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576篇
农学   350篇
基础科学   428篇
  206篇
综合类   2283篇
农作物   426篇
水产渔业   342篇
畜牧兽医   1198篇
园艺   342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从河南省10个地市采集的小麦病根样品中分离得到82株病原分离株, 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回接致病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其中47个菌株菌丝分支处都形成典型的“∧”状;子囊壳埋生或半埋生, 子囊棍棒状, 子囊孢子线形, 稍弯曲, 无色, 具有5~10个分隔, 大小为68~94 μm×2~4 μm;对82个分离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BLAST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47株菌株与小麦全蚀病菌的ITS序列同源性达97%~99%, 据此确定47株菌株为小麦全蚀病菌。应用小麦全蚀病菌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都得到禾顶囊壳小麦变种(870 bp)的特异性片段, 鉴定47株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相似文献   
932.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性真菌病害,研究病原菌侵染棉花的组织学过程对致病机理解析和抗病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系统研究了其对抗病棉种海岛棉7124和三裂棉、感病棉种军棉1号和戴维逊棉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初始侵染没有明显差异,接菌5 h后,分生孢子均能吸附在感病和抗病棉种的根表面。但侵染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侵染感病棉种中病原菌3~5 d到达皮层,5~7 d达到维管束,随后迅速扩展繁殖,侵染14 d后即完成系统侵染,并开始产生黄萎病症状;而病原菌侵染抗病棉种,5~7 d才侵入皮层,7~10 d到达维管束,14 d后仍无法扩展,病原菌的定殖与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形成系统侵染,较少形成黄萎病症状。本研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侵染过程研究,为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和抗性资源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3.
山西省碳足迹动态分析及碳排放等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山西省的碳足迹及碳排放水平,采用IPCC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对山西省1999-2010年的碳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和碳排放等级评估。结论如下:碳足迹逐年增加,从38884.72×104t增加到88937.40×104t,年均增加7.81%;其中,能源碳足迹总量从38829.36×104t上升到88186.20×104t;水泥生产过程的碳足迹由470.21×104t增加到1209.45×104t;植被固碳由414.85×104t波动增长到458.25×104t。人均碳足迹由12.14 t增加到24.91t,年均提高6.76%;单位面积的碳足迹从0.25t/hm2增高到0.57t/hm2,年均提高7.81%;万元GDP的碳足迹从37.71t/万元降低到24.80t/万元,年均降低3.74%;能源强度从6.30t标准煤/万元降低到4.69t标准煤/万元,年均降低2.66%。碳排放指数从0.28(中下)逐年增加到0.58(较高),跨越了3个亚级。可见,自1999年以来,山西省能源活动对碳足迹的贡献在99%以上,而植被的固碳减排作用仅占1%左右;人均、地均碳足迹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高,但万元GDP碳足迹和能源强度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降低,说明该省的碳减排水平和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碳排放等级增幅很大,碳减排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相似文献   
934.
黔油18号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99~2001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资料。对黔油18号进行产量联合方差、回归系数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属于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广泛适应性,适宜于省内各油菜产区和与贵州生态相类似的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35.
两种处理方法诱导山羊同期发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对采用孕激素+PMSG和前列腺素(氯前列烯醇)两种方法在两地处理山羊同期发情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孕激素+PMSG处理组比前列腺素(氯前列烯醇)处理组山羊的同期发情率高23.3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用孕激素+PMSG处理不同地区的山羊,结果一致,均极显著高于前列腺素处理组。  相似文献   
936.
哺乳期仔猪腹泻与断奶后仔猪腹泻是猪场常见的生产问题,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对养猪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是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有非传染性因素,如仔猪本身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也有传染性因素,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目前,大多数养猪场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主要着重于消灭仔猪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经常效果不够理想,特别对仔猪生理性腹泻效果不佳。作者在此就仔猪腹泻的病因作一探讨,针对病因提出一整套综合防治措施,走出单独消灭有害微生物的误区,…  相似文献   
937.
应用PCR法监测反刍动物饲料与动物源性饲料中的牛羊成分,是当前一项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是防止疯牛病等烈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市场上牛羊肉食品的质量安全,促进草食动物养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各种检品的成分差异性较大,样品的均匀度不高,待检样品的取样量与检测值的相关性不强。为此,2008年和2009年,我们在对牛羊饲料与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成分采用PCR法进行检测的同时,进行了不同称量对检测值的影响和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对比检测与研究。现将试验与检测的中的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38.
不同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凯氏定氮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黄贮玉米、青贮玉米、混贮玉米和混贮苜蓿的粗蛋白质(CP)和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析不同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黄贮玉米中CP含量、乳酸及有益酸的总量都是最低(P<0.05),混贮苜蓿中的CP含量最高(P<0.05),但乳酸、乙酸、有益酸的总量在混贮苜蓿、混贮玉米、青贮玉米间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在4种青贮饲料中均未检出;在4种青贮饲料中,乳酸占有机酸的比例都很高(P>0.05)。从CP含量及有益酸的总量来看,玉米秸应及时与新鲜苜蓿混合青贮,才能为反刍动物提供营养价值更高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939.
冬闲稻田 养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闲稻田养青虾,即头年11月底放养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的青虾,到次年5月底收获商品虾,一般每667m2水域产商品青虾25~30kg,增加效益600~800元。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0.
桑叶中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具有很多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活性,抗癌活性,降血糖作用,抑菌活性等,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进行桑叶黄酮综合利用研究时,了解国内外桑叶黄酮的生霉功能和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对桑叶中黄酮的生理功能和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