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香菇多糖径向流色谱分离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0mg/mL,上样量31mL,上样流速19mL/min,洗脱流速27mL/min,在次条件下多糖回收率达到87.33%,比传统轴向色谱分离及化学方法效率更高,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蛹虫草固体发酵新型培养基茵质中多糖的含量及结构,并探明回流提取方法对此类培养基中多糖提取的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茵质中的多糖含量,并用阴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分离粗多糖。结果: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为80℃下,料液比1:20回流提取2h,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含量为6.93%。其DPPH清除率可达50%以上,粗多糖经阴离子柱分离得到3种不同的糖蛋白。结论:该实验方法操作简易,条件易控制,结果精准,适合此种培养基中蛹虫草多糖的测定及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3.
2019年4月-2020年6月,调查了浙江地区5个不同香榧Torreya grandis林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香榧主要病害有香榧绿藻Chlorella sp.、香榧膏药病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和香榧枝条黄化,主要虫害有香榧瘿螨Nalepella sp.和白蚁Odontotermes sp.。以诸暨东白湖香榧林的香榧绿藻和香榧膏药病发生最为严重,香榧绿藻在幼苗、幼树和古树上均有发生,可造成落果,香榧膏药病对香榧古树和幼树均有危害性;桐庐旧县香榧林枝条黄化的发病率最高(28.33%),但主要为轻症(感病指数为0.07);松阳玉岩镇的香榧瘿螨发生最为严重,为害率(33.33%)最高;遂昌三仁乡香榧林的白蚁为害率最高(24.00%)。调查结果为香榧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复合酶法提取山茱萸多糖的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由纤维素酶2.0%、果胶酶2.0%、中性蛋白酶1.5%组成的复合酶,在浸提时间69min,浸提温度50℃,pH值3.8时,酶法提取山茱萸多糖的得率最高,山茱萸多糖实际最大提取得率为5.54%。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毛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毛竹加工废弃物,开展黑木耳出耳试验,并与对照进行子实体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添加27%的毛竹加工废弃物,黑木耳产量、子实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粗多糖、粗纤维含量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证明利用毛竹加工废弃物部分替代阔叶树木屑栽培黑木耳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术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碱溶液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碱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正交试验,对其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探讨。[结果]碱溶性白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9 mol/L,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30(W∶V)。在该工艺条件下,碱溶性粗多糖得率为8.38%。[结论]该研究可为白术碱溶性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两种分子技术检测松木中松材线虫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解决当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检测工作中频现的假阴性问题,通过不同分子技术检测效果的比较评价,摸索出了一套可提高松材线虫检测准确性的技术体系。针对早期感病松木的低线虫量,建立了线虫的最大量分离方法和基于rDNA ITS序列的分子检测体系,该体系可高效检测出单条松材线虫,准确率达93.75%。以来自浙江省不同疫区的96份松木样品为检测材料,比较了SCAR标记和ITS序列2种分子检测技术的阳性率。结果显示,通过首次PCR,ITS_Ⅰ和ITS_Ⅱ序列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08%和55.21%,SCAR标记的检测阳性率为30.21%;通过第二次或巢式PCR,ITS_Ⅰ和ITS_Ⅱ序列的检测阳性率提高到了97.92%和100.00%,SCAR标记的检测阳性率提高到了59.38%,表明基于ITS序列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SCAR标记,且通过第二次或巢式PCR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假阴性率。因此,通过线虫的最大量分离并基于rDNA ITS序列的分子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准确性,更适用于松材线虫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经多菌株的虫生真菌生物活性筛选,发现一株被毛孢菌株RCEF0851发酵物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RCEF0851不同提取物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IL-1β、IL-6和TNF-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提高TNF-a转录水平的表达,但对IL-1β和IL-6的转录调节作用不明显;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巨噬细胞中IL-1β、IL-6和TNF-a的转录水平,表明它们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松树皮和香菇废菌糠为栽培基质,通过测定不同配比栽培基质下的铁皮石斛茎长、茎粗、分蘖、节数、根数、根长和茎中多糖含量,筛选出适宜于种植铁皮石斛的基质配方:松树皮混合香菇废菌糠的体积比为2∶1。此配方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茎伸长,节数、根数增多。  相似文献   
20.
特早熟玉环柚“早玉文旦”是从普通玉环柚“玉环文旦”芽变中选育出的优良柚类新品种。为缩短“早玉文旦”的种质鉴定与繁育周期和避免“假种苗”现象的发生,研究“早玉文旦”的早期鉴别技术至关重要。为开发“早玉文旦”的早期分子鉴别技术,本研究基于柚类物种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进行测序验证,进一步利用多重PCR技术实现“早玉文旦”与“玉环文旦”高效分子鉴别。结果表明,DNA测序证实了多态性SSR标记Cg_U110的可靠性;单独利用SSR标记Cg_U110或CT02均可从“早玉文旦”和“玉环文旦”中检测出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多重PCR体系的优化可将Cg_U110和CT02整合应用,一次性检测出2种不同的基因型组合,进而可高效准确地鉴别两个柚类品种。本研究为“早玉文旦”优良柚类品种的早期鉴别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