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的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少大肠杆菌给规模化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湖北省3个规模化猪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O抗原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成3种自制多价灭活苗,分别于产前30、15d对30头妊娠母猪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自制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的甲醛含量为0.15%,符合质量标准。使用该苗进行免疫后,仔猪的平均发病率为5.8%,比对照组降低了40.8%。该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理想,平均保护率为87.5%。该疫苗较好地预防了仔猪黄痢、白痢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仔猪成活率。[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定期从发病猪群中分离大肠杆菌菌株,根据分离结果不断调整灭活苗中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62.
农社对接作为一种合作社流通方式,是农产品传统供应模式的一次优化升级,影响着百姓的菜篮子,互联网的介入使农社对接的流通更加流畅高效,但同时仍有改进空间。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农社对接发展的特点、运行机制,归纳了现有两种模式,并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农社对接流通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合作社互联网新型人才培养、倡导合作社间集约化配送以及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63.
以江西兴国万亩生态油茶基地规划为例,从基地范围、优势、劣势几个方面分析了油茶基地现状,在基地生态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下,提出了该基地的总体布局,即"一核五区、两翼八景"的规划布局,阐述了基地建设途径与方法,并简单地讨论了辅助设施及观景台设计。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兴山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兴山烟区有代表性的烟叶样品,采取常规香气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对致香物质进行测定,并与津巴布韦优质烟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兴山中橘三中性致香物质及酸性成分总量明显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不同部位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多酚总量不同,中上部兴山烟叶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下部兴山烟叶略低。[结论]兴山产区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丰富,整体质量接近津巴布韦优质烟叶,但在个别指标方面还存在少许差距,需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5.
套作大豆苗期倒伏与茎秆内源赤霉素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从内源赤霉素代谢角度,阐明玉米大豆套作环境下,大豆苗期茎秆发生藤蔓化倒伏的原因。【方法】在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套作两种种植方式下,以耐荫抗倒型大豆南豆12和不耐荫抗倒型大豆南032-4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SYBR®GreenⅡ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茎秆形态、解剖结构、赤霉素含量、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大豆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下,由于受玉米荫蔽的影响,南豆12和南032-4两个大豆材料苗期均出现典型的避荫性反应,即主茎节数减少,节间长和株高显著增加,苗期出现藤蔓化和倒伏,但两大豆材料间反应程度不同,差异极显著。与南032-4比,南豆12受套作荫蔽的影响较小,茎秆藤蔓化程度低,倒伏率仅29.93%,极显著低于南032-4(93.94%)(P<0.05);南032-4株高增加32.64 cm,与南豆12(22.95 cm)呈显著差异(P<0.05);两材料主茎节数减少,材料间无差异;南032-4中上部节间长度显著长于南豆12,说明套作下植株株高的增加来源于节间的伸长,而非节数的增多,且中部及上部节间过度伸长易导致植株茎秆藤蔓化和倒伏。从茎秆纵切面的解剖结构可知,玉米大豆套作条件下,大豆主茎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伸长,南032-4茎秆髓部、木质部、韧皮部细胞伸长明显,而南豆12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各部分细胞无明显变化,说明大豆株高的增加源于细胞的伸长,非细胞的分裂。内源赤霉素代谢分析结果表明,套作条件下,两材料茎秆内源赤霉素含量均显著降低,南豆12茎秆内赤霉素A4(GA4)的含量显著低于南032-4;对编码赤霉素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分析表明,除赤霉素合成酶基因GmGA20ox5GmGA3ox6和赤霉素降解酶基因GmGA2ox4在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材料间均保持较低的水平外,茎秆中其他内源赤霉素合成酶GA-20氧化酶基因、GA3-氧化酶基因和赤霉素降解酶GA2-氧化酶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单作,且南032-4的表达量高于南豆12,说明植株内源赤霉素的含量对编码赤霉素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具有前馈和反馈作用,南豆12茎尖维持较低活性赤霉素GA4水平,抑制植株主茎过度伸长,最终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抗倒性。【结论】大豆内源赤霉素GA4的合成受基因型和光环境的共同影响,从而影响大豆茎秆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不同材料在耐荫抗倒表型上的典型差异。  相似文献   
66.
