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应用传播学原理在分析比较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与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推广农业技术上的差异后认为,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在推广农业技术特别是综合配套技术上具有局限性,而农民田间学校则表现出很多先进的方面,是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2.
水稻IPM农民田间学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在绵竹,眉山,大竹3县举办了农民田间学校18间,培训农民479人。农民田间学校突出了“农民需要第一”、“实践第一”的观点和成人教育的特点,融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病虫综防技术在农村的普及。  相似文献   
23.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是威胁甘孜州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据历史资料,西藏飞蝗有过多次暴发为害的记载.1984年,甘孜州理塘县濯桑片区农牧区遭受西藏飞蝗、青海痂蝗(Bryodema miramae miramae B.-Bienko)等的严重为害.2001年,四川省西部甘孜州金沙江以东的德格、白玉等8个县的农牧区遭受西藏飞蝗、青海痂蝗等的严重为害(王正军等,2002).  相似文献   
24.
四川杂交水稻制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减少.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辣椒是四川省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近年来,辣椒生产发展迅速,全省种植面积已近7万hm2,其中成都地区超过7000hm2,辣椒已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栽培制度的变革和新品种的不断引进,辣椒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为了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促进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生产无农药污染辣椒,1999~2001年,笔者连续3a在成都市双流县实施了辣椒病虫综合防治(IPM,下称)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举办IPM农民田间学校(FarmerFieldSchool,简称FFS)培训菜农,把IPM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形成了一套辣椒IP…  相似文献   
26.
应用“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害虫,200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l。706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达5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1.65%。一些地方大面积平均被害株率为10%~20%,个别田块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农户收入。2003年广元市植保站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了“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的生防新技术,通过在该市剑阁、苍溪等地试验表明,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27.
通过2001-2006年的系统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研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控害、色板、频振灯、昆虫性诱剂诱杀等多套非化学控制蔬菜病虫害和增产增收实用技术;筛选出5%云菊天然除虫菊乳油、2.5%苦参碱乳油、0.3%绿晶乳油、10%安绿宝乳油、50%特菌多WP等一批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在各单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病虫害控制配套技术。经2002-2006年,在四川彭州、邛崃、双流、自贡、乐山等蔬菜生产基地示范验证,控害保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8.
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3):31-32
在水稻病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严重,一些偶发或次要病虫危害逐年加重,部分害虫(例如二化螟)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增加了水稻种植成本,而且还污染了稻米,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验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的效果,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安排,四川省在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具有代表性的天全县和双流县稻区建立了水稻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和不施药对照区,探索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
2004年春季,四川盆地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和雨量最大的连续性降雨。降雨过程从3月18日一直持续到3月30日;盆地内各地雨日数7~13d不等。气象上评价这次降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四川盆地春旱的一般规律,而这个时段正是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时期。研究表明,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个暖雨日(气温在15℃以上),或四川盆地气温在13℃或以上遇7个雨日(中间可间隔1d),就可能造成病害大流行。但实际上,2004年四川省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病面积29.2万hm2,与常年持平;实际损失仅2.5万t,比大发生的1996、1997年损失减少72%,小麦…  相似文献   
30.
病虫生物灾害远程诊断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概述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技术的现状,分析远程诊断技术的实现基础及技术途径的基础上,以四川省植保站建立的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运行方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