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藠头产业已成为湘阴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形成的藠头-稻种植模式逐渐替代了过去单纯的藠头或水稻种植模式.为应对该种植模式所带来的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为害,笔者于2003年对这种种植模式的病虫、天敌发生及生态调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藠头紫斑、霜霉、基腐病,蚜虫、韭蛆和葱蓟马等病虫主要在3月至5月发生危害,与藠头配套种植的单季晚稻比一般双季晚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前期较重,中后期明显减轻,蜘蛛及其他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则明显增加,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是双季稻区,稗草是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和氰氟草酯是防治稗草的特效药剂。经平皿法和喷雾法测定4种除草剂抗性:五氟磺草胺抗药性严重,北洞庭湖稻区抗药性属敏感区外,西、南和东洞庭湖稻区均属中抗以上水平,其他除草剂按抗性大小:双草醚、二氯喹啉酸和氰氟草酯;洞庭湖稻区地域抗性大小:西南东北。  相似文献   
13.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农药减量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7~2009年新药剂筛选试验基础上,2010年根据洞庭湖区双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组合农药,通过构建双季稻田农药精准减量技术体系,以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并达到区内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40%以上的目标。试验表明,减量施药处理对早、晚稻螟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大多高于常规施药处理,而对蜘蛛、黑肩绿盲蝽与隐翅虫等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小于常规施药处理。前者农药用量比后者减少70.90%~79.08%,增产0.12~0.20 t/hm2,增效90.0~291.0元/hm2。应用该技术体系有利于减轻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环境及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湘阴县被列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研究与示范区,通过试验示范,对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的工作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初步成效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措施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藠头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及生态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蕌头主要病虫为“三虫三病”。蚜虫和紫斑病发生时间早,主要在3月下旬和5月下旬发生;霜霉病和韭蛆危害时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受雨量影响大;葱蓟马在雨季前的3月中旬至4月下旬发生重,随后受雨量影响下降;基腐病从4月下旬开始流行。一直到收获仍有不同程度发生。生态调控技术是指以合理轮作、选用抗性品种、加强健身栽培、保护利用蜘蛛等农业措施防治为主,辅以对口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