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复合侵染甘蔗的病原病毒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和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3对特异引物SCMV–F/R、SrMV-F/R和SCYLV-F/R,以表现花叶和黄叶复合症状的甘蔗叶片总RNA为模板,分别进行3种病毒单一RT-PCR检测,在SrMV和SCYLV特异引物RT-PCR反应体系中分别扩增到约850 bp和630 bp特异性片段。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850 bp片段测序所得序列与浙江象山、临平和余杭SrMV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J310194、AJ310195和AJ310198)对应序列同源性95%,630 bp片段测序所得序列与广东、广西、福建SCYLV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U190165、GU190162、GU190159)对应序列同源性99%,表明该样品同时感染SrMV和SCYLV。在此基础上建立同时检测SrMV和SCYLV的一步双重RT-PCR体系,可检测10-6 g病叶组织中的病毒,田间样品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的产量损失,开展水稻对该病的抗性机制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将为抗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QTL-seq技术结合连锁分析定位抗病野生稻材料Y11的抗性主效QTL。结果表明,Y11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源于对病毒的抗性而非抗虫性,属于数量性状。此外,在第6染色体上SSR标记RM20148和RM20297之间检测到一个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主效QTL qSRBSDV6。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普通野生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机制,定位到一个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主效QTL。研究结果将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广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发生较为严重,病原也比较复杂(发现4种病毒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对广西的番茄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本研究对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提供的43份抗TYLCD番茄品种在广西南宁的自然抗病性进行了评价。采用自然诱发的方法,病圃的番茄混合感染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与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试验结果表明,表现高抗的品种有‘浙红3号’、‘浙红4号’、‘K22’、‘K64’等8个番茄品种,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有‘红贝贝’、‘春展56’等25个品种,表现感病的品种有‘樱红1号’、‘K6’等5个品种,表现高感的品种有‘金陵佳玉’、‘苏粉11号’等5个品种。本试验结果为抗病番茄品种在广西乃至全国的推广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广西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菌落生长直径法测定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结果】2000~2006年,从广西8个冬春植番茄区采集分离了239个菌株,测定结果表明,对甲霜灵表现为敏感型、中间型和抗性型的频率分别为42.26%、35.98%和23.53%,不同地区和年份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来自田林县、武宣县的菌株均为甲霜灵敏感性菌株,但在田阳县,抗甲霜灵菌株占优势,抗性频率高达51.35%,一些菌株的EC50值在500 µg•ml-1以上,抗性水平超过105倍。虽然霜脲氰在广西使用了近10年,烯酰吗啉也已应用了5~6年,但并未检测到番茄晚疫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病菌的敏感性接近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采用它们的平均EC50值(霜脲氰0.1647±0.0255 µg•ml-1,烯酰吗啉0.0970±0.0052 µg•ml-1)作为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叶盘漂浮法测定结果与菌落生长直径法一致。【结论】广西田林县、武宣县和南宁市番茄晚疫病菌尚未出现抗甲霜灵菌株,仍可用甲霜灵来防治该病,而其它地区则应减少或不使用甲霜灵,改用霜脲氰或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的 RT-LAMP 检测方法,为 SCSMV 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优化 RT-LAMP 的反应条件,对比分析 RT-LAMP 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在 RT-LAMP 反应产物中加入 SYBR GREEN I 进行可视化检测,方便快速判定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 SCSMV 的 RT-LAMP 方法,可在 60 ~ 63 ℃下 60 min 完成对 SCSMV 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比传统 RT-PCR 高 100 倍,最低检测RNA 浓度为 167.9×10-5 ng。此外,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特异检测 SCSMV。【结论】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 SCSMV RT-LAMP 检测方法并用于田间甘蔗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6.
用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作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繁殖寄主,通过差速离心和PEG二次沉淀法进行病毒提纯,用提纯病毒液免疫新西兰兔制备CGMMV抗血清。制备的CGMMV抗血清经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为1:5120;利用制备的抗血清检测田间样品,证明其可以用于CGMMV的血清学及免疫捕获RT—PCR检测。研究结果对今后开展葫芦科作物CGMMV检测,及时发现疫情以便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病毒扩散为害,确保葫芦科作物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番茄种质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接种2龄幼虫法,对4份番茄种质材料进行抗南方根结线虫鉴定,并对其有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显示,番茄种质材料无限生长(红色)和Bss368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为抗性,红吉星和大明星表现为感病,具体表现为抗性材料根际线虫量及根结数比感病材料少,根际线虫高峰期比感病材料晚;感病材料地上部分生长受抑制明显,根冠比高于抗病材料;抗病材料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积累量大,能及时阻止线虫的侵染。  相似文献   
68.
侵染广西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分子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9.
用西葫芦作为罗汉果花叶病毒(WMV-2-Luo)的繁殖寄主,通过差速离心和PEG二次沉淀法得到WMV-2-Luo的提纯液,用该病毒提纯液免疫日本大白兔,获得了WMV-2-Luo兔抗血清。经ELISA测定,其效价为1/5 120,以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8,含1.5%NaDIECA)作为样品制备缓冲液,用间接ELISA法检测WMV-2-Luo的灵敏度为1/3 200。用此方法检测罗汉果组培苗带毒情况和田间株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0.
葫芦种子传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的葫芦植株上收取种子,通过苗期症状观察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法测定葫芦种子的带毒情况,并用生物学接种方法测定葫芦种子携带病毒的侵染活性。苗期症状观察法结果表明,199株幼苗有2株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种子传毒率为1.01%;而利用DAS-ELISA和IC-RT-PCR法随机检测30粒葫芦病株种子,CGMMV检出率为100%。种子各部位携带的CGMMV接种葫芦表现典型的花叶斑驳症状,表明葫芦种子携带的CGMMV具有侵染活性。DAS-ELISA检测葫芦种子CGMMV的灵敏度为1/5120种子研磨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