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7篇
  1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遵循资源产出量最大及资源投入量最小原则,充分考虑作物生产中气候资源的占有量及气候资源产出量,构造了西北旱作区农作物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模式,并以甘肃天水市为例,根据其农业生产现状,评价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套种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单作及复种较低。  相似文献   
52.
天水市1961-2010年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借助于气候变化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该地近50年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5℃的积温及≥5℃的日数、≥10℃的积温及≥10℃日数均有明显增加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呈减少趋势。气温升高、正积温及其天数增加和负积温及其天数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建议根据气候变化,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相似文献   
53.
天水市牧草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天水地区牧草种植的生态气候适应性及其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计算比较了甘肃省各地区牧草的气候生产力 ,作出的天水市牧草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 ,可为当地退耕种草、发展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天水桃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3-2010年桃物候观测资料及1971-2010年气象资料,建立桃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式,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0年天水市气温线性增加明显,降水量呈周期变化。桃综合气候适宜度较高为0.59,温度适宜度为0.73,水分适宜度为0.47。近年来,萌芽开花阶段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加趋势,水分适宜度呈降低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反相关性显著。果实膨大阶段及果实成熟期,温度、水分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变化比较一致。桃的后期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趋势明显。水分适宜度明显低于温度适宜度,在建立桃园时应考虑关键生育时段的水分补充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5.
甘肃省麦积山景区生态需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研究麦积山景区水分变化特征,为景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运用麦积山景区内多年土壤湿度资料及气象资料,对景区内生态需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积山景区内年实际需水量为678×106m3,土壤含水占21%,蒸散量占79%;最小生态需水定额为480×106m3,土壤含水占16%,蒸散量占84%;最小适宜生态需水定额为624×106m3,土壤含水占18%,蒸散量占82%。降水量为614×106m3,可消耗水中水分盈余78×106m3。降水量大于蒸散量的年份占76%。自21世纪80年代以来,蒸散量呈线性增加趋势。一年之中,6—10月降水量大于蒸散量,11—12月、1—5月降水量小于蒸散量,蒸散需水靠土壤水调节。春季降水量与蒸散量相差较大,对瀑布、溪流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6.
蒲金涌  姚小英  辛昌业  陶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31-16832,16835
[目的]研究天水杏子水分适宜性。[方法]运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98~2003年杏子物候观测资料和毗邻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09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杏子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进行估算,建立估算水分利用程度的水分适宜度及满足度模型。[结果]天水市杏子生长期的水分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水分适宜度和满足度分别为0.53、0.68。全生育期杏子水分适宜度随时间呈下降状态,水分胁迫增大;旺盛生长期水分适宜性最差,其次为初始生长期,后期生长期水分适宜度较好。[结论]利用该模型可对天水市杏子的水分适宜性进行评价,从而为当地的杏子种植区划及科学灌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7.
姚小英  蒲金涌  乔艳君  刘晓强  胡小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6-19637,19721
渭河是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及甘肃东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重要河流。为了探索近39年渭河上游主要气候变化特征,运用1971~2009年渭河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的资料,对气候因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降水呈下降趋势。温度以0.3℃/10a趋势上升,冬、春季增温趋势为0.4℃/10a,夏、秋季增温趋势不明显。潜在蒸散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减少、温度升高、潜在蒸散加强将不利于上游流域内及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程度。  相似文献   
58.
“丝绸之路”东段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丝绸之路"东段12个气象站1971~2005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及着衣指数指标,对该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东段最适宜旅游的月份为5月和9月;自东向西,该路段的气候舒适度逐渐降低;最适宜旅游的季节为夏季,其次为秋季和春季,最不适宜旅游的季节为冬季。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揭示黄土高原中心地带甘肃省陇东地区植被完全毁坏(或严重破坏)的代表区域庆城县和华池县的生态气候效应。[方法]利用庆城和华池县气象站观测资料与作为原生态气候本底标准的子午岭林区太白镇气象站同步观测气候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月平均气象要素差值的年变化曲线和资料序列的方差F统计检验。[结果]庆城县各月与华池站1、3~12月的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子午岭林区;5~7、9~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和空气湿度明显少(小)于林地;盛夏6~8月平均蒸发量明显大于林地。[结论]植被完全毁坏或严重破坏的黄土高原中部陇东地区具有明显的干暖化和水分利用率降低的生态气候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60.
甘肃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生态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糜子种植的生态气候适宜性,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庆阳西峰区、天水麦积区、定西安定区及武威凉州区1985~2008年糜子产量受气候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热因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不同地点糜子的产量影响各不相同;在抽穗~开花期间,旬平均气温对安定、凉州、西峰、麦积糜子产量影响较大,分别为10.5 kg/(hm2.℃)9、.0 kg/(hm2.℃)8、.0 kg/(hm2.℃)及5.6 kg/(hm2.℃),在拔节期旬降水量对产量影响较大,分别为8.0 kg/(hm2.mm)3、.0 kg/(hm2.mm)5、.2 kg/(hm2.mm)及5.2 kg/(hm2.mm);甘肃各地光照基本上都能满足糜子的生长发育需要;最适宜种植区为陇东的塬区、渭河谷地及河西海拔在1 600 m以下灌溉区及敦煌盆地;最具有潜力的种植区为陇中地区及陇东的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