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稻米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分析供试品种的5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研究表明,穗数型品种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和粒肥三次施入的处理,食味评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4分,增产34.3%;穗重型品种系选1号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四次施入的处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7分,增产22.6%。  相似文献   
72.
为了明确2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黑龙江省的抗性水平及其利用价值,将2006年黑龙江省优势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接种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含有24个抗瘟单基因系上。结果表明:水稻抗瘟基因Pi9(t)、pi-z5对优势和强致病力菌株抗性最强,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广泛的利用;对2个抗瘟基因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基因两两搭配后的联合抗病系数最高、联合致病系数最低的组合是pi-9(t)*pi-z5 和pi-9(t)*pi-ta2 ;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力较强,大部分抗瘟基因都已失去抗性,急需引进新的抗瘟基因。  相似文献   
73.
为促进现有的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发展,针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早熟作物收获后农闲期长、光温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早熟作物收获后复种饲料油菜,不仅可以提高光、温、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而且有利于现阶段黑龙江省"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从复种饲料油菜的发展与复种模式、饲料油菜种植与利用、饲料油菜的效益三方面论述了饲料油菜在黑龙江省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4.
不同垄向栽培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垄向栽培技术的处理,研究东西垄向和南北垄向2种垄向分布方式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时期东西垄向种植作物净光合速率高于南北垄向;生殖生长时期南北垄向种植作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东西垄;南北垄向种植作物产量高于东西垄向.  相似文献   
75.
对原垄卡种与传统耕作种植大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原垄卡种的株高、干物质和叶面积从最初苗期低于传统耕作种植到结荚期后逐渐高于传统耕作种植。原垄卡种的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而土壤容重低于传统耕作;原垄卡种较传统耕作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8%。  相似文献   
76.
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少耕后,土壤容重在土壤耕层10-40 cm的范围内比对照降低22.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在土壤耕层10-30 cm范围内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并在15-25 cm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耕层0-50 cm范围内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深松少耕后玉米田增产1 602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7.
分子标记(SSR)技术在水稻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北方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阐述SSR对水稻抗稻瘟病研究的作用,介绍SSR的机理和方法,为今后抗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考虑黑龙江省水稻冷害的生产特点,根据预报的气象资料,利用品种的不同特性及多样性,根据价格变动和收益变动,采用日本大石亘研究的已经应用于生产的线性模型,利用电脑XLP的操作系统来组合最佳生产模式,使农户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来降低冷害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9.
为综合评价大豆耐旱性,筛选耐旱大豆优质种质资源,本实验利用水分胁迫溶剂聚乙二醇(PEG-6000) 30%浓度对黑龙江省主推大豆品种中龙号、黑农号、东生号、黑科和黑河号、克豆号、东农和农生号、牡字号、垦字号、绥农号、佳豆和合农号等96份材料进行芽期耐旱鉴定。结果表明:中龙号3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3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黑农号4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2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东生号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4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黑河49’、‘黑河52’表现出了较耐,‘黑科69’、‘黑科77’、‘黑科59’表现出了中耐;克豆号3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2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东农76’、‘农生2号’表现出了较耐,‘东农72’表现出了中耐;牡字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1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垦字号中1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5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绥农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4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佳豆和合农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5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本研究为明确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挖掘大豆抗旱基因、开展大豆抗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宝贵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80.
李乔  李明  晏君瑶  高祺  朴琳  肖佳雷 《玉米科学》2019,27(2):21-28,35
利用7个自交系进行4×3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杂交组合,在盐碱土和黑土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调查苗期植株形态(株高、叶面积)与生理特性(SOD、POD活性),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可以用于鉴定玉米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和叶面积降低,SOD、POD活性升高。不同自交系耐盐碱能力差异显著,根据4个指标及减少比例进行动态聚类,筛选出郑58是耐盐碱能力较强的自交系,Mo17对盐碱最敏感,5个中耐品种中昌7-2、444和B73偏敏感。杂交种间耐盐碱能力差异显著,郑单958、郑58×178、郑58×Mo17和黄C×178是耐盐碱性较高的杂交组合,444×Mo17是敏感组合。杂交种的耐盐碱性能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无关,与亲本的耐盐碱程度有关。4个指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因此,筛选耐盐碱的自交系时既要考虑有关性状,又要考虑其性状对比非逆境条件下的变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