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4篇
  7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为了研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更有效地对松毛虫灾害进行预测和防治,利用气象因子与松毛虫发生期的关系,采用期距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松毛虫各发生始见期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利用期距法研究单个气象要素与松毛虫发生期的关系,幼虫上树到羽化始见期温度是影响松毛虫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降水是造成松毛虫下树的主要原因,利用期距法预报各虫态发生始见期偏差6天以内的比例为72.5%;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多个气象要素与松毛虫发生期的关系,幼虫上树到羽化始见期与日照时数、日较差关系更为密切,下树始见期的出现与温度和降水有关,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预报各虫态始见期偏差6天以内的比例为67.5%。  相似文献   
62.
FY3/MERSI和EOS/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进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EOS/MODIS数据与FY3/MERSI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异性分析,分别选取2008年8月16日、2009年8月30日EOS/MODIS和FY3/MERSI遥感数据,分林地、灌丛、旱田、水田、城市、沙地6种不同地类进行了植被指数计算,并从数据相关性、直方图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MODIS/NDVI 和MERSI/NDVI有着共同的直方图走势,动态范围基本一致,各类地物的反演结果均表现出很好的线性一致性,其中林地R2最高,达到0.8624。  相似文献   
63.
辽宁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摘要)(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揭示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为农田的科学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秋收后、土壤封冻前,在辽宁省59个农业气象站选择典型农业生态类型,分别于0~20cm和20~40cm进行混合取样,并进行相应的GPS定位。分别分析不同深度土壤全量养分,有机碳和全氮:元素分析仪测定(ElementarⅢ,德国);全磷:Na2CO3熔融-钼锑钪比色;全钾:NaOH熔融-火焰光度计法。利用SPSS13.0对土壤全量养分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进行对数转换,直至满足正态分布为止。利用SPSS13.0软件将Excel中的经度、纬度、海拔和属性数据转换为dbf格式。利用GIS9.2中的Kriging插值绘图,在ArcMap中将土壤属性的插值图与辽宁省行政区域图叠加,得到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结果]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和全磷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但全钾在辽西分布较高。土壤表层(0~20cm)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高于下层(20~40cm),表现为土壤表层富集的现象。全钾随土壤深度变化量较小,其表层和下层平均含量分别为17.64和17.08g/kg。[结论]不同土壤深度全量养分的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芬  李帅  纪瑞鹏  郭春明  姜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51-18353,18364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6 mm/10a),1971~1980年是少雨期,1981~1990年是相对多雨期,1991~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并不一致,总体表现在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稍有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相对大的地区则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结论]由于生长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的地区为东北的主要产粮带,因此,由此引发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5.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正逐步深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从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7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尚需加强和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利用WOFOST模型对玉米生物量进行模拟实现动态预报玉米产量的方法。[方法]利用辽宁省1981~2005年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采用WOFOST模型对作物生长进行模型模拟和改进,建立玉米生长动力统计预报模型,进行预报检验,并对模拟得到的玉米地上干物重和穗干物重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玉米穗干物重量与产量的模拟效果在辽宁西部和南部最好,在东部地区一般,中部和北部地区较差。辽宁省西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可以用模拟生物量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际产量对比表明,1981~2005年,模型预报准确率在80%以上的年份占31%以上,最高值出现在岫岩地区,达85%。[结论]模型对辽宁省干旱地区以及正常年份和一般干旱年份玉米产量变化的模拟能力较好,对极端气候年份模拟较差。  相似文献   
67.
辽宁省浅层地下水含水岩性的遥感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地卫星TM资料,对辽宁省浅层地下水含水岩性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4个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及山间河谷地带;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辽西、辽东山区和辽南沿海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西部、东部大面积丘陵山区。另外,还进行了浅层地下水补充、径流、排泄及流向的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大枣适栽区精细选择指标体系。[方法]在GIS平台基础上,利用精细化模拟方法,利用农业气候要素指标法将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与气象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决策辽宁省朝阳地区大枣适宜栽培区域。[结果]朝阳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大枣栽植产业。大枣的最适宜栽植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内低海拔地区,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在7.7℃以上,年降水量在460~530 mm,日照时数为2 790~2 850 h。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适宜栽植大枣,冬季大枣冻害几率低,产量高,品质好。[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朝阳地区大枣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能力及合理的布局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基于SEBAL模型的盘锦湿地日蒸散估算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SEBAL模型对湿地蒸散量估算的准确性,本研究基于Landsat 8卫星数据和SEBAL模型,以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的涡动相关实测数据为检验,估算盘锦湿地2013-2015年典型晴天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蒸散量,并利用正弦函数法将遥感反演订正后的蒸散瞬时值转换为日尺度的蒸散值,分析芦苇和稻田湿地的日蒸散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EBAL模型反演的盘锦湿地瞬时蒸散量比实测值偏高,平均相对误差为31.6%,但相关系数达0.79,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利用线性方程进行订正,订正后的遥感估算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6.4%,提高了25.2%;芦苇湿地日蒸散量集中在3.4~4.0 mm/d之间,占总面积的64.7%~82.4%;稻田湿地日蒸散量集中在3.6~4.1mm/d之间,占总面积的67.4% ~86.6%;稻田湿地日蒸散量普遍比芦苇湿地高0.1 ~0.2mm/d.应用订正后的SEBAL模型反演湿地蒸散量,可为湿地区域蒸散估算及湿地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利用MODIS卫星数据集中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表温度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建立NDVI-LST模型,对辽宁省2015年5-8月的土壤水分进行反演,建立土壤水分与干边斜率的相关关系,得到该模型反演下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该时间段的NDVI-LST实际模型能够形成类似"三角"的特征空间,与理论模型吻合,利用该模型反演的5-8月土壤水分含量与地面实际监测结果相关性较高,除8月外,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反演结果空间布局与地面实际土壤水分基本一致;(2)8月土壤水分反演结果不理想,相关系数为0.48,反演和地面实际空间特征差异也较大,其原因是8月NDVI对7月降水极少的响应时间的延后。整体而言,NDVI-LST模型反演土壤水分的试验结果较理想,可为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快速反演辽宁月尺度的土壤水分、干旱灾害防御评估等决策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