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番茄在我国日光温室中连作栽培现象非常普遍,其根围土壤线虫的变化尤其是植物病原线虫的积累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明确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和时间空间分布对有效控制番茄线虫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对辽宁省铁岭市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群落和时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别在番茄定植前期、盛果期和成熟期,定点采集0~10,10~20,20~30cm深度土壤样本135份。结果表明:共鉴定土壤线虫14科30属,其中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小杆属(Rhabditi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植物寄生线虫营养类群在番茄整个生育期都是优势营养类群;利用Graphpad Prism和Canoco的主成分分析和交互分析发现,时间上番茄成熟期为土壤线虫群落数量的高峰期,番茄盛果期和成熟期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空间上靠近日光温室中心点处,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最多;番茄定植前期不同土层深度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GR)差异性显著,番茄盛果期不同土层深度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GR)、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差异性显著,番茄成熟期只有富集指数(EI)在0~10cm土层中显著高于20~30cm土层,其他生态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番茄定植前期和盛果期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但成熟期由于根结线虫的激增使EI指数差异明显,食物网结构较单一。通过揭示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群落和优势属根结线虫属的时空分布,为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2.
范海燕 《农业考古》2019,(5):269-271
《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一书是优秀的茶道哲学典范著作。本文从开拓新兴的茶道哲学的学科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着眼,将著作以大气高远的天地为红线,以品茶养心、事茶致知、修茶明德、援茶正伦、茶通天地的思路脉络为主线,以自然而现实的独特学术品格为基调,以“大益八式”融入中华茶道和哲学理论为实践路径作为突出优点,对《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这部学术专著进行了梳理解读,以对其理论、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出客观公正的阐述。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21 个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旨在分析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2 年田间试验得到的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长、穗粒草重、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长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1 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UPGMA)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1 个品种共划分为6 个类群,Ⅰ类为‘大作1 号’、‘国育101’、‘濮麦6311’、‘中育1211’、‘焦麦268’、‘长育918’、‘泛麦526’;Ⅱ类为‘锦科2 号’、‘安农12’;Ⅲ类为‘经科168’;Ⅳ类为‘偃农27’、‘农科668’;Ⅴ类为‘存麦15’、‘上麦1号’、‘聊麦18’、‘囤麦127’、‘科林04177’、‘光泰54’、‘郑麦1290’、‘耕麦787’;Ⅵ类为‘昌麦9 号’。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形状检测是研究保持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三系”选育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根结线虫的严重发生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控制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本研究从448株根瘤内生细菌分离株中筛选出3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效的生防细菌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3个菌株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均有高毒杀活性,处理24 h校正死亡率达85%以上,同时对卵孵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番茄种子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均能显著减少根结数和卵囊数,相对防效为37.95%~44.51%,同时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分别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油菜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氧化微杆菌为首次报道对根结线虫有效的生防菌株。这些根瘤内生细菌菌株的发掘,为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5.
为了选育水稻野败型(WA)和矮败型(DA)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较强恢复系和分析恢复基因Rf3和Rf4的聚合效应,本研究选取7个携带恢复基因Rf3(或者Rf4)的单片段代换系(indica)两两杂交,配制了10个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这10个杂交组合的F2和F3群体中筛选鉴定6个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的双片段聚合系和5个携带Rf3或者Rf4基因的次级单片段代换系。对于野败型和矮败型不育细胞质,这些双片段聚合系具有不同的恢复性。其中,双片段聚合系DSPL11-01/14-10P的基因型为Rf3-4Rf3-4/Rf4-4Rf4-4,表现出最强的恢复性,DSPL07-01/14-10P的基因型为Rf3-1Rf3-1/Rf4-1Rf4-1,表现出最弱的恢复性,其余双片段聚合系的恢复性介于二者之间。5个次级单片段代换系代换片段的总长度为93.5cM,分布在0.1~45.5 cM之间,平均长度为18.7 cM。利用恢复性最强的DSPL11-01/14-10P及其相应的单片段代换系分别与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和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杂交,通过考察F1杂种株的花粉育性以研究DSPL11-01/14-10P中的恢复基因Rf3和Rf4的聚合效应。结果表明,虽然DSPL11-01/14-10P与其相应的单片段代换系相比能够明显提高F1杂种株的花粉育性,但其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该聚合系聚合的恢复基因Rf3和Rf4之间没有互作效应。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三系"的选育和恢复基因的转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6.
不同秸秆培养基对平菇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作物秸秆主料培养基对栽培平菇所表现出的差异,以便于因地制宜指导生产,特进行试验。设置12种秸秆材料作主料配制培养基栽培平菇,观察并记录。结果表明,平菇菌丝在各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长势及头茬子实体产量都表现出明显差异。根据各培养基的成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C/N在20~50之间,且培养基中可溶性糖与粗纤维的质量比在1附近时,菌丝生长情况最好,产量最高;当C/N在20~50之间,可溶性糖与粗纤维的质量比大于1.5以上时,菌丝长势差,易死菇或不出菇;当可溶性糖与粗纤维质量比在1附近,但C/N过大,超过50以上,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差,产量低。综上,秸秆成分影响平菇生长,用不同秸秆作主料栽培平菇时,必须根据其成分特点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不同水氮处理对温室白萝卜的影响,设置3个灌溉水平100%ET0(W1)、85%ET0(W2)、70%ET0(W3)和3个施氮水平240(N1)、204(N2)、168 kg/hm2(N3),观测不同水氮措施下白萝卜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耗水量、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温室白萝卜进行综合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灌溉对温室白萝卜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施氮和水氮交互效应对其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W3N3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增长最显著;灌溉对温室白萝卜干物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其余品质指标、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不显著;施氮和水氮交互作用对温室白萝卜氮肥偏生产力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品质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W1N3处理下温室白萝卜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大,较其他处理产量提高3.75%~22.13%,氮肥偏生产力提高7.25%~74.48%;各个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范围为208.6~292.4 mm,作物系数值范围为1.12~1.68...  相似文献   
38.
为深入研究蜡样芽胞杆菌905(Bacillus cereus 905)的促生防病机制以及为进一步优化该菌株提供遗传学信息,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B.cereus 905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了基因组拼接、基因功能预测与注释、基因本体分析(GO)、直系同源基因簇(COG)聚类分析以及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B.cereus 905基因组草图序列大小约为5.39 Mb,GC含量35.05%,由127个片段重叠群组成;该序列已提交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LSTW00000000;分析发现菌株905的基因组与其他蜡样芽胞杆菌的基因组有显著的共线性关系;菌株905基因组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与促生防病功能相关的基因。本研究通过对B.cereus 905基因组的测序为该菌株的优化提供了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39.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米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顺昌县引进扬两优6号、丰优559、丰两优1号、丰优22号等优质稻新品种,并在各乡镇试种推广。目前优质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65%以上。为了更好发挥优质稻米产量和米质的优势,根据优质稻品种的特性,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以下高产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华北地区果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可靠性,采用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在2012—2013年对桃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进行了大田小区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蒸散强度与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测定的蒸散强度在果树生育期内均随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计算值与2种实测法测定结果之间均显著相关。全生育期蒸散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5%,但土壤蒸发量计算值比测定值小59.5%~64.8%,而蒸腾量计算值则比测定值大25.6%~26.0%。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作物系数与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测定的作物系数也均随生育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种方法获得的整个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分别为0.90、0.89和0.95。通过对均方根-实测值标准偏差比(RSR)和纳什效率系数(NES)的分析,认为双作物系数法是估算充分灌溉条件下干旱-半干旱地区桃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