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37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阐明种植甘草对沙漠地区风沙土的改良效应,以库布齐沙漠阿木古龙甘草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甘草种植年限下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①随着甘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粉沙含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1年、2年和4年生甘草样地粉沙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了1.08%、1.35%和4.01%;...  相似文献   
52.
秸秆覆盖保墒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造成的影响,以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表覆盖不同量的秸杆,测定土壤水分、温度变化,试验表明:秸秆覆盖,有效抑制了土壤表面蒸发,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表层(0cm-30cm)土壤,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差异逐渐变小;秸秆覆盖的调温效应表现为高温时具有"降温作用".低温具有"保温效应",秸秆覆盖地表温度最高值出现时间滞后干对照,对地面5cm处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3.
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在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采用花盆整体称重法,对5种不同粒径砾石覆盖下的土壤水分蒸发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蒸发,与CK相比,2~4mm粒径的土壤日蒸发量降低最多,降幅可达44%,粒径越大,土壤蒸发越多.蒸发过程中,日均蒸发量2~4 mm<4~6 mm<6~8mm<8~10mm相似文献   
54.
为揭示光伏电板布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2016年人工种植的位于光伏电板板前沿、板后沿、板下三种典型部位的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叶片性状及茎叶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沙打旺株高均呈板下>板前沿>板后沿>对照,最大值板下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70%、8750%、9997%;②板下的比叶面积由18845 cm2·g-1增加至22024 cm2·g-1,而对照的比叶面积由13886 cm2·g-1减少至10214 cm2·g-1,光伏电板的布设使得沙打旺叶片表现出逐渐变长变薄变大的适应趋势;③光伏电板周边位置沙打旺的N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均大于对照,而P含量则在板下有明显增加,由008%增加至019%,说明光伏电板可以促进N、粗蛋白及P含量积累;④各位置地上生物量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光伏电板的布设可以显著促进沙打旺更好地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5.
沙区光伏阵列对近地层风沙输移的干扰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沙漠地区建设光伏阵列后,地表吹蚀和堆积过程引起的地貌变化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光伏组件固定结构的稳定,而且间接加速损耗了电板发电功率。为探究沙区光伏阵列扰动下近地层风沙输移特征,在库布齐沙漠中段的200MW光伏电站腹地区域,通过同步测定光伏阵列腹地电板不同部位(板间、板前和板后)和上风向无光伏设施覆盖的流动沙地近地层输沙率,同时利用HOBO小型移动气象站记录观测期风速和风向信息,分析不同风速风向条件下光伏阵列整体阻沙率、局部不同部位风沙流结构及通量模型。结果显示:光伏阵列与风向夹角在–12.30°~82.19°范围内,光伏阵列阻沙率为35.34%~93.02%,当夹角超过45°时,光伏阵列平均阻沙率可达84.63%;随光伏阵列与风向之间夹角增大,板间和板后位置风沙输移高度有向上层移动的趋势,而板前位置则更加贴近地表;双参数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光伏阵列内不同部位近地层30cm高度范围内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沙漠地区建设光伏阵列后近地层风沙输移规律,可为科学制定次生风沙危害防治技术方案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6.
土壤结皮包括物理结皮和生物结皮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物理结皮指的是外力作用使土壤孔隙堵塞而成型的一层土表硬壳;生物结皮是指低等生物与土壤颗粒作用发育形成的复合生物土壤层.在荒漠化地区,地表出现生物结皮是固定沙丘形成的重要标志.已有研究表明:土壤结皮能够固定流沙,促进土壤发育和沙区植被恢复,对改良土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针对生物结皮展开了大量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结皮的微生物特征、结皮理化性质定量分析、生物结皮的水文生态功能、生物结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选取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区域内不同围封年限(3a、5a、7a、10a)的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封育的草原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分析草原不同围封年限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随围封年限的增长,植物种总数持续增加,由未封育的17种增至26种;(2)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所增加,围封...  相似文献   
58.
青贮饲料的pH值和有机酸含量能够直观地反映青贮饲料的品质,是衡量青贮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库布齐沙漠北沙柳、柠条锦鸡儿、杨柴+花棒、甘草为对象,通过添加0.2‰乳酸菌、1.0‰纤维素酶、3.0%DM糖蜜和0.5‰青贮专用复合酶对青贮饲料pH值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方法均使青贮pH值降低,其中添加纤...  相似文献   
59.
以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及羊草+短花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breviflora)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采用分解袋法,测定不同枯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残留率的变化,分析枯落物元素释放规律及分解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期内,不同枯落物残留率和质量损失率呈慢—快趋势,分解速率表现为羊草+短花针茅>短花针茅>羊草;试验区枯落物分解可以较好地拟合为Olson模型,不同枯落物分解50%和95%分别需要2.79~3.15,12.05~13.62年;(2)经过360天的分解,不同枯落物的全C、N、P均表现为释放的状态(NAI<100%),其中全C呈现波动释放的变化特征,释放比例为47.88%~54.54%;全N、全P呈释放—富集—释放的变化特征,其释放比例分别为36.34%~47.87%,57.08%~74.71%。(3)不同枯落物的分解均提高土壤有机C、N、P含量,均比初始值分别增加1.41~1.50,1.27~1.40,0.14~0.15 g/kg。研究结果为草地生态系统元素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