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糜子叶表面抗旱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糜子适应干旱的机理,对糜子叶表面抗旱结构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糜子上下表皮都被有表皮毛,具有发达的角质层,下表皮为粗糙角质层;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表面凹凸明显,由长型细胞、短型细胞组成,基本上顺叶长轴成行排列;在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气孔下陷,但气孔的副卫细胞相对保卫细胞突出。  相似文献   
32.
毛乌素沙区野生植物资源概况及其利用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对毛乌素沙区的实地考察,初步调查了该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状况,结合野生植物资源类型的调查,对其沙生植物种群的演替规律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区共有高等植物(包括蕨类植物)68科,224属,401种和4亚种11变种。其中国家二级濒危植物3种,国家三级濒危植物7种;可作资源利用的植物共有218种,其中纤维植物类38种;淀粉及糖类20种;油脂类30种;鞣料类11种;芳香油类18种;树脂及树胶类1种;药用植物195种;土农药6种;色素类1种;维生素类2种;钾盐类1种。  相似文献   
33.
培养条件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荞麦无菌苗胚轴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光照、蔗糖、L-苯丙氨酸和植物激素(2,4-D、NAA、6-BA)等因素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合成的影响,为荞麦大规模细胞培养和工业化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光照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能促进愈伤组织黄酮合成;蔗糖质量浓度为4%,荞麦的愈伤组织生物量、黄酮含量和产量达到最高;L-苯丙氨酸能促进荞麦愈伤组织黄酮合成,但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苯丙氨酸浓度为150μmol.L-1,黄酮产量达到最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植物激素都能促进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合成,但2,4-D和6-BA的效果要优于NAA,但2,4-D的效果最佳。促进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积累最佳的激素配比组合为1.5mg.L-12,4-D+0.6mg.L-16-BA。  相似文献   
34.
选取开花结荚期间光合性能及活性氧代谢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绿豆品种,以石蜡切片研究其主茎节位各功能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探讨其植株衰老过程中叶片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豆植株开花后,随生育进程,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逐渐衰老,叶肉细胞逐渐解体,栅栏组织排列趋向紊乱,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以及栅栏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的比值均趋于减小;不同绿豆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高产品种叶片相对较厚,栅栏组织较发达,结构较紧密,生育后期叶肉细胞解体较慢。综合分析表明,绿豆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与其产量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功能叶片较厚、栅栏组织较发达的绿豆品种具有相对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35.
根据对毛乌素沙区的实地考察,初步调查了该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状况,结合野生植物资源类型的调查,对其沙生植物种群的]替规律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区共有高等植物(包括蕨类植物)68科,224属,401种和4亚种11变种。其中国家二级濒危植物3种,国家三级濒危植物7种;可作资源利用的植物共有218种,其中纤维植物类38种;淀粉及糖类20种;油脂类30种;鞣料类11种;芳香油类18种;树脂及树胶类1种;药用植物195种;土农药6种;色素类1种;维生素类2种;钾盐类1种。  相似文献   
36.
甜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荞品种北早生为材料,以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研究荞麦愈伤诱导和分化再生植株的培养条件,建立荞麦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人工去皮种子培养于1/2MS培养基,25℃恒温光照条件下可以得到大量健壮无菌苗;胚轴在附加2mg/L 2,4-D、1mg/L 6-BA的MS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子叶在该培养基上诱导率也在90%以上;子叶来源的愈伤在2mg/L 6-BA、1.5mg/L KT培养基中分化效率为(64.0±6.9)%,胚轴来源的愈伤在2mg/L 6-BA、0.5mg/L KT培养基中的分化效率为(47.5±4.8)%;不定芽接种于0.6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生根率100%,经炼苗后移栽存活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37.
以3种抗旱品种长武134、铜麦3号、西农794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小麦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抗旱性品种小麦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存在差异。与长武134和铜麦3号相比较,西农794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降低趋势最缓慢;开花后第14天长武134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后期活性降低快,西农794两种酶活性在灌浆后期含量较高,降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整个灌浆期间西农794的丙二醛含量最少,膜质过氧化程度最低,叶片衰老程度最慢。  相似文献   
38.
