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4篇
林业   4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叩甲科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监测和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重要措施之一。金针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食性杂,危害隐蔽,成虫期是其唯一暴露的时期,利用叩甲性信息素是金针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叩甲科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在叩甲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22.
竹子害虫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竹子种植面积的扩大, 竹林环境变化及人为干扰程度的加剧, 竹子虫害日益猖撅。文中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 介绍我国竹子害虫的种类、近年来主要竹子害虫类群、为害特点、竹子害虫回升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技术, 分析当前竹子害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简要展望了竹子害虫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从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僵死幼虫体内分离得到1株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菌株WP,首次采用拌土法对该菌寄生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并分析外界条件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在WP菌株1×104~1×107孢子/g干土7个孢子浓度梯度下,随着浓度的提高,筛胸梳爪叩甲的校正死亡率从20%上升至100%。在15、20、25、30℃4个温度下,该菌对筛胸梳爪叩甲的致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30℃时,筛胸梳爪叩甲死亡率达96.7%;当降至15℃,筛胸梳爪叩甲不会被寄生。在6%~18%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湿度的升高会提高WP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的致死率,6%的土壤湿度不会导致该虫染病。  相似文献   
24.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基于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云斑白条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形态特征及遗传特性的比较,探讨不同寄主对成虫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比较幼虫取食毛白杨和美国红木岑2种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外形特征及雄性生殖器结构差异,利用选择性取食试验,观测这2类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美国红木岑、野蔷薇、美国山核桃、日本珊瑚树及毛白杨5种寄主植物嫩枝的取食行为及交配行为,最后基于COI基因分析二者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1)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外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雄虫腹部末端窄,呈钝角内凹状,毛稀疏,雌虫腹部末端呈弧形内凹,底部中央缺刻不明显,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雄虫腹部末端宽,呈弧形内凹状,密被毛,雌虫腹部末端呈平截状,底部中央具有明显缺刻;两者生殖器差异不明显; 2)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仅取食美国红木岑嫩枝,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可取食野蔷薇、美国山核桃和日本珊瑚树3种植物嫩枝,偏好顺序为野蔷薇美国山核桃日本珊瑚树; 3) 2个种群的天牛雌、雄成虫之间可相互交配,平均交配次数较同类群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P0.05); 4) 2个不同寄主源的天牛种群存在明显遗传分化,分化指数Fst=0.814(P0.001),变异分化主要来源于种群间(83.19%)。【结论】幼虫的取食经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和生境异质性可能对云斑白条天牛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及种群遗传分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27.
油茶采前落果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采前落果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原因.作者对浙江及江西油茶采前落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造成落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油茶采前平均落果率为27.37%,病虫害及机械损伤是造成油茶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其中因病虫害造成的落果占90%以上.茶籽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环茸毒蛾(Dasychira dudgeoni Swinhoe)及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是造成油茶采前落果的主要病虫.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茶籽象和油茶炭疽病,占全部落果的60%以上.油茶采前落果与油茶品种及种植年限密切相关.霜降籽油茶的落果率高于红花油茶;种植年限长的油茶林落果率高于种植年限短的油茶林.  相似文献   
28.
华山松球果螟危害对华山松球果及种子品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金平  潘涌智 《种子》2006,25(6):1-3
华山松球果螟(D ioryctria rubellaHampson)是华山松球果的重要害虫。通过对健康球果和不同等级受害球果及种子的品质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受华山松球果螟危害的球果在出籽率、种子千粒重、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等品质指标上明显低于健康球果相应的各项指标,华山松球果螟的危害对球果及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9.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2005-2007年对浙江东明山森林公园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42 439号标本,隶属于17目,126科,511种.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种类还是个体数上,均以鳞翅目最为丰富,其次为鞘翅目.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冬季...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筛选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侵染条件下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幼虫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该竹林金针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基于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转录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特异性引物,分析相关性和扩增效率;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评估筛选出6个候选内参基因(β-actin、GAPDH、α-tubulin、RPL13α、RPS3、RPS27a),并验证其表达稳定性。   结果   GeNorm分析结果显示:PRS27a和RPS3的表达最稳定,随后依次是α-tubulin、RPL13α、β-actin和GAPDH;最适合的内参基因数目为2。NormFinder分析结果显示:RPL13α的表达最稳定,随后依次是α-tubulin、RPS3、RPS27a、β-actin和GAPDH。BestKeeper分析结果显示:β-actin和GAPDH的P>0.5,不适合作为本试验条件下的内参基因。不同软件分析得出的候选内参排序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和表达稳定性验证表明PRS27a或RPS3是最佳内参基因,6个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   结论   PRS27a和RPS3是研究平沙绿僵菌侵染的竹林金针虫相关基因表达的最佳内参基因。图3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