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不同抗性种群的田间适合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 ,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 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 (R0 )指标。结果表明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 314粒、2 0 .1%和 2 2 .9天 ,敏感品系分别为 4 38粒、2 8.8%和19.0天 ,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 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 0 .4 6 ,杂交 F1代为 1.4 6。  相似文献   
42.
利用反转录 PCR技术 ,用一对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 ,分离获得棉铃虫 para同源基因 III- IV接头约30 0 bp DNA片段 ,发现在 Bao D- R和 Bao D- S品系间存在 4个核苷酸差异 ,但在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上没有差别。对比分析表明 ,分离获得的棉铃虫 III- IV接头氨基酸组成与烟芽夜蛾 hscp片段同一区域有 98.1%的氨基酸相同 ,与德国蜚蠊 CSMA的氨基酸有 93.5%相同 ,与果蝇 para基因有 88.9%的氨基酸相同  相似文献   
43.
利用反转录PCR技术,用一对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分离获得棉铃虫para同源基因Ⅲ-Ⅳ接头约300bpDNA片段,发现在BaoD-R和BaoD_S品系间存在4个核苷酸差异,但在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上没有差别,对比分析表明,分离获得的棉铃虫Ⅲ-Ⅳ接头氨基酸组成与烟芽夜蛾hscp片段同一区域有98.1%的氨基酸相同,与德国蜚蠊CSMA的氨基酸有93.5%相同,与果蝇para基因有88.9%的氨基酸相同。  相似文献   
44.
与敏感品系相比,用点滴法测定新疆库尔勒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和辛硫磷的抗性指数在0.8~8.5倍之间;用浸叶法测定棉铃虫对氯氰菊酯、灭多威和久效磷的抗性指数均小于1.0倍。两种监测方法所得结果均证明新疆棉铃虫对常用杀虫剂比较敏感,是实施抗性治理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45.
抗Bt杀虫蛋白棉铃虫种群的相对适合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nesis,Bt)杀虫蛋白(ICP)有20倍抗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种群(R种群)与同源对照种群(S种群)之间的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与S种群相比,R种群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化蛹率明显降低,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明显延长,R种群相对于S种群的适合度为0.65。杂交F1代RS种群相对于S种群的适合度为1.6,显示出杂交优势,正反交F1代种群对Bt ICP敏感性的差异不显,表明棉铃虫对Bt ICP的抗性遗传不存在性连锁,为常染色体遗传。  相似文献   
46.
新疆棉花主要害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1992至1998年,分别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新疆主要棉区的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基本处于敏感阶段,棉蚜对各种药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棉叶螨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已产生低至中等水平的抗药性,对杀螨剂仍处于敏感阶段,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和新疆棉花种植特点,对延缓和治理新疆棉花主要害虫抗药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解毒酶活力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致死剂量(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处理棉铃虫抗甲氧虫酰肼种群(R)和同源敏感种群(S)3龄初幼虫48 h,测定了3~6龄期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变化。结果发现:经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S种群EST比活力除4龄幼虫外均有所升高,且仅在3龄期升高明显;GSTs比活力在5龄幼虫体内显著升高,其他龄期无明显变化;MFO比活力在6龄幼虫体内表现为降低,其他龄期无显著变化。对于R种群,3龄和6龄幼虫体内EST比活力显著降低,各龄期的GSTs和MFO比活力均显著降低。空白对照R种群3~6龄期幼虫的GSTs比活力均高于S种群;EST比活力仅3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MFO的比活力仅5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研究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与GSTs比活力增大关系较为密切;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可诱导敏感种群EST和GSTs活力升高,而使抗性种群3种酶的活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8.
经室内毒力测定证明:虫螨磷与氰戊菊酯(3:1)混用,共毒系数(CTC)达972.1,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磷(SV_1)与氰戊菊酯(5:1)混用有一定增效作用(CTC=274.6)。噻嗪酮的 LC_(50)o值为0.01272ppm,毒力明显高于氰戊菊酯(LC_(50)为475.77ppm),两者混用(5:1)时 CTC 为356.2,倍硫磷与氰戊菊酯(5:1)混用 CTC 为708.4,均有明显增效作用。在农大小温室试验诱杀成虫证明用20×28.5cm~2黄板垂直挂在番茄植株顶部的支架上且黄板底边与植株顶部相平时效果最好。1987~1988两年在四季青温室番茄上对温室白粉虱的综合防治试验证明:在黄板的配合下,氰戊菊酯分别与虫螨磷和 SV_1混用,其防治效果均在84.5%以上,前一种混剂更好在91.6%以上。而喷药次数只需2~3次。单用氰戊菊酯,对成虫和卵、若虫的防治效果1987年分别为95.5%和73.5%,1988年分别为75.3%和35.9%,明显低于混剂的防效。试验还证明,黄板加上噻嗪酮,不仅用药量小(5.685有效成分 g/ha),而且其防治效果在94.8%以上。与综合防治相比,只用农药的常规防治法效...  相似文献   
49.
华北地区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Bt可湿性粉剂标样和含单一Bt杀虫蛋白CryⅠA(c)的MVPⅡ水剂,研究改进了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测定方法.1996~1998年进行华北地区棉铃虫对Bt制剂的抗性监测,结果表明,河北省邱县、冀州市、山东省高密市、河南省西华县棉铃虫与敏感种群相比的抗性指数(RR)为1.3~5.3倍;用诊断剂量法测定,只在1998年检测到山东高密棉铃虫的抗性个体频率为0.9%,其余均为0.1998年测定棉铃虫对CryⅠA(c)敏感性,与室内种群相比,河北邱县、冀州和山东高密棉铃虫种群对CryⅠA(c)的相对RR值分别为4.9、3.9和3.8倍,对Bt粉剂的相对抗性指数(RR)分别为1.1、1.4和1.6倍;用转Bt基因棉叶直接测定,田间棉铃虫的死亡率降低,表明用CryⅠA(c)进行测定与用转Bt基因棉叶直接测定结果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50.
生物农药螨虫素的毒力增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农药螨虫素的毒力增效研究芮昌辉,赵永巧,范贤林,茹李军,赵建周,魏岑(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生物农药螨虫素(又名齐墩螨素、害极灭)最早是从日本土壤微生物Streptomycesavermi-tilis的发酵培养液中提取的,通用名为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