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叶面净Ⅱ可湿性粉剂(沟施、淋灌)防治香蕉褐缘灰斑病,平均防效为87.65%,与生产上常用的药剂25%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防效相当,且药效稳定,持效期长,对香蕉生长安全无害。田间使用量以10g/株为宜。  相似文献   
12.
飞机草不同溶剂粗提液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 ,飞机草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叶片中 ,且以无水乙醇和丙酮粗提液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谱较广。EC50的测定表明 ,无水乙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EC50较低 ,分别为1.58mg干粉 /ml和1.56mg干粉 /ml。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蛋白激酶CCK1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中的致病相关功能,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PCR扩增,获得了该基因1604 bp的5′端片段(L-C5)和131 bp的3′端片段(L-C3),同时以pCAMBIA3300质粒为模板扩增获得了552 bp抗性标记基因(L-Bar),并用In-FusionHD Cloning Kit将L-Bar基因反向插入了L-C5和L-C3序列之间,克隆至pUC19载体上,成功构建了△CCK1突变体的互补载体p△CCK1-C。再从该载体上扩增互补片段,借助PEG介导法转化△CCK1突变体的原生质体,经Basta平板筛选、PCR检测和测序鉴定表明,获得了△CCK1突变体的互补转化子。为进一步明确CCK1基因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中的致病相关功能打下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贵妃品系的芒果为材料,测定了苯丙噻二唑(100,200,300mg·L-1)、多菌灵、接种胶孢炭疽菌5种处理对芒果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的芒果皮的总酚含量在处理后72h和黄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72h以P=100mg·L-1和200mg·L-1的BTH处理的芒果果皮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对照的1.8倍和1.7倍;黄熟果实以接菌和多菌灵处理的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对照的2.1倍和2.0倍。  相似文献   
15.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生防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与不同浓度的NaHCO3 、CaCl2 、MgCl2配合使用,通过离体叶片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生防酵母菌、金属离子及其二者协同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效,同时采用室内平板评价了金属离子对炭疽菌的抑菌作用及生防酵母菌对金属离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离体叶片上,0.5%CaCl2、1.0%MgCl2、2%NaHCO3离子溶液防效均为各自浓度防效最高,分别为65.41%、65.79%、82.37%,生防酵母菌浓度为108 CFU/mL时防效最高为57.13%。田间小区试验发现,0.5%、1.0%的CaCl2酵母菌混合液,1.0%、2.0%、5.0%的NaHCO3酵母菌混合液、0.5%的MgCl2酵母菌混合液防效较好,均高于80%。室内平板试验表明,NaHCO3对芒果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浓度为5%抑菌率达到100%,CaCl2、MgCl2在低浓度时对芒果炭疽菌表现出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表现出抑制作用。CaCl2溶液对酵母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NaHCO3、MgCl2溶液除0.5%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生防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与不同浓度的NaHCO_3、CaCl_2、MgCl_2配合使用,通过离体叶片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生防酵母菌、金属离子溶液及其二者协同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效,同时采用室内平板评价了金属离子对炭疽菌的抑菌作用及生防酵母菌对金属离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离体叶片上,0.5%CaCl_2、1.0%MgCl_2、2%NaHCO_3离子溶液的防效均为各自处理的最高防效,分别为65.41%、65.79%和82.37%;生防酵母菌108 CFU/mL的防效最高,为57.13%。田间小区试验发现,0.5%CaCl_2+酵母菌、1.0%CaCl_2+酵母菌,1.0%、2.0%、5.0%NaHCO_3分别混合酵母菌、0.5%MgCl_2+酵母菌混合液防效较好,均高于80%。室内平板试验表明,NaHCO_3对杧果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5%的抑菌率达到100%;CaCl_2、MgCl_2在低浓度时对杧果炭疽菌表现出促生作用,高浓度时表现出抑制作用。CaCl_2溶液对酵母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NaHCO_3、MgCl_2溶液除0.5%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果胶裂解酶是炭疽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的一类重要水解酶。本研究在杧果炭疽病菌中克隆获得了 3 个果胶裂解酶基因 Cgpel1、Cgpel2 和 Cgpel3,DNA 全长分别为 1 037、1 498、1 089 bp,cDNA 全长分别为 975、 1 380、978 bp,分别编码 324、459、325 个氨基酸,均含 1 个果胶裂解酶保守结构域,均有典型的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中 α-螺旋分别占 16.05%、20.26%、16.92%,延伸链分别占 28.09%、21.79%、29.54%,β-转角分别占 5.86%、8.93%、7.38%,无规则卷曲分别占 50.00%、49.02%、46.15%。Cgpel1、Cgpel2 和 Cgpel3 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 C. tofieldiae(KZL77240.1)、草莓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XP-007274932.1)、C. incanum(KZL84476.1)果胶裂解酶序列相似度在 93%以上。qRT-PCR 分析发现,3 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但在漆酶基因 Lac1 敲除突变体中,表达均下降约 90%。可见 Cgpel1、Cgpel2 和 Cgpel3 是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成员,序列差异较大,在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受漆酶基因 Lac1 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毒素基因cc004-cas序列特征及其功能,以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为材料,采用SEFA-PCR和RT-PCR技术对毒素基因cc004-cas进行扩增,并通过插入潮霉素B基因获得其突变体。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cc004-cas基因DNA和cDNA全长分别为2 800 bp和180bp,编码区含2个内含子(67 bp和49 bp),推测编码59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5.92 ku,等电点pⅠ为5.70,与NCBI中报道的C.cassiicola毒素基因cas编码的毒素前体pro-cassiicolin的氨基酸序列(0HABV25895.1)相似性达85%。cc004-cas突变体表型测定结果表明:在菌落和菌丝形态、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温度、pH要求,产生漆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方面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但用菌饼接种橡胶树嫩叶,致病力略有下降,用粗毒素接种时,致病力明显减轻,可见毒素是多主棒孢菌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但不是唯一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我国杧果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台湾等8省(区)的104株杧果枝枯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杧果枝枯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EC50范围为0.005 6~1.285 2μg/mL,平均值(0.395 5±0.230 2)μg/m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29.5倍。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单峰曲线,EC50平均值可作为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基线。根据抗药性分级标准,104株菌株中,均未出现抗性菌株。该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