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7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71.
北豆18号系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大豆新品种.原代号钢9775—2.2008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国审豆2008015),属高油品种,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东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72.
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作用@黄绍华@胡国华@肖建军¥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作用黄绍华胡国华肖建军(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南昌330047)TheSynthesisofL┐AscorbylStearat...  相似文献   
173.
六种估算品种产量稳定性评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品种试验中,新的品种挑选与推荐,经常是以异地鉴定与区域试验为前提。这是由于品种与环境存在互作,所以对品种与环境间互作的了解及稳定性的评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目的是评价品种与环境的互作作用,比较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差异,寻找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评定有实际价值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4.
以加拿大大豆系谱分析谈大豆产量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华 《大豆科学》1990,9(2):168-176
  相似文献   
175.
大豆机械化“深窄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窄密”机械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以矮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垦区“三垄”栽培技术的精华--深松与分层施肥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是以矮秆品种为基础,以气吸式播种机或精良点播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缩小行距;“密”即增加密度,保持群体匀度的综合配套技术。较“三垄”栽培技术增产20%以上,增产幅度700-1000kg/hm^2。比“三垄”栽培增收1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6.
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以结瘤能力较强的根瘤菌菌株为试材,通过活化、摇床培养设定4个浓度梯度,混拌接种于大豆,在结荚期测定其植株生物量、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并于成熟期对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叶片颜色深绿、株高升高,单株根瘤数目增加,并在结荚期达到结瘤高峰。根瘤干鲜比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呈现抛物线状,菌细胞0.8×108个·mL-1浓度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最高,对照根瘤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明显高于试验中各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接入根瘤菌处理的大豆生物量均高于菌液对照处理及清水对照处理,菌细胞0.6×108个·mL-1处理的生物量达到最高。低浓度菌液处理的根冠比小于高浓度菌液处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也呈现出抛物线状,菌细胞均以0.6×108个·mL-1根瘤菌液浓度处理最高。根瘤菌液各浓度处理的百粒重变化不大,略高于菌液对照处理而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因此,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推荐使用浓度菌细胞0.6×108个·mL-1。  相似文献   
177.
为了探索新型杀菌剂对大豆的增产效果及田间最佳施用量,以黑农63为试材,研究了8%宁南霉素制剂对大豆品种黑农6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全生育期喷施2次8%宁南霉素300mL·hm-2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为4 939.20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8.31%,增收1 847.25元·hm-2。比对照药剂增产3.31%~5.88%,增收924.00~1 481.40元·hm-2。  相似文献   
178.
利用选择导入系分析大豆芽期和苗期耐旱性的遗传重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主栽品种红丰11为母本, 与美国品种Clark杂交, 再以红丰11为轮回亲本, 对回交后代的芽期和苗期的耐旱性进行筛选。结果获得芽期耐旱导入系44个,采用单项方差分析检测到10个控制芽期耐旱性的QTL;获得苗期耐旱导入系46个,检测到影响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持水能力、胁迫期间株高变化量的21个QTL。大多数位点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分布于A1、K、I和H连锁群上的Satt449、Satt499、Satt440和Sat_180位点是在芽期、苗期干旱条件下共同检测到的,表明芽期和苗期的耐旱性存在部分的遗传重叠。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大豆耐旱性以及进行分子设计育种以累加芽期苗期重要耐旱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9.
近几年,大豆田整地多采用深松、深翻及春耙等耕作方式,而大豆田应用苗前除草剂土壤处理对田间整地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喷施除草剂的过程中,田间有大土块及秸秆影响除草剂均匀分布,造成漏喷,降低药效,甚至无效。为此,我们于2001~2002年连续进行耕作方式对土壤处理除草剂防效影响的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处理除草剂防效的影响,为大豆田生产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地设在红兴隆科研所。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3.53%,pH值6.2,前茬小麦。设3种耕作处理,处理1为春耙作业;处理2为秋深松作业;…  相似文献   
180.
豫玉18号玉米高产试验示范总结孙银华胡国华(长葛市科委,长葛461500)1993年我们引进了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玉米新杂交种豫玉18号,并把其试验、示范列为1994年我市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1995年河南省科委的农业重点攻关项目。1994年我市连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