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63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土壤水分不足是渭北旱塬苹果生产中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果园土壤贮水量,促进果树生长,该试验以果园清耕和人工生草(三叶草)为对照,探讨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在苹果开花坐果期可提高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幼果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可提高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果实采前膨大期可提高0~160 cm土层土壤水分,而人工生草则降低了土壤水分。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主要影响0~8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对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对120 cm以下土层影响较小。自然生草的土壤蒸散量较人工生草和清耕分别减少了17.30和8.07 mm,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5.46%和6.21%,产量分别提高了21.29%和6.10%,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5.09%和7.64%。自然生草不但可提高果园土壤贮水量,而且可提高果实单果重与产量,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果园自然生草。  相似文献   
102.
陇东旱塬果园生草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东旱塬为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偏小且分布不均,果园生草是否会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陇东旱塬果园生草是否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2014-2015年本试验以果园清耕和果园覆草为对照,探讨果园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对果园土壤水分及苹果树(Malus domestic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降低了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蒸散量较果园清耕分别提高30.20 mm和48.65 mm,较果园覆草分别提高29.54 mm和47.99 mm;果园覆草与果园清耕则基本一致。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的苹果单果重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7.17%和13.69%,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12.05%和18.22%;苹果产量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14.33%和20.18%,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21.84%和27.17%。果园覆草的苹果单果重较果园清耕提高5.53%,产量提高9.60%。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20.56%和28.99%,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27.39%和35.10%;果园覆草较果园清耕提高9.42%。陇东旱塬苹果园不宜生草,而应覆草。  相似文献   
103.
沃特和PAM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了鉴别沃特保水剂和PAM不同施用方式的施用效果,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了撒施、沟施、穴施对土壤水含量和玉米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提高了0~10cm土层土壤水含量,而30~40cm土层土壤水含量则随降水量的多少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随着玉米的生长,不同施用方式影响的土层深度逐渐加深,从三叶期0~50cm土层增加到成熟期的0~200cm土层,土壤水含量表现为沟施、穴施高于撒施,撒施高于对照。3种施用方式对玉米出苗无显著影响,但均提高了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玉米的耗水量,其中沟施、穴施的效果强于撒施。沃特、PAM相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含量和玉米生长无显著影响,且沟施和穴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沃特单位施用量单位面积的增产量高于PAM。玉米生产中,沃特、PAM应以沟施或穴施为主。  相似文献   
104.
激光平地对河套灌区土壤水分入渗及秋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激光平地的推广应用和提高秋浇质量,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普通农田为对照,测定激光平地对农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和秋浇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平地主要影响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降低0~3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但对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则无显著影响;激光平地显著降低了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秋浇水量可减少25.93%;激光平地后,农田的灌溉水流速率较快且较一致,田面储水深度较浅且均一,水流消退速率较低且较均匀。综上,建议河套灌区应积极开展激光平地,以节约灌水量并提高秋浇质量。  相似文献   
105.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社妮  白岗栓 《园艺学报》2007,34(5):1135-1140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清耕和间作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6年、4年、2年仁用杏园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树体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作沙打旺,除了在秋季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以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降低了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间作沙打旺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间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10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氮降低深度达50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达300 cm土层,且间作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显著削弱了树体的长势,降低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间作沙打旺存在着与仁用杏争水争肥的矛盾,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旺。  相似文献   
106.
陕北白于山山区仁用杏引种观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属(Armeniaca)树种具有良好的抗寒抗旱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水土保持功能,在干旱半干旱暖温带地区广泛分布(普崇连等,1989;吕增仁,1990;楚燕杰等,1994;张鹏等,1996;刘培植等,1998;1999;张加延等,2001;李炳仁等,2002;刘慧,2002)。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科技扶贫团、陕西省科委和陕北建委从河北涿鹿一带引入龙王帽、一窝蜂等仁用杏(A.vulgaris×A.sibirica)的优良品种,在白于山山区实施了“百万亩高效生态型仁用杏基地建设项目”。为了配合该基地的建设,掌握仁用杏的生长状况,分析仁用杏的生态适应性,为生产提出建议,从1993—2003年,在…  相似文献   
107.
简述了河曲丝叶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河曲丝叶蜂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陕北白于山区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监测,认为白于山山区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花期、幼果期霜冻频繁;主栽品种为龙王帽,开花早,花期短,不抗霜冻;园址以南坡为主,开花较其它坡向早,易遭霜冻,不易坐果。由于仁用杏的产量不稳定,经济产值低,造成仁用杏园遭到砍伐或荒芜。提出该区应积极选育、引进抗霜冻品种和晚开花品种,加强仁用杏园的管理、改造,积极发展山杏、山桃,弥补仁用杏生产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9.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20年的调查与监测,认为大金星和敞口2个山楂品种可作为该区的主栽品种。山楂在该区海拔1250m以下的地块生长结果良好;东坡和西坡的树体生长量、产量等高于南坡和北坡。水平梯田和鱼鳞坑较隔坡梯田和水平阶利于山楂生长结果;主干疏层形比其它树形的树体生长量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0.
陕北丘陵沟壑区果树适地适栽与节水灌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川地、坡地以及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的气候条件,提出果树的最佳适栽地块.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果园土壤含水量的分析,提出了适合于该区的果树节水灌溉方法和灌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