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寿阳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工作。①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在2003年每台补助1万元扶持发展6台大型拖拉机的基础上,2004年首先为3位农民的3台铁牛—720型拖拉机补助配套了旋播机,并补助农民购买10台玉米收获机、  相似文献   
42.
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句容市的9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610~2.2991μg/m L之间,平均为0.5285μg/m L;敏感、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5.10%、43.88%和1.02%。区分剂量法检测结果表明: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1.02%、45.92%、3.06%和0%。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机插苗数和分蘖施氮对华南双季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杂交水稻组合超优1000和超级稻品种Y两优1173为研究材料,在基肥施用纯氮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2个机插苗数(D1:每穴3苗;D2:每穴5苗)和2个分蘖肥施氮量处理(N1:纯氮0 kg/hm~2和N2:纯氮90 kg/hm~2),研究了机插苗数和分蘖肥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分蘖肥增施氮肥对超优1000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降低Y两优1173产量。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表现一致趋势。高基本苗处理下分蘖肥增施氮肥降低了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光合作用能力。D2N1处理具有较高有效穗数、净光合速率、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并最终获得最高产量,其中,超优1000早晚季产量分别为8.40,7.77 t/hm~2,Y两优1173早晚季产量分别为8.87,7.92 t/hm~2。因此,合理增加机插苗数并降低分蘖肥施氮量可以获得较高有效穗数和良好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特性,并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44.
 VQ蛋白作为转录辅助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从水稻叶片中克隆了VQ37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VQ37 cDNA长622 bp,具有长为546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编码蛋白质长181个氨基酸,具有FxxxVHxVTG的VQ基序变体。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水稻VQ37与短花药野生稻(Oryza brachyantha)、大麦(Hordeum vulgare)和Dichanthelium oligosanthes等禾本科植物亲缘关系近;除水稻旁系同源物VQ39外,VQ37与短花药野生稻中的XP 015699121亲缘关系最近。原生质体瞬间表达实验证实VQ37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VQ37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诱导表达结果与启动子顺式元件预测基本一致。VQ37在叶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叶鞘、茎、穗、根和花,在胚和胚乳中无表达。VQ37受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显著诱导,而不受白叶枯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诱导;与此一致的是,VQ37受真菌病原相关模式(PAMP)分子几丁质寡糖快速诱导,而不受细菌鞭毛蛋白flg22影响。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能显著诱导VQ37的表达,而水杨酸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VQ37可能调控水稻对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防御反应,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依赖于茉莉酸/乙烯介导的信号途径,而与水杨酸信号途径无关。该研究为阐释水稻VQ37基因在水稻抗病反应中的调节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吡蚜酮浸种和拌种处理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秧田揭膜后5~11 d,25%吡蚜酮WP 200~400倍液浸种处理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效在55.70%~74.88%之间;移栽后40 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70.50%~72.34%。25%吡蚜酮WP 2~8 g/kg拌种对灰飞虱成虫防效在57.84%~86.30%,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64.51%~75.51%。  相似文献   
46.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英文名:American serpentine leafniner]属于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斑潜蝇属。原产于北美,近几年来它已经传播到了欧洲、亚洲、非洲等很多地方。2005年12月,首次在中国广东省中山市蔬菜基地发现其危害[1]。紧接着在中国海南省[2-3]、江苏省[4]相继发现,传播速度之快、危害范围之广都足以与美洲斑潜蝇相比拟。三叶草斑潜蝇卵呈椭圆形、微小,0.20~0.30 mm长、0.10~0.15 mm宽,开始透明,后变成乳白色。幼虫蛆状,橙黄色,成熟幼虫最长3.00mm。蛹卵形,腹部稍扁,1.30~2.30 mrr,随着时间的推移蛹由最初的金黄色逐步变为暗棕色。成虫体形微小,体长不到2.00mm,翅长约1.25~1.90mm,头部黄色,复眼红色,腹面和腿为黄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多为灰黑色,翅透明[5]。  相似文献   
47.
为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通过室内接种,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巨峰’、‘夏黑’、‘美人指’、‘白罗莎里奥’、‘红罗莎里奥’、‘醉金香’、‘阳光玫瑰’、‘魏可’、‘红乳’、‘昭平红’、‘红芭拉蒂’、‘东方之星’叶片和成熟期果实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并测定采果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叶片抗性结果显示:‘巨峰’、‘红芭拉蒂’高抗,‘美人指’、‘阳光玫瑰’、‘魏可’、‘夏黑’抗病,‘醉金香’、‘昭平红’、‘白罗莎里奥’感病,‘红乳’和‘红罗莎里奥’极感病。果实抗性分析结果显示:‘醉金香’、‘美人指’、‘东方之星’、‘阳光玫瑰’抗病,‘巨峰’、‘红芭拉蒂’、‘白 罗莎里奥’感病,‘红乳’、‘昭平红’、‘红罗莎里奥’和‘夏黑’极感病。不同品种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但与炭疽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的抗感程度,要结合葡萄品种、生理期、栽种管理模式、环境气候等各项因子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8.
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丘陵地区普遍栽培的茶树品种福云6号和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分别以日光萎凋和空调间萎凋2种方式制作红茶,通过感官评审,分析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采用空调间萎凋,以福云6号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产品总品质得分与春秋鲜叶红茶相近,且明显高于日光萎凋、以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说明采用空调间萎凋方法及福云6号夏暑鲜叶加工红茶具有较好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49.
为筛选防控桃树蚜虫适于注干施药的农药种类、药剂剂型、注干方法等,通过向桃树树干注射不同剂型及浓度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甲维盐、烯啶虫胺,调查供试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检测叶片及果实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适于注干的农药剂型为可溶液剂,乳油易外渗,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易堵塞针头;4种供试药剂注干施药对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4%噻虫嗪可溶液剂0.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防效依然可以达到87.56%,8%甲维盐可溶液剂0.1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8.67%,9%吡虫啉可溶液剂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3.24%,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0.50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75.67%,并且所有处理药剂残留检测量均远远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0.
VQ蛋白与WRKY转录因子互作,调节植物防御反应.本研究分析了水稻VQ基因家族在水杨酸(SA)、茉莉酸(JA)、乙烯(ET)3种防御相关激素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处理下的转录表达谱.结果表明,水稻VQ基因家族有1/3以上成员至少响应一种处理,OsVQ2、-11和-35的表达在3种激素处理下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