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297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141篇
  107篇
综合类   1309篇
农作物   171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660篇
园艺   332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8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大型排灌工程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大型排灌工程的具体特点 ,讨论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 ,分析了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内容、基本原则和程序 ,提出了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2.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63.
2006年2月27日《中国质量报》第2版刊载《生产要求高产品需求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删去“国家鼓励生产有机农产品”的规定》一文,阐述“产品需求小”、“产量很低,只能满足极少量的高端需求”等,成为在审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过程中删去“国家鼓励生产有机农产品”条款的主要原因。当时读罢此文,深感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似乎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正式颁布,11月1日起实施。在本法中没有提及“有机农产品”,也未列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但在第一章第八条中规定“国家引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是“优质农产品”中的优质农产品,应在鼓励之列,而且似乎应得到更多的鼓励。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作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春天应该不远了,有机农产品应该离我们更近了。  相似文献   
64.
2006年猪无名高热病的发生是必然还是偶然?结合我们自己的生产实践和售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规模化猪场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是最易忽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以期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 d)比冬性品种(95.0 d)短约3.0 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 581.6~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 104·hm-2,穗粒数 31.6~36.3,千粒重46.8~52.8 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相似文献   
66.
水稻漂浮育秧技术是一项应用于机插水稻育秧的新方法,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免去秧田使用、减少劳动力投入、精简传统机插秧水稻育秧的环节。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漂浮育秧技术对不同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育秧对3种水体NH~-_3-N和PO■的质量浓度未产生明显影响;育秧期间3种水体NO~-_3-N的质量浓度、电导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处理之间变化不明显。3种水体水样浑浊度差距较大,黄河水初始浑浊度最高,下降速度最快,自来水在育秧后期浑浊度略有升高;在育秧期间3种水体pH值均轻微上升。说明漂浮育秧技术对3种不同水体水质均未产生污染现象,而不同水体对漂浮育秧秧苗素质(叶龄、株高、茎基宽、干质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亦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漂浮育秧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春大豆鼓粒期冠层翻叶原因及翻叶对粒重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28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鼓粒初期植株顶部4片叶的单叶面积、比叶重、叶型指数、叶片含水量与翻叶率的关系;比较了翻叶与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百粒重及粒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翻叶率在0~26.5%之间,且差异显著,其中以‘中黄313’、‘中黄42’和‘中黄13’最高;单叶面积在46~151 cm2之间,其中以‘中黄39’、‘中黄42’和‘中黄13’最大;比叶重在0.536~1.64 mg/cm2之间,其中以‘中黄322’、‘中黄313’和‘中黄13’最低;叶型指数在1.35~3.51之间,其中以‘中黄70’、‘中黄80’和‘中黄42’最低。供试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品种单叶面积小,比叶重高,叶型指数大,翻叶率为1.03%;第III类群品种单叶面积大,比叶重小,翻叶率高达19.7%;第II类群共4个品种,单叶面积、比叶重、叶型指数、翻叶率介于第I类和第III类群之间。翻叶后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降幅31.7%,粒数较多的‘新大豆27号’百粒重降低10.38%~22.4%,而粒数少的‘吉育60’粒重没有降低。大豆上层叶片单叶面积大、比叶重小及叶型指数低的叶片翻叶率高,翻叶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进而降低同节位百粒重及单节粒重,不利于大豆高产。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分析了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队伍要转换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觉进行知识更新与重组;二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69.
为了提高华南虎繁育水平,以广州动物园出生的4只华南虎幼虎为研究对象,进行全人工育幼研究.人工育幼采用猫用奶粉Pet AG KMR作为替代乳,奶粉与水的调和比例初始采用1:8,根据日龄变化调整至1:4.每日饲喂次数根据个体情况适时调整,开始6次/日,之后逐渐减少为1次/日,每日添加消化酶及各种矿物质,30 d时开始饲喂肉...  相似文献   
70.
日本大豆品种十胜长叶是引进种质在我国大豆育种中利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对2005年以前利用十胜长叶育成的19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旨在明确十胜长叶对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率,总结其利用方式,为国外种质的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发现,利用十胜长叶衍生育成的品种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4个省市,它所衍生的品种数分别为96个、89个、8个和2个;平均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3.04%、14.99%、20.31%和7.81%.其中92.2%的品种是由杂交育成的.十胜长叶对这些品种的遗传贡献率范围为0.78%~50.00%,以遗传贡献率为12.50%、6.25%和25%的衍生品种数较多,占衍生品种总数的77.3%,说明十胜长叶的利用以至少三交效果比较好,通过复交有利于聚合国内外品种的优良特性.十胜长叶在我国大豆育种中的成功利用说明,通过与当地品种杂交选育创造优良中间材料是利用国外引进种质改良我国大豆品种的有效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