蒈烯含量对照和损伤油松高于虫害油松(低于4%).(+)-3-蒈烯含量从损伤4天后的最低水平逐渐恢复到对照油松中含量水平.(-)-β-蒎烯和柠檬烯在不同处理的油松中含量相近,但在接入雌雄虫后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目前不确定我国的红脂大小蠢是否在危害油松后释放信息素,但研究表明红脂大小蠢可能会利用各种单萜成分细节上的变化作为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寄主的选择和种群聚集.本研究对于揭示油松抗性机制,完善红脂大小蠢的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二氧化硫污染对靖远松叶蜂暴发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SO2 污染角度探讨靖远松叶蜂 (DiprionjingyuanensisXiaoandZhangHymenoptera :Diprion idae膜翅目 ,松叶蜂科 )的暴发原因。室内模拟污染的实验表明 ,靖远松叶蜂幼虫取食SO2 (日最高浓度 2 5 5 μL·L- 1 )熏蒸过的油松针叶后 ,平均相对生长率比对照增加了 17% ,并且差异显著 (n =5 ,α =0 0 5 ,P =0 0 17)。这充分说明经一定浓度SO2 污染的油松针叶可促进靖远松叶蜂的生长 ,从而有利于SO2 污染区的靖远松叶蜂暴发成灾。靖远松叶蜂幼虫取食在高浓度SO2 (5 10 μL·L- 1 )熏蒸下的油松针叶平均相对生长率比对照减少8% ,且差异显著 (n =5 ,α =0 0 5 ,P =0 0 1)。高浓度的SO2 污染可能抑制靖远松叶蜂的生长。野外实验中 ,SO2 污染区油松的有虫 (靖远松叶蜂 )株率和地面平均茧密度大于非污染区。另外 ,关于SO2 污染对靖远松叶蜂暴发的促进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索。SO2 污染区油松针叶的全硫含量显著大于非污染区 (α =0 0 5 ,P =0 0 9) ,全氮含量小于非污染区  相似文献   
74.
为明确吉林省辽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现状,优化调整产业养殖生产布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核算了畜禽粪便产生量和农田负荷量,并基于种养平衡理论进行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吉林省辽河流域畜禽粪便产生量达537.59万t,农田粪便平均负荷量为5.43 t·hm-2·a-1,其中辽源市区的农田粪便负荷量最大,为12.09 t·hm-2·a-1。畜禽养殖氮、磷环境承载力平均值分别为131.39 kg·hm-2和20.65 kg·hm-2,其中四平市区的氮环境承载力最小(78.64 kg·hm-2),辽源市区的磷环境污染风险值最大(1.08),东辽县的氮和磷污染风险等级均达到Ⅱ级。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和粪便负荷风险评估表明,辽源市区畜禽粪便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该区域属于氮和磷污染中等风险区,已对农田环境产生了威胁,此外四平市区属于氮污染中等风险区和磷污染低风险区,东辽县属于氮和磷污染低风险区。流域内其余市县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和粪便负荷量则处于安全范围,对周围农田环境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5.
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所具有的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和性信息素载体选择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系统阐述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提出性信息素在近源种生殖隔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诱捕器诱捕量与林间种群密度动态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6.
77.
为完善黑钙土地区秸秆还田技术,合理调控土壤氮素循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吉林省典型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秸秆与两种氮肥(尿素和磷酸氢二铵)配施对黑钙土矿质氮含量、净氮矿化量和净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土壤中秸秆添加比例越高,矿质氮下降比例越大,表现为秸秆半量(1/2MS)、秸秆全量(MS)、秸秆2倍(2MS)、秸秆5倍(5MS)处理矿质氮含量分别降低38.19%、59.43%、95.14%、98.05%.不添加秸秆条件下,各处理间平均净氮矿化速率表现为N>P>CK,平均净硝化速率表现为N>P>CK.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秸秆明显抑制氮素在黑钙土中矿化作用及培养初期硝化作用,但对培养后期具有促进作用.施用氮肥明显提升黑钙土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且尿素提升效果优于磷酸氢二铵.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影响松辽平原玉米连作带黑土水分渗透的原因与机理。[方法]2002年秋季对松辽平原重要玉米产区的生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对采集的46个耕层土壤样品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表明,在现行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方式下,土壤剖面中耕层与犁底层的界面为"波浪型",而年年进行秋翻的玉米田,其耕层与梨底层的界面为"平面型"。模拟构型试验显示,"平面型"剖面构造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水分渗透的速率,减少了雨水径流;"波浪型"剖面耕层土壤的耗水量比"平面型"剖面的大,特别是后期,易发生水分亏缺现象。[结论]现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导致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以吉林省典型黑土区的玉米、果树、森林、水稻和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中的形态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施加氮肥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对于施加尿素的处理而言,S2(129.82 mg/kg)和C2(138.01 mg/kg)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G2(111.89 mg/kg)和D2(105.35 mg/kg),且Y2(126.92 mg/kg)显著高于D2。对于施加磷酸二铵的处理而言,各土壤硝态氮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3(160.23 mg/kg)>Y3(150.00 mg/kg)>S3(140.12 mg/kg)>G3(133.45 mg/kg)>D3(126.70 mg/kg),且C3和Y3显著高于G3和D3。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与土壤C/N,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整个培养期间,Y、G、C和D土壤平均NMR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处理3>CK处理,S土壤平均NMR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2>CK处理。Y、G和D土壤平均NR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处理3>CK处理,S和C土壤平均NR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2>CK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对黑土氮素转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0.
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渗透性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针对松辽平原玉米连作黑土在不同作制度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构型剖面(“平面型”剖面和“波浪型”剖面),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通过模拟构型,研究了不同剖面构型的水分特征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型”剖面构造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水分渗透的速率,减少了雨水径流。“波浪型”剖面耕层土壤的耗水量比“平面型”剖面的大,特别是后期,易发生水分亏缺现象。从作物生育时期降雨量分析来看,对于“平面型”剖面来说略有盈余,而“波浪型”却出现亏缺。“波浪型”剖面耕层土壤比“平面型”剖面更容易发生干旱现象,这可能是黑土区土壤易出现干旱现象的主要原因。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使玉米生长过度依靠年度降水,将会出现年际产量的高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