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介绍了实蝇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引诱物种类、常用的诱捕器类型、主要检疫性实蝇对引诱物的反应情况,以及针对各类检疫性实蝇监测所需诱捕器密度等信息,并就目前国内实蝇监测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实蝇监测管理者及操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2.
描述了果园被害落地果应用水浸和在果园地面覆盖塑料薄膜方法,对果实中实蝇进行除害处理技术研究,桔小实蝇一龄、二龄、三龄幼虫水中浸泡96h,死亡率均达100%;果实在水中浸泡20d,果实中的实蝇幼虫完全被杀死;在果园土面应用塑料薄膜覆盖"虫果",经过30d的时间处理,实蝇幼虫和蛹死亡率100%。室内研究结果显示,果实置于密封塑料袋中处理120h,被害果实中实蝇幼虫完全死亡。结果表明,该处理技术可应用于果园中被害落地果中实蝇的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23.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于印度尼西亚和多哥进境的姜上各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为变尾滑刃线虫和古德伊滑刃线虫。在姜上首次发现该两种线虫。  相似文献   
124.
广州扶桑上发现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最近在扶桑上发现的一种害虫,其寄主植物除扶桑外,还取食包括棉花、番木瓜、西红柿等重要农业经济作物在内的14个科的植物.扶桑绵粉蚧起源于美国,后逐步扩散到中、南美洲和非洲,目前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该虫的生物学和形态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25.
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水胺硫磷、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灭多威、毒死蜱、噻虫嗪、顺式氯氰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榕管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这几种杀虫剂处理24 h后对榕管蓟马按计算的LC50值大小,其毒力效果强弱依次为:顺式氯氰菊酯>噻虫嗪>毒死蜱>灭多威>对硫磷>水胺硫磷>辛硫磷>丙溴磷.  相似文献   
126.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Roger)]原产于新热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佛罗里达至阿根廷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蚂蚁,目前在我国尚无分布。该虫不属于通常所指的火蚁属(Solenopsis),但为世界上100种危害性最严重的入侵物种。小火蚁对我国华南地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其个体小检疫难度要比普通红火蚁更大,加上此虫的通用名与普通红火蚁相似,对它们有关的生物学及为害特性容易与普通的红火蚁相混淆。本文就其生物学、形态及入侵特征等做一简要介绍,为该虫的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进境泰国水果携带有害生物疫情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泰国水果贸易额的逐年增加,我国口岸从泰国进境的水果中截获到大量的有害生物疫情。本文分别从疫情截获量、截获种类、截获寄主和截获方式等疫情特征对我国口岸2005~2011年截获的泰国水果携带有害生物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获泰国水果及木包装上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达28个种(属),病害较少,其中实蝇类12种(属)共2978种次、介壳虫类4种共1877种次,是关注度最高和潜在危害最严重的类群;从寄主来看,榴莲、莲雾、芒果是携带疫情最多的3种水果,易携带的有害生物分别为蚧类、实蝇类和象甲类;榴莲和莲雾在货检中疫情截获量较大,芒果携带疫情以旅检为主;货检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番石榴实蝇、橘小实蝇和南洋臀纹粉蚧,旅检中截获量较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有番石榴实蝇、橘小实蝇和为害芒果的象甲类害虫。针对以上疫情特点提出加强疫情监测,提升口岸鉴定监管能力,强化产地预检和除害处理措施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快速检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我国颁布的一种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然寄主有玉米、小麦、黍、大麦等。自然情况下,MCMV常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共同侵染玉米,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高达10%~90%(Hilker et al.,2017)。  相似文献   
129.
斯氏线虫对马尾松主要钻蛀性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每头纵坑切梢小蠹老龄幼虫上放入100条侵染期斯氏线虫后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15~30℃的范围内幼虫死亡率较高,尤以25℃下防治效果最好,处理5天后幼虫死亡率即达100%;在10℃和35℃条件下,幼虫死亡率极低,仅为10%和18%;在10℃下线虫仍保持较高侵染力,当移入25℃下培养后很快恢复活动;在35℃条件下线虫大部分迅速死亡.说明温度对线虫处理害虫的致死率及致死速度有明显影响.剂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多种钻蛀性害虫的斯氏线虫最佳使用剂量为2 000条/mL.冬春季进行大规模杀虫试验防治效果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