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少敏  冉昆  王宏伟  张勇  魏树伟  董冉  董放 《园艺学报》2017,44(Z2):2633-2634
 ‘鲁杏5号’是以‘金太阳’ב巴旦水杏’选育成的早熟杏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97.0 g,果皮底色黄色,阳面具斑点状红晕;果肉金黄色,汁液丰富,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 ~ 13.6%,可食率96.9%,离核,仁甜。在山东泰安果实6月中上旬成熟,发育期75 d左右。早果性、丰产性强。  相似文献   
12.
以在陕西关中土垫旱耕人为土区进行的连续6年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覆盖栽培及施氮量对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为覆草垄沟常规节水,其中覆草模式影响达显著水平。增施氮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经过12季玉米-小麦的轮作,不同栽培模式0~2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为垄沟节水覆草常规,垄沟和节水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硝态氮累积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和施氮量增加,0~200cm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施240kg·hm-2N(N240)处理0~20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施120kg·hm-2N(N120)处理。不同施氮量下硝态氮在0~200cm土壤剖面的分布存在差异,与不施氮(N0)和N120处理相比,N240处理下各栽培模式在120cm以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位于陕西杨凌的为期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覆盖栽培(常规、垄沟、覆草及控水)及施氮量(N0、120、240 kg/hm2)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垄沟和覆草模式均显著增加了玉米子粒产量,对小麦子粒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控水模式降低了玉米和小麦的产量。4种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小麦6年总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垄沟覆草常规控水,差异达显著水平。垄沟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覆草和控水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和小麦的总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顺序为:垄沟覆草控水常规,差异达显著水平。与未施氮肥相比,施氮N 120和240 kg/hm2显著提高了玉米、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两施肥处理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和矿质氮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田间试验为研究手段连续两年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和施用氮肥对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相比,覆膜和覆草均显著增加了0~5、5~10和10~20cm土层水分含量,而施用氮肥却是0~20 cm各土层水分含量均有所降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园作物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返青期覆膜和覆草模式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拔节期覆草模武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覆膜模式,灌浆期各模式之同土壤贮水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冬小麦生长期间不同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均较低,时空变化较小;而不同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较大,其含量的时空变化与施氮量、栽培模武和不同时期有密切关系.增加氮肥用量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的累积量,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明显.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为覆草>常规>覆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盐分(NaCl、混合Na盐和混合Cl盐)胁迫下3个品种(‘银豌1号’、‘S5001-1’和‘737’)的豌豆幼苗对离子吸收与运输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对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的盐分离子吸收、分布、累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在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地上部和根系Na+ 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而K+、Ca2+含量则显著降低;混合Cl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和根系Na+ 含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Cl-、K+、Ca2+ 和Mg2+含量均显著高于NaCl处理和混合Na盐处理。2)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均优先吸收并富集K+,其次是Ca2+;在NaCl和混合Cl盐处理下优先吸收并富集K+,其次是Na+ 和Cl-;混合Na盐处理下则优先吸收并富集Na+ 和K+,其次是Ca2+,但不同处理下离子的分布和累积状况在不同品种的豌豆幼苗间有所不同。3)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的离子选择性吸收系数SAK,Na、SACa,Na和SAMg,Na显著升高,而在混合Cl盐处理下显著降低。同一处理下,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间的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也表现不同,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S5001-1’的STK,Na和STCa,Na较对照显著升高,而‘银豌1号’的STK,Na和STCa,Na在混合Na盐和混合Cl盐处理下较对照显著降低,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间的STK,Na在混合Cl盐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对Ca2+、K+和Mg2+的累积量明显下降,同时为了应对盐分胁迫,根系对Ca2+、K+和Mg2+的吸收及运输能力则显著增强;在混合Cl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对Ca2+、K+和Mg2+的吸收及累积量较其他两种盐分处理明显增加,但根系对于Ca2+、K+和Mg2+的吸收及运输能力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盐分处理,而且品种间差异显著。本结果对于阐明不同盐分类型胁迫下植物对离子吸收与运输的生理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