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87抗菌蛋白的生物活性,采用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抑制的方法,研究其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稻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抗菌蛋白能明显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1.20mg·mL-1抗菌蛋白对稻瘟病菌菌落直径和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达60%和80%以上;2.40mg·mL-1抗菌蛋白对稻恶苗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均达60%以上。抗菌蛋白还能显著破坏2种病菌菌丝形态,使菌丝细胞畸形膨大、原生质浓缩和外渗、细胞壁破损以及菌体崩溃等。因此,枯草芽孢杆菌G87抗菌蛋白具有重要的抗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2.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在许多植物病原细菌中作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调控致病因子的表达。在淬灭群体感应系统中,AHL可控制依赖于群体感应的植物细菌病害。以实验室保存的4个群体淬灭酶产生菌为研究对象,对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3-59对信号分子降解能力最强。根据16SrDNA相似性,将该菌株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3-59。采用PCR法从菌株3-59中克隆到AHL淬灭酶基因aciJ,该基因全长1 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55.69ku,估测等电点为9.52。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不动杆菌的单加氧酶相似性在90%以上。AciJ蛋白有跨膜结构域,N端无信号肽,有1个糖基化位点位于285位,有43个磷酸化位点均匀分布于整个多肽链中。  相似文献   
53.
我国在番茄上已鉴定出4个株系,且O株系为优势株系,但扬州市番茄上TMV株系情况一直未作研究,作者近年进行了该项研究,现简报如下: 样本采集 1987-1988年5-7月,大田采集病毒病植株,同一块中有不同症状类型,则分别采集。分别在扬州市郊、江都县、泰县、仪征、扬州市蔬菜所和江苏农学院园艺系采集到样本127份,并置于-30℃低温冰箱中干燥贮存。  相似文献   
54.
灰葡萄孢抗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的产生及现状,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抗药性机制,并就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经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处理和药剂诱导,分别从灰霉病菌野生敏感菌株XY6-1S获得高抗腐霉利菌株XY6-1R052、XY6-1R140和XY6-1R202,其EC_(50)>100,μg·mL~(-1)、MIC>1 000μg·mL~(-1).在1~4μg·mL~(-1)药剂浓度下,敏感菌株菌丝呈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甚至细胞壁破损,而抗性菌株菌丝未有明显改变.在含20μg·L~(-1)以上蔗糖或1.25 g·L~(-1)以上NaCl培养基上,抗药菌株菌丝生长明显差于敏感菌株,表明前者比后者对高渗透压敏感.另外,抗药菌株菌丝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显示抗药菌株细胞膜透性明显改变,因而导致电介质渗漏.在含药培养液中,敏感菌株菌丝甘油含量急剧上升,提高904.63%,而抗药菌株菌丝甘油含量仅增加20.54%~44.00%,因此对于高渗环境,敏感菌株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6.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J115和G161是2株具高固氮活性的水稻内生细菌.经研究发现,2株固氮细菌的营养要求基本相似,具体配方为:2%葡萄糖或蔗糖、1%蛋白胨或2%牛肉浸膏、0.02%K_2HPO_4、0.1%酵母膏.另外,添加硝态氮(KNO_3)对2株固氮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氨态氮[(NH_4)_2SO_4]则对细菌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57.
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1 9℃ ,萌发率达 94 .3 %;在空气较多的环境中孢子萌发率较高 ,达87.8%,淹水则不利于孢子萌发 ,萌发率仅为 5.8%。 1 %蔗糖、1 %葡萄糖、1 %乳糖、1 %硫酸铵、0 .2 mol/ L磷酸二氢钾、番茄汁液都可以促进分生孢子萌发 ,以 1 %蔗糖效果最好。分生孢子在 p H3~ 9的条件下均可萌发 ,以 p H5最为适宜。孢子悬浮液在高浓度 ( 6× 1 0 5以上 )下会抑制孢子萌发 ,光照和黑暗处理对孢子的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8.
纹枯病菌胞壁降解酶对水稻组织和细胞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针刺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ehn)胞壁降解酶——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可使水稻叶鞘褪绿变黄。经浸泡处理,上述酶液使水稻愈伤组织细胞破裂崩解;水稻叶鞘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如细胞壁部分裂解、叶绿体和线粒体损伤等。这些结果提示病菌产生的胞壁降解酶具有显著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59.
水稻植株对纹枯病菌侵染反应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抗感水稻品种,就5个水同部位对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的反应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5d后叶鞘内侧的病斑扩展最快,其次是叶片和叶鞘外侧,叶片基部仅在边缘叶肉细胞产生褐色短线条斑,叶枕则不发病。不同部位表面蜡质含量测定表明:叶鞘内侧蜡质含量最低,仅为0.0097mg/cm^2;叶枕部最高,为0.6144mg/cm^2,是叶鞘内侧的63.3倍。通过电镜观察看出,叶鞘内侧表皮细胞光滑、无硅化细胞存在;叶片和叶鞘外侧硅化细胞小而稀疏;叶片基部和叶枕的硅化细胞大而密。此外,叶枕部角质层最厚,达7.60um;其次是叶片、叶鞘外侧和叶片基部;叶鞘内侧角质层最薄,只有1.12um。  相似文献   
60.
利用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毒素,研究植物病原菌毒素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害作用.结果表明:该毒素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有2种截然不同的作用结果.高浓度毒素能在叶鞘上造成类似于病斑的症状;抑制幼根生长,最高抑制率可达97.9%;损伤细胞膜,最大损伤率达54.4%;干扰植株的水分平衡,使其失水甚至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