青稞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MMI模型对2009—2011年第三轮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中10个品种在8个试点上的稳定性、试验试点辨别力以及品种的特殊适应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参试环境范围内,0376(Hiploy/沈村二棱)属高产稳产型;9642产量最高,稳定性一般,具有区域普遍适应性;9640产量较高,但稳定性最差,具有特殊适应性。2试点对于品种的分辨力不同,青海西海镇试点的分辨力最强,对于品种具有较好的鉴别力,是鉴定青稞品种稳定性比较理想的地方。3 AMMI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本试验数据,但利用AMMI模型分析应结合AMMI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准确地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39.
【目的】整理分析近17年间全国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变化,探讨中国糜子品种改良进展和育种水平变化,为未来中国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1998—2014年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主要性状的变异,比较主要育种单位选育糜子品种性状的差异。【结果】1998—2014年糜子参试品种性状变异显著。随年份推进,粳性糜子品种产量和单株粒重以及糯性糜子品种产量、单株粒重和穗长持续增加。17年间粳性和糯性糜子产量分别增加了50%和21%,单株粒重分别增加了90%和7%,穗长分别增加了19%和29%,生育期长度、株高、主茎节数量和千粒重等性状变化不明显。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9个糜子主产省(区)的17家育种单位提供了65个糜子区域试验品种,其中7家同时提供了粳性和糯性糜子品种,2家只提供了粳性糜子品种,8家只提供糯性糜子品种。来自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3家育种单位贡献了参试品种的55.4%。近6年来自这3家单位的品种产量表现优异,是中国糜子育种的中坚力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粳性糜子的生育期长度、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82.8%的变异,糯性糜子的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78.6%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粳性和糯性糜子的主穗长和单株粒重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在粳性和糯性糜子中均有所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粳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2类,糯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3类。【结论】1998—2014年,国家区试中粳性和糯性糜子参试品种产量稳步增加,表明中国糜子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育种手段相对单一,育种方法多样性程度较低。糜子区试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注不够,培育高产、优质、适口性好、蒸煮品质优良、抗性淀粉含量高、耐落粒、适合机械化的糜子品种是未来糜子育种的发展方向。强化杂交、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双单倍体以及多倍体育种等传统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研究方法,加强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是系统提升糜子育种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0.
糜子资源耐盐性评价与盐胁迫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糜子资源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探究盐胁迫下不同耐盐性糜子品种形态结构变化及生理响应,建立糜子耐盐性鉴定的指标体系。【方法】 在人工气候箱内用质量分数1% NaCl溶液胁迫,对100份糜子资源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根长、芽长、根重、芽重及苗期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苗期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进行综合评价,评估糜子品种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结果】 在质量分数1% NaCl胁迫处理下,糜子品种萌发期幼苗芽长小于对照,但不同品种降低幅度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萌发期指标相对值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盐害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鲜重、发芽指数、发芽率在萌发因子中的负荷量较大,可作为萌发期糜子耐盐性筛选的主要鉴定指标。聚类分析表明,伊选大红糜、污咀黍、白黍等11个品种为高度耐盐品种资源,呼盟黑粘糜、小黑黍、临河双粒黍、陕78等4个品种为高度盐敏感品种资源。耐盐性品种与盐敏感性品种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耐盐性品种叶表面出现盐囊泡并增多变大,气孔张开度变化不明显。盐敏感性品种气孔关闭,叶片表面蜡质增多粗糙,气孔保卫细胞受损破裂出现凋亡。透射电镜显示,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增加,耐盐性品种叶绿体外部形态变化不明显,在胁迫12 h后仍能维持正常的内部结构。而盐敏感性品种叶绿体由椭球形或椭球形变成球形且淀粉粒增多,叶绿体外被膜逐渐解体,基粒排列紊乱随机分布,类囊体膨胀,甚至解体消失。耐盐性品种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小于盐敏感性品种,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Ⅱ)和NPQ)降低幅度小于盐敏感性品种。【结论】 质量分数1% NaCl溶液可作为糜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可作为糜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扫描电镜下气孔的状态、透射电镜下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可作为糜子耐盐性鉴定的细胞学指标,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参数可作为糜子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