<正>科学、高效、安全地使用兽药,不但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对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肉鸡养殖中兽药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使用药物和正确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67.
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监利县某鸭场产蛋鸭突然死亡的病因,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PCR扩增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达99.88%,分离菌的荚膜抗原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产物与荚膜血清A型基因同源性达99.90%,确定病原菌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氟苯尼考、四环素、呋喃妥因、洁霉素等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8.
采用瓶口分液器、旋涡混合仪、凯氏定氮仪和自动电位滴定仪,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常规检测方法乙酸铵交换法和氯化铵-乙酸铵交换法的样品称样量、乙酸铵和乙醇的用量、洗涤离心次数、定氮仪的蒸馏时间和蒸汽量等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具有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经土壤标准物质验证,2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在进行大批量土壤样品作业时,这2种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9.
罗玲  钟奇  刘伟  潘宏兵 《核农学报》2020,34(12):2839-2849
为评价不同覆盖材料在避雨葡萄园中的覆盖效果,以夏黑葡萄为试材,以地表裸露为对照(CK),设置秸秆处理(SM)、透明地膜处理(WM)、反光膜处理(RM)、地布处理(CM)4种地表覆盖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下避雨葡萄园中近地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及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10月,WM和RM葡萄园近地表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15℃、0.52℃、平均空气湿度分别降低4.06、4.68个百分点,而CM和SM近地表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29℃、1.02℃,平均空气湿度分别增加2.67、7.94个百分点。与CK相比,3—10月WM的5~25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1.38℃,5月WM的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2.77个百分点;而3—9月SM、CM和RM的5~25 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降低3.50℃、2.56℃、1.00℃,10月地温则分别提高0.34℃、0.46℃、0.11℃,5月SM、CM和RM的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4.24、4.06和5.60个百分点。各处理土壤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夏季较高、春秋季较低,而SM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较高,其他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春季较高;3—9月土壤酶指数的平均值表现为SM>CM>WM>RM>CK,分别较CK提高81.26%、27.91%、25.74%和14.55%。过氧化氢酶可作为避雨葡萄园中土壤酶活性差异的指示指标。本研究为避雨葡萄园覆盖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及其交互作用对夏季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黄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饲粮中包膜酸化剂设2个添加水平,小肽螯合铁设4个添加水平.选用576只38周龄健康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成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A、B、C和D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mg/kg包膜酸化剂以及0(对照组)、0.04%、0.08%和0.12%小肽螯合铁(铁含量分别为0、60、120和180 mg/kg);E、F、G和H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包膜酸化剂以及0、0.04%、0.08%和0.12%的小肽螯合铁(铁含量分别为0、60、120和180 mg/kg).预试期l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及其交互作用对第3周和第6周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G组第3周和第6周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D组(P<0.05);B组第6周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E组(P<0.05),且料蛋比显著低于D组(P<0.05).包膜酸化剂对第3周末蛋鸡的蛋重、第6周末的蛋黄指数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小肽螯合铁对第6周末的蛋黄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小肽螯合铁和包膜酸化剂的交互作用对第6周末的蛋黄指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第6周末的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第3周末,G组的蛋重显著高于B组(P<0.05),G和H组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5);第6周末,C、D和G组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组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C、D和E组(P<0.05),E、F和G组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D组(P<0.05).2)小肽螯合铁及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的交互作用对第3周和第6周末蛋鸡蛋黄中铁元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B、C、D、F、G和H组第3周和第6周末蛋黄中铁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E组(P<0.01),且H组第3周末蛋黄中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B和F组(P<0.05);H组第3周末蛋黄中锌元素含量显著高于F组(P<0.05),B组第6周末蛋黄中锌元素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3)包膜酸化剂对蛋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的交互作用对血清T-SOD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C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E、F、G和H组血清T-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F和G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E组(P<0.05).综合考虑,饲粮中单独添加0.04%和0.08%的小肽螯合铁或与300 mg/kg包膜酸化剂复合添加均有利于维持和延长蛋鸡夏季的产蛋高峰期,改善蛋品质,增加蛋中铁元素的富集,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