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在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草地生态环境观测站进行不同肥料和施肥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A6(尿素:65g/m2)处理下植被平均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禾本科和莎草科生物量也在A6处理下显著增加(P0.05),而杂类草则在A2(有机肥:320g/m2)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对照(P0.05);鲜干比禾本科和莎草科在A6处理下显著增加(P0.05),A2处理下杂类草鲜干比最高,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看来,A6处理对草地优良牧草生物量和牧草品质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GA3和100mg/L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株高、生物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且GA3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发芽率的促进作用较IAA明显,而IAA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株高、生物量的促进作用较GA3明显。当GA3浓度大于50mg/L时,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而IAA各浓度均未对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GA3和IAA处理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根冠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根据雪灾发生的离均系数 (S)≥ 2 .0时 ,就会发生雪灾的这一规律 ,应用 GM(1 .1 )模型对青南地区雪灾可能发生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并且提出了防御雪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小麦与白粉病菌互作中β-1,3-葡聚糖的细胞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免疫胶体金方法对小麦与白粉病菌互作过程中β-1,3-葡聚糖酶底物,即β-1,3-葡聚糖的合成与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白粉病菌的所有器官包括分生孢子、附着胞、入侵栓、吸器和菌丝中均未发现β-1,3-葡聚糖存在;相反,β-1,3-葡聚糖是小麦各种细胞壁的正常组分,在气孔保卫细胞、纤维细胞、导管分子等的细胞壁中含量非常丰富。病原菌的侵染导致植物细胞中β-1,3-葡聚糖的合成增加,但在乳突结构中不含β-1,3-葡聚糖。以上结果说明,往小麦中导入外源β-1,3-葡聚糖酶基因并高效表达,不会对病原菌结构产生直接的破坏和抑制作用;相反,有时可能会影响到某些植物细胞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5.
为探索高寒草地植被对模拟增温和添加氮素的响应机制,通过在野外对高寒草甸进行模拟增温和硝态氮、铵态氮的氮素添加试验,研究模拟增温和添加氮素对高寒草地群落物种组成、生产力及土壤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和添加氮素可显著增加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和植被平均高度(P <0.05).增温处理能增加植物种类,且有利于杂类草生物量的增加;对几种主要植物来说,增温施氮互作下植株高度高于其他处理,土壤0~15和15~30 cm水分均先减少后增加,且都为不增温不施肥处理最高.可见增温施氮互作处理能够促进植被的生长,但不利于土壤水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56.
以高寒草地土壤分离出的56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经愈创木酚-PDA培养基和α-萘酚-PDA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 再根据菌株在愈创木酚、邻苯二酚、邻苯甲苯胺为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菌体生长及菌落大小、漆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变色圈直径大小及其变色圈颜色深浅程度,以及测定油菜秸秆诱导的液体发酵产漆酶活力,筛选出1株产漆酶酶活真菌菌株(编号为310b)。经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Marasmius tricolor。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310b在25℃培养条件下产漆酶活力最大,初始pH值为4.0时,漆酶活力最大,蔗糖、蛋白胨分别为诱导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的碳、氮源。几种非营养有机物对菌株产漆酶活力大小不同,α-萘酚和吐温-80对菌株产漆酶没有明显影响,愈创木酚、单宁酸、吲哚乙酸抑制菌株产漆酶,其中吲哚乙酸抑制作用最强烈(P<0.01)。在Cu2+浓度为0.001~0.025 g/L范围内,随Cu2+增加,产漆酶活力增加,0.025 g/L时产酶活力最大。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诱导漆酶活力增加。在60~180 r/min的转速范围内,随着转速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油菜秸秆粉的量在0~1 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1~2 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减小。  相似文献   
57.
为探索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生产力的科学施肥途径,通过小区施肥试验,研究添加不同形态及配比的氮素对称多县高寒草甸植物生长高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在2013年添加氮素的当年,选用的9个物种的生长高度对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比处理的响应表现出多元特征;除有机态氮外,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3种形态的氮素对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的平均草丛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形态氮素添加对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功能群以及群落总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不同配比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8.
对苜蓿和扁蓿豆种子进行<20 s冷等离子体处理,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特性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2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变化.其中260 W功率处理下苜蓿种子发芽率升高,其他功率处理下发芽受到抑制.在20 W、40 W和280 W功率处理下扁蓿豆种子发芽受到抑制,其他功率处理下发芽率较对照均有升高.对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发芽率最大的处理进行人工气候培养箱培养,25 d后扁蓿豆的苗高、根长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根径和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明显.苜蓿苗高、根长、根径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9.
采用在三江源区"黑土滩"种植试验牧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不同草种组合对牧草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较未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同时种植后,出苗密度在阴坡样地、阳坡样地分别提高了4.02%、16.04%;并且丸粒化牧草较未丸粒化牧草在单株叶片数、株高、最大根长上也有所增加;直播方式适宜丸粒化牧草及阴坡样地未丸粒化牧草的种植,翻地、耙地、播后镇压方式适宜阳坡样地未丸粒化牧草的种植;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Linn.cv.Tongd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的生长状况显著好于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cv.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Qinghai);同一牧草种类中,单播方式比与燕麦(Avena sativa Linn)组合混播的方式其生长性状指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0.
人为活动影响下陆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于土壤碳库损失的影响规模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在青海省三江源区选择了8个高寒草甸典型样区,划分4种不同退化程度样地(原生植被、轻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收割法采集地上部植物生物量,10 cm等深度采集表土土壤样品,分析了地上生物量、可食牧草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生物量和饲草生物量均表现强烈下降的趋势,但后者的下降幅度更大,在极度退化下损失达99%.研究区内高寒湿地土壤的表土有机碳含量出现极大的变异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呈显著下降.与原生植被下相比,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下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25%、44%和52%.这种损失固然与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有关,有机碳分层系数显示土壤侵蚀也是重要因素.估计退化下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36tC·hm~(-2),累积退化下表土有机碳损失可能在200TgC以上,保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于三江源区土壤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