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1.1992年度造林等项责任状检查验收;2.乐平县长防林总体设计试点及编写工作细则;3.编写长防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作业设计细则;4.编写“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及其成果复制;  相似文献   
162.
生物技术在饲料业的应用─2000年展望美国奥特奇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罗兰饲料工业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前途远大的时代─—生物技术时代。饲料业的生物技术是指天然原料,如植物、微生物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它们的实用价值。这些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畜禽及水产动...  相似文献   
163.
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提高家畜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4.
火鸡雌雄体重相差悬殊,交配困难。自然交配授精率只有32%左右,而且往往造成60%左右的母鸡因交配困难而被踩伤。采用人工授精不仅可将受精率提高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165.
人工授精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种鸡场和鸡的集约化生产,认真注意人工授精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对提高授精的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1.采精时间、次数和精液量:公鸡在10~12周龄时可采到精液,配种的适龄期则蛋用品种公鸡为22~26周龄,肉用品种公鸡为25~29周龄。种公鸡以隔(?)采精为宜。因  相似文献   
166.
1、江西省马尾松生长情况调查;2、江西省水源涵养林区划;3、江西省国土资源编号(森林资源);4、江西省林业区划管理;5、防护林及其他造林检查验收;6、江西省人工林抚育采伐调查研究;7、35个县级体系资源调查技术方案编制;8、编写《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67.
利用酶法辅助超声提取法从余甘子中提取多糖,考查了超声时间、液料比、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余甘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1℃,液料比6∶1,超声时间75min,超声功率300W,多糖提取率为5.76%,接近于模型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小滤纸片法、微量点滴法和塑料杯熏蒸法分别测定β-石竹烯对黄胸散白蚁的驱避、触杀和熏蒸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分别为28、14、7 mg/mL时,毒杀后死亡率分别为45.83%、33.33%、29.17%,驱避率分别为96.70%、96.85%和92.22%;在受药量为5.6、2.8μg/头时,7 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0.91%、65.45%,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但熏蒸作用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9.
为明确马缨丹精油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以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为试虫,采用滤纸片药膜法,对23种马缨丹精油成分进行了室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剂量分别为3.5、1.4、0.7、0.35 mg/cm~2时,分别有22、16、8、4种精油成分对玉米象成虫有显著毒杀作用,72 h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其中牻牛儿醇、松油烯-4-醇、(±)-莰酮和对伞花烃在0.35 mg/cm~2时,72 h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0.
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菌(0. 75×106、1. 50×106、3. 00×106CFU/m L)、50%氟啶胺悬浮剂(对照药剂,250 mg/L)、清水(空白对照,CK)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哈茨木霉菌处理的大白菜出苗率与CK无显著差异,根长、单株鲜重均显著高于CK,株高明显高于CK。哈茨木霉菌浓度为1. 50×106、3. 00×106CFU/m L时,对白菜根肿病的病株防效分别为70. 80%、71. 11%,病指防效分别为84. 95%、85. 26%,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哈茨木霉菌浓度为0. 75×106CFU/m L时,对白菜根肿病的病株和病指防效分别为50. 47%、62. 49%,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上,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具有防病和促生作用,建议使用浓度为1. 5×106CFU/m L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