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461篇
农学   258篇
基础科学   329篇
  255篇
综合类   2318篇
农作物   290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1484篇
园艺   477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基于物质平衡原理的贝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恢复和保护濒危淡水贝类资源,该文根据物质平衡原理,以具有代表性的淡水彩虹贝类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小型的室内淡水彩虹贝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由养殖池、生物过滤器、蓄水池、循环水泵、充氧系统和自动投饵装置等环节组成。并在该循环水系统中对钩介幼虫2日龄的彩虹贝幼贝进行了为期60 d的养殖(2011年6月21日到2011年8月20日),整个养殖周期内,彩虹贝幼贝养殖系统环境稳定,水质稳定良好,彩虹贝幼贝壳长日增长量为15.2μm/d,彩虹贝幼贝的最大相对增长率发生在第40天到第50天,其相对生长率为32.4%,和之前池塘流水、跑道式等养殖模式相比,该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彩虹贝幼贝获得了更高的生长率。该研究可为淡水贝类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利用InDel标记鉴定大白菜杂交种豫新四号种子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el(insertion deletion length polymorphism)是基于基因组测序的第三代分子标记,已在一些作物的遗传研究中得到运用。本研究以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杂交种豫新四号及其亲本和8个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InDel标记和引物组合方法对大白菜杂交种纯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表明,从104对InDel引物中筛选到3对(BrID10667、BrID90107和BrID90147)在豫新四号及其亲本间表现多态性且带型清晰稳定,这3对InDel引物对两批杂交种进行检测,第一批材料所测纯度全部为98.00%。第二批材料所测纯度分别为:100.00%、98.30%和99.10%,与田间鉴定结果 100.00%的纯度高度一致,吻合度达99.13%。利用筛选出来的3对特异性InDel引物分别对豫新四号及其4个同母异父和4个同父异母的杂交组合进行InDel分析,没有一对引物能够将豫新四号以及其4个同母异父和4个同父异母杂交组合同时区分开来。然而在这3对引物中引物BrID90107和BrID10667退火温度相同均为55℃,但是各自扩增产物位置不同,应用引物组合BrID90107和BrID10667就可以将豫新四号与其亲本及4个同父异母和4个同母异父的杂交组合完全区分开。实验结果显示,InDel标记可以快速、准确、经济地鉴定大白菜杂交种纯度,同时证明,利用引物组合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鉴别大白菜杂交种子中的生物学混杂,表明InDel标记技术在大白菜杂交种纯度室内快速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高产条件下化肥氮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的新变化,解析小麦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栽培体系定位试验中设置15N 微区,采用将15N 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通过测定植株、土壤样品分析氮素利用特征。新鲜土壤 NH+4-N和NO-3-N 含量采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15N土壤及植物全氮用美国THERMO finnigan 公司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 plusXP 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管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处理,分别比传统管理高35%和34%。优化管理15N利用率比传统管理高,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各器官中氮素的累积量及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均表现为来自土壤氮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氮,说明土壤氮是小麦生长的主要氮源。传统管理籽粒氮素大部分来源于花前累积,转运氮的贡献率为81.65%,优化管理为62.14%。优化管理土壤硝态氮及15N含量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开花期传统管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及15N大量累积;收获后4060 cm土层15N 出现累积峰,氮肥随水向下运移。两种管理方式的小麦当季化肥去向均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传统管理土壤氮肥残留率高达 69.33%,优化管理较低,为39.17%。【结论】在优化栽培体系中冬小麦施氮量为139 kg/hm2 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高产且氮肥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氮素投入量以及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实现水氮高效前提下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了解河北省屠宰场猪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带毒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2006~2009年采自全省11个地市228个县级屠宰场1565份商品猪的肺脏或肺门淋巴结进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病原学检测,结果4年间猪场的阳性比率分别为55.56%、72.50%、44.62%和28.74%;4年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45%、40.74%、12.01%和7.31%.HP-PRRSV同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瘟病毒(CSFV)混合感染所占的比率为61.66%,多以PCV-2和PRV的二重或三重混合感染为主.总之,HP-PRRSV在河北省猪群中污染面积较大,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5.
100只13日龄白来航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鸡,第1~4组为试验组,第5组为对照组,通过口腔灌服途径,给试验组鸡不同剂量的双氯芬酸(2.5 mg/kg、3.5 mg/kg、4.5 mg/kg、7.5 mg/kg体重),喂药后24 h、48 h、72 h观察鸡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及临床病理学指标(血清尿酸(UA)、血清尿素氮(BUN)、血清K+、Na+、Ca2+、Cl和pH值等)检测,以阐明双氯芬酸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给予7.5 mg/kg体重剂量的药物对雏鸡产生毒性作用,20只鸡中有4只鸡发生死亡,剖检发现有明显的内脏型痛风的病理变化,显微镜观察,肾小管内有尿酸盐沉积、肾小管坏死等病理变化,在肾、肝和脾脏中可见痛风石形成.在喂药后24 h,鸡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BUN浓度也升高.其他试验组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双氯芬酸通过对肾脏的损伤作用,诱导鸡发生内脏型痛风.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70个样本数据,对农田非点源污染总氮(TN)流失系数与6个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X3、土壤质地X4、施氮量X5、年降雨量X64个因素对农田TN流失系数有显著影响。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得知,各因素对流失系数影响的大小顺序为X6〉X5〉X3〉X4。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我国农田TN流失系数的回归方程为Y=-5.3+0.28X6+0.017X5+4.563X3+0.088X4,通过16个文献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我国不同地域农田TN流失系数的估算。  相似文献   
997.
以某供水工程发生的PCCP管爆管事故为例,在水锤计算和PCCP管结构动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对爆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该系统安装的单向调压塔可将最大停泵水锤压力限制在管道设计承压能力以下,水锤压力引起的PCCP管结构动力响应也在管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而环境因素造成的管道腐蚀进而导致管道实际承压能力下降才是造成管道破裂的真正原因.因此,对于采用PCCP管的长距离供水系统来说,除了应采取合理的水锤防护措施外,还应根据管道的运行环境,设置合理的管道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PU的虚拟植物生长的双尺度自动机模型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双尺度自动机模型绘制植物图形的速度,给出其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并行实现方法。该方法将拓扑结构与归一化植物器官相结合构造三维植物图形:首先在GPU顶点着色器(vertex shader)中构造拓扑结构,然后在GPU几何着色器(geometry shader)中实现几何造型,最后将几何结构数据渲染到帧缓存中显示。选取植物学家给出的一株白杨进行基于GPU的生长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随绘制顶点数的增加,采用GPU进行绘制,相对CPU而言,其加速比可以从几倍扩大到十几倍以上。该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大规模自然场景绘制、虚拟农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999.
接种物与猪粪秸秆比对初次启动固体酸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猪粪和秸秆混合物固体酸化的启动条件,该研究分别以碳氮比为11.9、16.0、17.8和22.2的猪粪、秸秆混合物为原料,消化污泥和活性污泥为接种菌,研究厌氧消化反应启动时污泥种类和碳氮比对固体酸化过程的影响,以探索适于初次启动的产酸相的接种菌和混合比例.结果表明:与消化污泥相比,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降解性能和产酸能力;活性污泥接种条件下,在试验碳氮比范国内,以碳氮比为17.8混合物为原料时,有机酸质量浓度可达14g/L,乙酸、丙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50%和20%左右,挥发性固体降解率达23%,表现出较佳的水解和酸化性能,可以满足初次启动的产酸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Kemmerer等(1931)首先在大鼠和小鼠上证明:锰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锰是动物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动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尤其对快速生长的肉鸡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锰可以维持肉鸡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