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汕优63的DNA分子标记及种子纯度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改进了DNA提取方法,从“三系”杂交水稻汕优63的不育系,保持系,杂种一代和恢复系单株中提取DNA,进行特异基因片断的PCR基因扩增分析。结果表明,从200个随机引物和设计的特定引物中筛选出3个引物,能有效地从不育系中鉴别出保持系,从汕优63中分别鉴定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些DNA分子标记鉴定种子纯度,具有快速,准确,可靠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2.
延长闹德海水库蓄水期的研究,自1995~1999年,历时五年。本课题研究如何把利水调节、防洪调度、泥沙淤积这三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对延长蓄水期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综合三方面计算确定延长蓄水期方案为:6、9月份水位控制在169~174米范围内,当发生Q入≥100m3/s洪水时敞泄排沙,待洪水过后拦蓄洪水退水,其它时段全蓄;7~8月份敞泄排沙。该“平蓄洪排”方案较“蓄清排浑”方案有突破性进展,将非汛期蓄水、汛期排沙运用方式提高到定洪量、流量,定时段控制运用。在限定条件下可以“蓄浑”,并能达到进出库泥沙当年或多年平衡,长期保持可利用库容。闹德海水库运用此方案,提高兴利效益显著。为多泥沙河流水库的兴利运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3.
生食蚶类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蚶类水产品中常有大量细菌存在,为确保生食蚶类的食用安全,研究了魁蚶、毛蚶、泥蚶体内的细菌种类、数量和生理生化特性,并用荧光微生物法对细菌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显示,魁蚶、毛蚶、泥蚶中共有7 株菌,分别为缺陷短波单胞菌、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弗氏枸椽酸杆菌、棒状杆菌属、短稳黄杆菌、溶藻弧菌、有毒威克斯菌,其中多数是条件致病菌,并对常用抗生素有抗性.  相似文献   
114.
为了筛选链状亚历山大藻特异表达的发光相关基因,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链状亚历山大藻特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共获得500个克隆,通过基因PCR初步筛选表明插入片段的大小主要集中在250~1000 bp,随机挑选10个阳性克隆进行双向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有2个克隆基因片段与已知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荧光素结合蛋白和羧化酶/加氧酶,另有8个克隆基因片段在GenBank中未查找到相应的同源基因,可能为未知新基因序列.这些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链状亚历山大藻特异表达基因,阐明其发光机理及建立特异甲藻的新型检测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应用分子系统发育学的方法, 以浙江沿海一海地瓜的18S rDNA和COI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自行设计引物,进行了克隆, 结合来自GenBank 中10种海参的18S rDNA和COI 同源序列, 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它们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结果,基于此海地瓜的各形态学的研究,可以认为它属于海参纲芋参目;鉴于18S rDNA基因的分析,此海地瓜与拟刺参遗传距离为0.017亲缘关系非常近,可以认为它属于海参纲;从COI基因的角度分析,它虽然与怀玉参在系统树上聚成一枝,但支持率很低;仅为49%,遗传距离比较大,为0.223,不足以作为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获得高效稳定的薰衣草再生体系,本研究以‘杂花’薰衣草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BA与NAA及6-BA与2,4-D组合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佳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和MS+6-BA 0.5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出愈率分别为95.2%、92%;6-BA与NAA组合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显著优于6-BA与2,4-D的组合,适合诱导再生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4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分化率为68.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生根率为91.1%。本研究建立了‘杂花’薰衣草的再生体系,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薰衣草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7.
沙蚕和星虫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充分利用沙蚕和星虫资源,利用常规方法分析和检测沙蚕和星虫的总蛋白、总脂肪、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二者的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包括了人类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几乎占到所测18种氨基酸的1/2。所测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7.71%,5.77%),天门冬氨酸(4.61%,4.94%)次之,甘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也较高。沙蚕体内的溶血因子不耐热。同时,沙蚕和星虫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对较高,而胃蛋白酶与类胰蛋白酶的活性较低。可通过投喂藻类和有机碎屑而进行人工养殖,保证原材料的供应。  相似文献   
118.
海蜇毒素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学新  苏秀榕  杨春  李晔 《水产科学》2008,27(3):145-147
利用液氮速冻、石英砂研磨破碎刺胞,用水溶液、醇溶液提取海蜇和沙蜇刺胞毒素。用Sepha-dex G-75柱层析分离得到2个峰,收集2个峰的液体冷冻干燥得到毒素。利用血平板快速检测毒素的活性。沙蜇毒素的溶血活性明显高于海蜇毒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分子量约为10 000~60 000。这类毒素具有溶血、心脏毒性、神经毒性、肌肉毒性、皮肤坏死,影响离子转运以及胆碱酯酶活性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9.
以甘蔗和芭蕉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复合发酵,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探究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对甘蔗芭蕉复合发酵液品质的影响,再分别通过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复合发酵液进行了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6%,酵母菌添加量0.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2h;乳酸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3.0%,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4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蔗芭蕉复合发酵液呈淡黄色,酸甜适口,香气协调,组织状态良好,产品的pH、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分别为4.2、13.5%、3.95 g/100mL,DPPH自由基清除率60.97%,对羟自由基清除率45.09%,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50.7%,说明该复合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0.
<正>0 引言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i)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干果与重要木本油料作物[1],主要分布于浙江省诸暨、绍兴、临安等地[2],香榧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3]。近年来,多地香榧林出现根腐病且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香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香榧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技术研发迫在眉睫。本论文通过组织分离法、单孢培养法获得纯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