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3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水稻籽粒鲜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pH值、样品浓度等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影响,提出以标准样品在620 nm处的吸光度和相应的总淀粉浓度为自变量、相应的直链淀粉浓度为依变量建立标准回归方程的测定方法.当样品的直链淀粉浓度在5~50 mg/L的范围内时,测定的相对偏差<3%、变异系数<2.5%.该方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且能消除支链淀粉的干扰,可以同时测定直、支链淀粉含量,尤其适用于水稻籽粒鲜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2.
不同温度下灌浆期水稻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高温(日均温度32℃)和适温(日均温度22℃)2个处理,对籽粒灌浆过程中4种主要内源激素(IAA、ZR、GA3和ABA)含量差异及其动态变化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籽粒灌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加速早期灌浆和缩短持续时间。在水稻灌浆初期,高温处理下籽粒IAA、ZR、GA3含量明显低于适温处理,而灌浆中、后期的处理间差异较小;温度处理对籽粒ABA含量的影响尤为显著,整个灌浆期均呈高温处理明显高于适温处理的基本趋势;2个供试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存在着一定差异,其变化与品种的灌浆动态有关。高温下灌浆前期籽粒中IAA、ZR、GA3含量的降低,尤其是ABA含量的剧增,可能是其早期灌浆加速及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钟连进  程方民 《作物学报》2003,29(3):452-456
对籼、粳、糯3种类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酶活性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不论是早籼品种浙733,还是早粳品种浙农104,其直链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灌浆初期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随着灌浆时间的推移,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升高,灌浆后期则略有降低,而对早糯品种早香糯而言,  相似文献   
44.
人工控温条件下稻米垩白形成变化及胚乳扫描结构观察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3℃)和适温(23℃)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对2个不同垩白类型品种西农8116和广二矮104抽穗后稻米垩白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稻米胚乳内部淀粉体形态、大小、发育程度、排列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变化与胚乳内部淀粉体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灌浆结实期稻米垩白形成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在抽穗5 d到15~20 d的这一时期,其余时段垩白度的变化幅度不大;高温(33℃)与适温(23℃)处理相比,以抽穗后10~20 d间的变化差别最为明显;胚乳淀粉体表现为“裸露型”还是“非裸露型”,主要与胚乳细胞内部淀粉粒发育程度有关,而与品种本身的垩白类型特征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5.
采用RT-PCR法亚克隆了PDI基因保守区内450 bp的靶标序列作为干扰区段, 构建了含有内含子hpRNA (ihpRNA)的双元表达载体pTCK303-RiOsPDI, 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日本晴, 获得转基因植株; 通过在T0代对其潮霉素(Hyg)抗性基因的PCR鉴定, 确定携带有干扰片段的T-DNA区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且在转基因T1代符合3∶1的分离模式。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表明, PDI基因沉默转基因阳性植株不同器官中的PDI表达量均显著降低, 尤其是其籽粒中表达量较微, 几乎能引起靶基因80%左右沉默。对转基因T2代植株的高温结实特性和籽粒理化品质的检测结果, PDI基因沉默会引起高温胁迫处理下结实率的大幅度降低, 耐热性显著下降, 但其在常温处理下的结实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 PDI基因沉默后, 稻米的透明度下降、垩白度增加, 但对籽粒粗蛋白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46.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保持系钱江1号B和金23B为材料,在扬花期用28℃、38℃和41℃温度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花粉育性下降的同时也使花药开裂性变差;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钱江1号B和金23B的花粉可染率和花药活性;38℃高温胁迫中,钱江1号B的正常花药活性可维持在5 d左右,耐高温性优于金23B;41℃高温胁迫中,钱江1号B耐高温性与金23B相近。  相似文献   
47.
作物种子中植酸代谢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盐是真核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肌醇磷酸盐,它是种子发育和合成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内源物质。但是,对于人和非反刍动物,植酸及植酸盐不易被吸收利用,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并污染环境。因此,作物中植酸的生物合成及其生理功能已引起多方关注。综述了作物体内植酸合成的两个途径及其代谢中的3个主要酶类。  相似文献   
48.
花后高温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两个温度处理,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水稻胚乳中可溶性淀粉合酶(SSS)8个主要同工型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温度响应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稻SSS各同工型基因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表达模式明显不同,SSSIIb、SSSIIc、SSSIIIb和SSSIVa等同工型基因呈上调表达模式,而SSSIIa、SSSIIIa等则呈下调表达模式;SSSI和SSSIIIa是水稻SSSs基因在胚乳中表达的主要形式,而其他6种同工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与SSSI、SSIIc、SSSIIIb和SSSIVb相比,水稻胚乳中SSSIIb、SSSIIIa和SSSIVa等同工型基因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表达更敏感。  相似文献   
49.
以协青早(XQZ)及其低植酸突变系(os-lpa1)为材料,通过对灌浆过程籽粒中植酸含量、蔗糖和淀粉积累变化动态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叶、茎、鞘等器官中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籽粒淀粉合成代谢有关关键酶生理活性的测定,对os-lpa1灌浆充实不良、千粒重明显降低的生理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期os-lpa1剑叶、茎、鞘等器官中的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亲本XQZ,但os-lpa1籽粒中的淀粉积累量却明显降低。胚乳中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 和淀粉磷酸化酶(SPase)的活性降低,可能是os-lpa1灌浆充实不良、籽粒淀粉积累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os-lpa1灌浆期间叶鞘中的蔗糖磷酸合酶(SPS)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也显著低于其相应灌浆期的对照亲本XQZ,导致茎鞘等器官中淀粉积累量增多和“流”不畅,这可能也是其产量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稻米品质动态变化及温度影响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 用大田多播期分 段取样方法,对多个 不同类型 水稻品种 灌浆结实 过程中稻米 品质的动 态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人工控温试验分析了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 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⒚结果表明,灌浆结实过程中稻米品质形成变化的主要阶段是中期和前 期,而 不是贯穿全灌浆结实期的始终,温度对其影响的关键时段是在齐穗 20 d 内,并对此 后阶段的米质变化产生延续效应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