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目的】探究不同用量纳米氧化铜(nano-CuO)对藏鸡生产性能及肝组织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4日龄藏鸡120羽,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不同剂量nano-CuO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空白对照组藏鸡饲喂基础日粮,nano-CuO低、中、高剂量组藏鸡分别饲喂添加5,50和100 mg/kg nano-CuO的基础日粮,试验为期14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称量试鸡初始体质量和终末体质量,试验期间统计采食量,测算每组试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指标。28日龄时采集试鸡肝脏、肾脏样品,检测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含量,用HE染色法检测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Myc蛋白表达水平,用RT PCR法测定肝组织c-Myc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50 mg/kg的nano-CuO能显著提高藏鸡的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P<0.05),添加100 mg/kg nano-CuO组藏鸡平均日增质量变化不显著(P>0.05),4组藏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nano-CuO添加水平的增加,不同组织中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逐渐升高,且肾组织更容易受到nano-CuO添加水平的影响。5 mg/kg nano-CuO组试鸡肾小球结构清晰;50 mg/kg nano-CuO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周围可见少量血细胞;100 mg/kg nano-CuO组肾小球破裂、萎缩,肾小管可见上皮细胞脱落,淋巴细胞浸润。100 mg/kg nano-CuO组试鸡肝组织c-My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5和50 mg/kg nano-CuO组,而其c-Myc mRNA表达水平较5和50 mg/kg nano-CuO组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100 mg/kg nano-CuO会对藏鸡的肝脏造成一定损害,饲料中的nano-CuO用量以5~5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32.
33.
为了对牦牛源约氏乳酸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进而为运用于相关领域的临床探究提供理论根据,试验采用传统经典的MRS选择培养基,取牦牛小肠黏膜活检组织逐级纯化分离乳酸杆菌,然后对最终分离出的菌株做生理生化学判定及16S rRNA基因测序,并对其耐受强酸和高浓度胆盐、抑制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特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从健康牦牛犊小肠黏膜活检组织中最终纯化出1株牦牛源约氏乳酸杆菌FYL1,可在MRS选择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够耐受pH值为2的强酸和0.40%高浓度胆盐条件,对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1有着很好的抑制效果;而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能,生理生化鉴定此菌株为约氏乳酸杆菌。说明该牦牛源约氏乳酸杆菌FYL1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强酸、高浓度胆盐的耐受特性和抵抗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生物学性能皆较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为分离鉴定山西温室蔬菜西葫芦根茎部软腐病害。[方法]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DNA系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0个菌株经人工接种后,CY39导致西葫芦茎基部软腐,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鞭毛,革兰氏阴性。CY39菌株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AB680280报告的序列相似度为100%。[结论]西葫芦茎基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35.
为分析茎直黄芪化学成分和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5kg茎直黄芪草粉经热回流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分别萃取,对各萃取部位化学成分,及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法(TLC)定性分析,同时用薄层色谱扫描软件,对各成分进行扫描计算相对含量。结果显示,3个萃取部位分别检出13、15、15个显色斑点,其中SYM-12、SYM-10、SYM-6、LF-7、YSYZ-8、YSYZ-6等6种物质相对含量均在15%以上。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专项分析表明,茎直黄芪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至少含8种和6种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其中LFSWJ-5、LFSWJ-6、LFSWJ-7、YSYZSWJ-3、YSYZSWJ-4和YSYZSWJ-5等相对含量均在15%以上,LFSWJ-3和YSYZSWJ-4Rf与苦马豆素标准品一致,相对含量分别为10.02%和15.67%。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地区牦牛链球菌的感染情况、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为牦牛源链球菌的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对55份牦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PCR扩增以鉴定分离菌的种属特性。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小鼠评价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分离菌在血平板上长出灰白色、表面光滑的α溶血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链状排列的阳性球菌。分离菌可发酵葡萄糖、乳糖、海藻糖和山梨醇,不发酵麦芽糖和甘油,硝酸盐还原试验、靛基质试验、V-P试验和MR试验均呈阴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有25株链球菌(Tibet-1~Tibet-25),检出率为45.46%(25/55),其中17株多动物链球菌,8株马链球菌。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已发布的链球菌相似性在97.04%~99.77%之间,其中Tibet-1、Tibet-2、Tibet-3、Tibet-5、Tibet-9、Tibet-10、Tibet-11、Tibet-14、Tibet-15、Tibet-16、Tibet-17共11株牦牛源多...  相似文献   
37.
为治愈一例橘猫自发急性膀胱炎症疾病,以一例患病橘猫为例进行临床诊断、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血气分析检查、超声波检查法确诊疾病;通过体外穿刺并预留导管法、股内侧隐静脉输液、皮下注射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病猫腹下有触痛,膀胱充满,可见膀胱呈梨状,波动感强等膀胱炎症典型特征,血常规检查显示该病猫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为297...  相似文献   
38.
益生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安全无污染,在临床上具备治疗、预防细菌性肠道疾病的功效。为研究牦牛源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是否具有益生作用,试验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敏试验、大肠埃希氏菌攻毒和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肠道组织变化的方法,探究其益生作用。结果表明,在4株牦牛源枯草芽孢杆菌中,Yak-KC7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直径达到(25±1) mm;其次是Yak-KC1、Yak-KC5、Yak-KC6,抑菌直径分别达到(17±1)、(22±2)、(20±2) mm。从病理切片得出,试验组肠道组织较对照组大幅改善。因此,该菌具有治疗大肠埃希氏菌疾病的作用,有作为益生菌株的潜能,为西藏地区益生菌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山西省玉米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玉米品种的茎基腐病抗性,采用根埋法对2011—2018年的1 480份山西省区试玉米品种进行了茎基腐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抗性结构方面,1 480份玉米材料中,抗茎基腐病材料有1 038份,占全部材料的70.1%;早熟材料中抗病材料的占比最大,为81.1%,其次为中晚熟和复播材料,特早熟材料中抗病材料的占比最少,为58.5%。在抗性动态方面,特早熟和复播材料中不同年份高感材料的变化幅度最大,但整体都呈下降趋势;早熟和中晚熟材料中高抗材料的变化幅度最大,整体也都呈下降趋势;而在早熟和中晚熟材料中感、高感、抗这3个级别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平缓,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特早熟玉米品种的选育,稳定早熟玉米的抗性,从而降低茎基腐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胃肠道是牦牛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瘤胃和肠道中的微生物对牦牛的健康生长和繁殖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牦牛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多样性和功能预测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牦牛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性论文,阐述了不同饲粮、年龄、海拔等对牦牛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牦牛的生产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