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遗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棉铃虫对该药剂的抗性选育和现实遗传力分析。连续用甲维盐对棉铃虫选育25代,与同源对照种群相比,获得抗性倍数为2.974倍的汰选种群。采用阈性状分析方法,获得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现实遗传力 (h2)为0.05218。进一步预测其抗性发展速度,假设以90%致死率继代处理棉铃虫,其抗性达到5倍、10倍分别需要18.67代和26.71代。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棉铃虫有2个种,Heliothis armigera(跟我国为同一个种,有抗性)和H·punctigera(无抗性)。棉铃虫是危害最严重的棉花害虫,此外还危害大豆、高粱、番茄等作物。以往澳大利亚对棉铃虫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70年代初期,棉铃虫对DDT产生了抗性,抗性水平最高达500倍;1972年硫丹的使用量开始增加,随后也出现抗性问题,到70年代后期随着高效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应用,硫丹用量又降低。自从  相似文献   
13.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鱼尼丁受体(Px-RyR)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全长15 748bp,5′非编码区267bp,3′端非编码区109bp,开放阅读区全长为15 372bp(GenBank登录号:JF927788),编码5 123个氨基酸残基。估测其蛋白分子量为579.39ku,等电点为5.45。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和其他鳞翅目昆虫RyR氨基酸序列比对相似性较高(92%),与哺乳动物3种亚型RyRs的相似性为45%~47%。此外,二级结构预测,其C-末端存在6个跨膜区域;且Px-RyR中存在一个出现4次重复,长度为89~95个氨基酸的RyR结构域,平均相似性为33%。  相似文献   
14.
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其混剂汰选选育棉铃虫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菊马混剂分别汰选棉铃(Heliothis armigera)种群16代,每三代测定1次各种群对相应汰选药剂的敏感水平。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汰选种群对相应药剂的抗药性分别增长了68.02、7.76和3.48倍,氰戊菊酯单剂比菊马混剂抗性增长快19.6倍,混剂显示出对棉铃虫抗性显著的延缓作用。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混剂使用寿命,若3种药剂均连续使用30次则氰戊菊酯、马拉硫磷、菊马混剂的抗药性将分别提高817.5、14.2和5.2倍;若以抗性上升30倍及每年用药2-3次为标准,菊马混剂比单用氰戊菊酯可延长5倍的使用寿命。笔者认为把增效混剂作为一项措施组装到抗性治理方案(IRM)中去,科学合理地治理棉铃虫的抗药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室内用甲维盐对棉铃虫选育20代,获得敏感性降低2.32倍的汰选种群(RP20)。分别采用甲维盐对同源对照种群(CP)和RP20的亚致死浓度LC25对应处理两种群的3龄初幼虫48 h,测定试虫在3~6龄不同龄期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活性,分析酶活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两种群(CP和RP20)均随龄期的增长,CarE比活力显著增大,而GST比活力先降低后趋于稳定。(2)CK处理下,RP20与CP相比,CarE比活力在3~6龄均增大且4~6龄差异显著,而GST比活力变化较小,仅3龄和6龄显著增大。(3)与CK处理相比,甲维盐LC25处理,两种群各龄期CarE比活力均增大,且CP试虫在4龄、6龄GST比活力显著增大,在3龄、5龄无显著差异,而RP20的3龄幼虫体内GST比活力被显著抑制,在4~6龄GST比活力无明显变化。初步判断,棉铃虫对甲维盐敏感性降低与CarE比活力增大有关;甲维盐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CarE活性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测定不同浓度下有机硅助剂S408、S806、ASP对蒸馏水表面张力影响的基础上,探索特定浓度下有机硅助剂与茚虫威混配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增效机制。研究得出,S408、S806、ASP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00、100、200μg/mL;添加0.01%的上述助剂后,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大幅提高,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45、2.56、3.12μg/mL,相较未添加助剂的茚虫威致死中浓度(42.12μg/mL),增效倍数分别为17.19、16.45、13.50倍。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0.01%的有机硅助剂对溶液表面张力和扩展直径影响显著,尤其是添加S408或S806后,溶液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扩展性显著增强。由此得出,添加有机硅助剂使得药液表面张力降低和扩展性增强是助剂对茚虫威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华北和新疆棉铃虫对三类农药抗性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9年监测了河北冀州,河南西华,山东高密和新疆库尔勒棉铃虫对氯氟氰菊酯,久效磷和灭多威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新疆棉铃虫抗性水平变化很少,尚处于敏感状态或低抗水平,而华北棉铃虫已处于中到高抗水平,不同年份比较,对氯氟氰菊酯,冀州棉铃虫抗性呈下降趋势,而西华和高密棉铃虫在1996-1998年呈上升趋势,但自1998年起华北地区大量种植Bt棉,使得1999年棉铃虫抗性有所下降,对久效磷和灭多威,华北各地棉铃虫的抗性在1996-1999年均呈上升趋势。棉铃虫抗性个体频率变化趋势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高效低毒广谱新农药──20%氯马乳油芮昌辉,范贤林,程春河,魏岑,张建勋,张恩涛,刘文台(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北京市顺义县农药厂)20%氯马乳油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治农业害虫而研制的一种由高效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按最佳配比并加有增效剂和渗透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