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9年11月9日至15日对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临泉县等地部分田块为害偏重,每平方米最高虫量达51头,百株被害率最高为66.85%。利用C OⅠ和Tpi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发现采自涡阳小麦田的试虫均为玉米型。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0.64%和92.17%;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1.32%和92.26%,速效性和持效性皆较佳,可作为防治小麦田草地贪夜蛾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栽培方式以及气候改变,水稻病虫害发生模式相应变化。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类"两迁"害虫为害下降,而水稻大螟的发生、为害明显上升,在部分地区其发生程度甚至超过二化螟,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此,笔者开展了安徽省大螟为害情况初步调查,现将其发生概况、产生原因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3.
中草药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中草药源杀菌剂的资源情况、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中草药源杀菌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34.
氟虫睛·毒死蜱及其混配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氟虫腈、毒死蜱及其混配对二化螟的毒力效应,并评价了这2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混配剂D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33.42。  相似文献   
35.
茶小绿叶蝉高效安全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选择性较强的新药剂在茶园推荐应用.[方法]田间试验共设立药剂处理11个,1个对照,共12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30 m2.于茶树新梢生长旺盛,茶小绿叶蝉正处于若虫发生盛期喷施药剂,调查防治后的效果.[结果]11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防治中,100 g/L联苯菊酯乳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150 g/L茚虫威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达90%以上;生物农药中0.5%印楝素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87.97%以上.[结论]100 g/L联苯菊酯乳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 g/L茚虫威乳油在茶小绿叶蝉大发生时,可有效控制其危害,而在茶小绿叶蝉发生程度在中等程度以下时,可选用0.5%印楝素可溶性液剂、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3%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这类环境友好的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单剂及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力。[结果]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吡虫啉及5个不同配比(体积比)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以25.0%(溴氰菊酯)+50.0%(吡虫啉)比例混配为最佳配比,共毒系数为203.47。[结论]该试验可为现有防治药剂利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更好地防治板栗膏药病。[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小雨天、晴天施用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对板栗膏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晴天施药后30 d,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的防效分别为93.93%、78.12%,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84.60%、72.44%;小雨天施药后30 d,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的防效分别为96.50%、88.03%,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87.51%7、5.29%。无论是晴天还是小雨天气施药,90%增效柴油乳剂对板栗膏药病的防治效果都优于石硫合剂,且差异显著。同种药剂在不同天气施用防效有显著差异。[结论]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小雨天施用的防效高于晴天施用的防效。  相似文献   
38.
为筛选出甲维盐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配比,采用浸虫法测定了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及组合物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在二者质量比介于2∶8~7∶3范围内表现增效作用,以3∶7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73。基于该比例加工获得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并以此开展田间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浓度高于有效剂量37.5 g/hm~2时,药后3、14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8%和84%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3∶7混配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良好配方。  相似文献   
39.
入侵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本研究采集安徽省7市13县(区)草地贪夜蛾样本共167份,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以及位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两个分子标记对样品的群体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草地贪夜蛾样本中86.23%是水稻型,13.77%是玉米型,而且安徽地区样品COⅠ序列特征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种群高度一致。针对水稻型和玉米型的Tpi基因序列10个差异单倍型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安徽草地贪夜蛾样品Tpi基因的第3和4位差异单倍型位点有3种不同类型。其中118个样本为玉米型(AT),20个样本为水稻型(GA),29个样本为杂合型(AT/GA),但根据差异单倍型位点的数量判断,所有样品仍属于玉米型。草地贪夜蛾在原产地的多种寄主,如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在安徽省均有种植,该虫对安徽省粮食生产构成巨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0.
缓释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在安徽萧县的桃园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缓释迷向丝进行了迷向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该缓释迷向丝对越冬代和1、2代梨小食心虫成虫具有较好的持续迷向效果,1次悬挂即可控制桃树整个生长期间梨小食心虫为害,迷向率在90%左右,对1、2、3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