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球壳孢目真菌同工酶电泳研究——Ⅰ.分类学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球壳孢目5属10种17个菌株进行了菌体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不同培养时间样品的电泳图谱显示菌体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球壳孢目真菌以培养5-10d为宜;不同种的菌株的图谱差异显,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谱带一致性较高,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对球壳孢目真菌种级水平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为好。  相似文献   
32.
玉米圆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圆斑病是我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吉单101杂交种亲本‘吉63’自交系果穗上发生的严重病害,它影响‘吉63’自交系的繁育和制种工作。  相似文献   
33.
甜菜枯萎病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甜菜根和叶上分离的各种真菌、细菌进行人工接种,以病叶汁液磨擦接种,均未重复出现田间枯萎植株。分析甜菜病、健植株磷的含量,健株比病株高出2倍以上。测试健株土壤含磷量比病株土壤高出5倍。病株土壤经蒸气或高压灭菌后土壤里有效磷比未灭菌土壤明显地高,生长的甜菜健旺。在缺磷培养液里生长的甜菜重复出现田间枯萎症状,可见甜菜枯萎病是缺磷引起的一种新的生理病害。1979—1981年小区试验施磷肥区防治缺磷枯萎病效果显著,单施氮肥加重病情。1982—1987年在双辽、德惠、农安和怀德等县,每亩施磷酸二铵10—20公斤,或过磷酸钙57—75公斤作种肥或底肥大面积防治13万亩,防效为70—95%,增产30—300%,增糖0.8—4度。  相似文献   
34.
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oniels)适合分离的培养基有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PDA、V8汁、V8汁+蔗糖20 g和Richard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的pH 4~12,最适宜的pH 6~8,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对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对酵母膏、硝酸钾、牛肉膏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或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30℃,pH范围广,RH ≥ 81%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营养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35.
黑斑毒素对感病和抗病向日葵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向日葵黑斑病菌毒素处理20日龄苗向日葵的第2对真叶,来研究毒素对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叶细胞的细胞壁变形,质壁分离,质膜断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核膜膨胀、断裂,内部间质电子透明化,叶绿体片层排列紊乱,线粒体脊膨胀甚至消失,损害发生早和严重的是叶绿体片层和质膜,抗病品种的膜系统比感病品种的受害轻,近细胞壁处有电子密集物沉积。  相似文献   
36.
钾、硅肥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施钾、硅肥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和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植株代谢的影响,以及硅、钾肥与氮、磷肥配比施用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一、钾、硅素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用含有100、200、300、400、500ppmK_2O和10、20、30、40、50ppm可溶性SiO_2的PSA平板培养基,定量接种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三种病原菌。结果表明,各个浓度的钾和硅对三种病原菌生长均表现有促进作用,其中  相似文献   
37.
玉米大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玉米大斑病在田间的发病消长,病菌、发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测报及有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从1973—1977年进行了下述研究工作: 一、病菌越冬生活力测定 自当年玉米收获后,于10月间,将玉米病叶放在地下10厘米、地表、玉米秸垛底、玉米秸垛中、玉米秸垛表、冷室内、暖室内七处贮存,分别于翌年5、6月田间第一个病斑出现前取出,用人工孢子形成法(将病叶置于保湿玻皿内,在25℃条件下培养48小时)和自然孢子形成法(将病叶置于田间地表,每两天检查一次),镜检分生孢子产生  相似文献   
38.
本文首次对高粱柱黑穗病(Sporisorium sorghicolum Liang et Yao)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冬孢子在潮湿土壤中不易过冬。它是一种以种子带菌为主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不同高粱材料对该病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不利于该病发生。药剂处理种子有较理想的田间防治效果。因此,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应以抗病品种、调节播期和化学防治等为主。  相似文献   
39.
小麦生产中常用食盐水及泥水选种汰除线虫粒、腥黑穗病粒及秕粒;同时,也有应用硫铵拌种肥育的。我们结合这二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试验,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市售硫铵的13%水溶液相当于食盐水10%,硫铵水26%相当于食盐水20%的比重。井水汰除线虫粒的效果极差,10%食盐水基本上有汰虫效果,13%及26%硫铵水和20%食盐水都有完全的汰虫效果。26%硫铵水选种后不予水洗,晾干后拌赛力散或不拌赛力散,种子发芽率较不处理而拌赛力散的要降低  相似文献   
40.
对谷子轴黑粉菌和金色狗尾草黑粉菌引起的症状、冬孢子表面特征的电镜观察,冬孢子萌发及交互接种比较结果,认为谷子轴黑粉菌和金色狗尾草黑粉菌是寄生于同一寄主属上的两种不同的黑粉菌种。现将谷子轴黑粉菌学名更正为Sphacelotheca diplospora(Ell.et EV.)Cli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