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12.
双环磺草酮是登记用于水稻移栽和直播田防除一年生杂草的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本文简述了双环磺草酮的研发概况及其产品特性,并结合笔者近年来对双环磺草酮的研究以及在推广实践中了解掌握的情况,全面分析了双环磺草酮在我国稻区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双环磺草酮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1.4%甲磺·五氟·异噁颗粒剂在移栽稻田的应用前景,2014—2015年开展田间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56 d,1.4%甲磺·五氟·异噁颗粒剂231~588 g a.i./hm~2对移栽稻田杂草稗[Echinochloacrusgali(L.)Beauv.]、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水苋菜属杂草(Ammannia spp.)和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Burm.f.)Presl ex Kunth]的株数防效分别为95.40%~100.00%、94.30%~100.00%、92.96%~100.00%和96.11%~100.00%,总草株数防效达94.75%~100.00%,总草鲜质量防效达96.24%~100.00%;总草株数防效和总草鲜质量防效均显著优于各个对照药剂。在推荐剂量231~294 g a.i./hm~2下1.4%甲磺·五氟·异噁颗粒剂对水稻茎孽数、株高、地上部鲜质量、根长和地下部鲜质量等生长指标无不良影响。水稻移栽后5~7 d一次撒施即可有效解决移栽稻田整个生长季杂草危害,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上海市水稻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水稻田杂草共有55种(含变种),隶属于16科35属,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最多。优势杂草有无芒稗、千金子、多花水苋、耳叶水苋等4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马唐、杂草稻、鳢肠、假稻、稗、空心莲子草、水莎草等7种,这11种杂草是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此外常见杂草有8种,一般杂草有36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上海西部地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但优势种集中性最低;东部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集中性均最高;江中沙洲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低。从相似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来看,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群落可划分为3组,其中东部地区和江中沙洲地区各一组,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杂草群落结构最类似,为一组。水稻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发生特点与地理区域、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除草剂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连续两年对上海9个区县稻田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由2009年的22.29%上升至2010年的24.07%,乡镇分布率由2009年的75.89%上升到2010年的83.79%。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面积中的90.0%以上属于零星发生且不造成危害的1级,3级中度以上危害的发生面积仅占3.0%左右,5级严重危害的田块经过防治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上海地区直播稻田和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发生与分布趋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014—2015年,在上海市金山区对稻麦轮作田田间水竹叶生长动态及发生程度展开调查,发现该地区水竹叶发生频率为16.08%,面积发生率为15.70%,优势率为2.80%,且在直播稻田的发生程度重于机插稻田。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竹叶2~3个分枝时,采用13%2甲4氯钠水剂、460 g/L 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或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可对其进行有效防除。对不同水竹叶发生程度的稻田进行穗粒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水竹叶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时,每667 m~2有效穗数明显降低;在3级以上时,随着发生程度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11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丁香蓼生物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在丁香蓼芽前使用10%吡嘧磺隆WP、40%苄嘧·丙草胺WP, 0~2叶期使用19%氟酮磺草胺SC、120 g/L噁草酮EC, 2~4叶期使用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3%氯氟吡啶酯EC、25 g/L五氟磺草胺OD、〖JP+2〗100 g/L双草醚SC和4~6叶期使用460 g/L 2甲·灭草松AS, 对丁香蓼的ED90分别为4.18、10.30,1.61、241.60,7.31、9.74、11.83、28.96和117.73 g/hm2, ED90均低于供试药剂的田间常用推荐剂量, 证明丁香蓼对上述药剂敏感, 可作为生产上防除丁香蓼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是一种危害水稻生产、具有杂草特征的水稻,筛选可防除杂草稻的除草剂可有效解决防除杂草稻的难题。为明确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SC)防除杂草稻的使用策略,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25%双环磺草酮SC 不同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式 (喷雾法和毒土法) 对杂草稻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双环磺草酮SC按有效成分150~375 g/hm2的剂量分别于杂草稻萌芽期、立针期、1~2叶期和2~3叶期施用,当采用喷雾法施药时,其对杂草稻的株数防效分别达98.0%~100%、94.0%~100%、94.0%~100%和83.0%~100%,而采用毒土法施药时,其防效分别为51.0%~100%、56.0%~93.0%、27.0%~89.0%和28.0%~71.0%;在有效成分为187.5 g/hm2和375 g/hm2剂量下,喷雾法施药对水稻各项生长指标无不良影响,而毒土法施药则对水稻株高、根长、根系和植株鲜重等均有抑制作用。表明与毒土法相比,喷雾法施药具有防除效果好、使用期宽和对水稻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该药的速效性较差,施药后20~30 d方能达到最佳防效。本着高效、经济、安全的原则,推荐25%双环磺草酮SC防除杂草稻的使用策略为:于杂草稻萌芽期至1~2叶期采用喷雾法施药,推荐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50~187.5 g/hm2,如推迟至杂草稻2~3叶期防除,则使用剂量应提高至187.5~225 g/hm2。施药时应有水层1~2 cm,施药后保持水层5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直播稻田牛筋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ase) 类除草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其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牛筋草对6种ACCase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并分别对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ACCase基因部分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疑似抗性种群SJ-1对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精唑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和烯禾啶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为56.6、62.5、128、52.0和16.3;对烯草酮产生了低水平抗性,相对抗性倍数为4.86。将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ACCase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SJ-1种群ACCase基因2078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 (GAT) 突变为甘氨酸 (GGT),该位点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其对ACCase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DNA条形码在稗属植物鉴定中的有效性,选取核DNA条形码序列ITS和ETS及叶绿体DNA条形码序列psbA、trnL-F和matK作为候选序列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无芒稗、稗、长芒稗和细叶旱稗4种稗属植物的不同DNA条形码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分析了不同候选条形码序列的特征。结果显示,matK序列变异位点占比最高(3.6%),ETS序列最低(1.7%);psbA序列种间变异最大,matK序列种内变异最大;邻接树分析显示,条形码序列ITS、ETS、psbA、trnL-F和matK均可以区分出长芒稗,支持率均大于80%;此外,ITS序列将无芒稗和稗聚于同一支,可以区分出细叶旱稗。因此,建议ITS作为鉴别稗属植物潜在的DNA条形码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