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种类及其主要侵染病原,2016~2017年在北京周边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南瓜病样84份,并根据南瓜上的6种病毒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共有79份南瓜病样检测显示阳性,其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出率最高,为52.38%;其次是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和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检出率分别为44.01%、14.29%,其他病毒暂未检出。此外,16.67%的样品受2种病毒复合侵染,CMV和ZYMV复合侵染占7.14%,ZYMV和WMV复合侵染占9.52%。北京地区南瓜上优势病毒种类为CMV,且存在病毒复合侵染现象。  相似文献   
2.
日本石灰氮日光消毒防治温室土传病害技术简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灰氮,俗称乌肥或黑肥,主要成分为氰氮化钙或称氰氨基化钙(CalciamCyananid,分子式:CaCN2 ),其它成分有氧化钙和碳素等。石灰氮作为一种古老的农用化学肥料,已有 100余年的使用历史。在我国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到 70年代中期,石灰氮也曾一度被广泛地应用于水稻基肥、调节土  相似文献   
3.
以电生功能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施药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效氯浓度的电功能水对南瓜果腐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电生功能水对南瓜果腐病的防治效果随有效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电生功能水有效氯浓度为95 mg/L时效果最佳,防效达82.94%,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89.4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菜豆(Common bean),俗称芸豆(Kidney bean),为豆科(Fabaceae)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既是蔬菜又是粮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种植普通菜豆的主要地区之一。随着普通菜豆栽培面积以及连作年限不断增加,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枯萎病,严重影响了普通菜豆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限制普通菜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21年7月,  相似文献   
5.
从北京市金针菇出菇车间发现一种新寄主病害金针菇白色石膏霉病,将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病原菌为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其为粪生帚霉Scopulariopsis fimicola (Cost.et.Matr)。  相似文献   
6.
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斑枯病和叶斑病是芹菜种植区的主要病害,保护地及露地栽培均有发生,对芹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春秋两季低温高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生。为了更好地控制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本文对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萝卜白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32年在德国首次报道,此后在菲律宾、美国密苏里州、委内瑞拉、萨尔瓦多、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等地相继报道。我国最早于1979年在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中记载。萝卜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和花梗。近几年,我国安徽合肥,湖南益阳,云南昭通。宁夏银川、平罗等地区均有萝卜白锈病的发生报道。2009~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合防治课题组在湖北、贵州等地进行田  相似文献   
8.
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人类和环境生物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从防治效果看,温室内黄瓜叶片上喷雾施用异菌脲(0.562kg·hm^-2)、嘧霉胺(0.450kg·hm^-2)和啶菌恶唑(0.070kg·hm^-2)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cinema)的控制效果均达到70%以上;喷雾施用氟硅唑(0.056kg·hm^-2)、嘧菌酯(0.141kg·hm^-2)、醚菌酯(0.141kg·hm^-2)和腈菌唑(0.028kg·hm^-2)对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从危害水平看,除百菌清外,根据其他几种备选农药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危害水平值均低于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防效试验和危害水平对比相结合说明,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异菌脲、嘧霉胺、啶菌恶唑3种药剂可以代替多菌灵,而氟硅唑、嘧菌酯、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可以代替甲基硫菌灵,分别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黄瓜白粉病,从而降低由这两种药剂使用而造成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土传病害一直是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保护地蔬菜常年连作,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的积累,其危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保护地蔬菜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山东、辽宁和北京蔬菜栽培地采集的黄瓜、番茄及茄子发病组织上分离的31株多主棒孢菌,和从海南橡胶上分离的10株多主棒孢菌,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在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上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致病力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寄主来源同致病力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证明多主棒孢菌的种内菌株存在寄主专化性的特征。相同寄主和相同地理来源的病原菌群体中致病力也存在强、中、弱的差异,说明多主棒孢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