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9篇
  149篇
综合类   26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壤肥力状况对作物产量、品质及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迄今已有不少[1-4],但对作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则不多,对其相互联系方面的探讨则几乎没有[5]。本文研究了三种肥力紫色土对莴笋产量的效应、光合特性以及莴笋营养状况等的影响,以期通过研究,探明其相互间的关系和联系,同时也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施肥等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以常规使用的全粪法所测得种公羊日粮干物质消化率的试验数值为标准,经过t测验表明,与燕助两级离体消化法测得的相应数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而验证了用离体法估测绵羊放牧系食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3.
棉花微孔径喷雾治虫技术薛显森刘修体张新华①李长体①汲建霞②河南鹿邑县棉花办公室47720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防治棉花害虫是当前棉农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但许多棉农爱在它的喷头上装上孔径为1.2~1.5mm的喷片进行喷药,这样药液刚接触到棉叶就往下流,...  相似文献   
94.
乡村发展转型下,结合地理空间差异探讨农地规模经营,对厘清山地丘陵区规模经营条件空间差异及经营模式分区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为研究区,并以乡村转型发展为研究视角,运用Pearson分析方法对村域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探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地规模经营条件进行评价及分区。结果表明:水田面积比重、流转租金、农村剩余劳动力指数、灌溉保证率、道路网密度与农地规模经营呈显著正相关,地块细碎化程度、坡度及距城镇距离等与农地规模经营呈显著负相关;农地规模经营条件空间差异显著,可分为规模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拓展区、山地农业特色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因此,山地丘陵区农地规模经营应全面考量经营条件并引导经营模式分区配置。  相似文献   
95.
紫色土减磷配施有机肥的磷肥效应与磷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长江上游稻油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采用长期田间定点试验并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化肥配施猪粪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紫色土磷肥效应及磷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作物施肥基础上配合施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的减产效应,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水稻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常规施磷量减20%+猪粪有机肥(MDP)常规施磷量减20%+秸秆还田(SDP)常规施肥+猪粪有机肥(MP)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P),各处理利用率在20%~25%之间。油菜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SDPMDPMPSPP,各处理利用率在17%~29%之间。在水稻生长前一个月内,田面水总磷含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常规施肥(P)比不施磷肥(P0)处理总磷含量高4倍左右。各处理中磷含量大小表现为PMPSPMDPSDPP0,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前期土壤磷向水体中释放,配施秸秆比配施猪粪对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效果更好,磷肥施用后的7~10天内是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油菜蕾苔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苗期明显降低,但在油菜开花期和收获后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油菜生长花期以后是土壤有效磷淋失的主要时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化学磷肥减量并配施有机肥是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控源节流"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96.
在重庆地区按紫色土壤习惯命名采集各主要紫色地层母岩发育的54个土壤剖面样品,并进行全钛和无定形钛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紫色土全钛含量范围为TiO22.70~23.9 g kg-1,平均值7.52±3.90 g kg-1;土壤全钛含量高低主要与成土紫色母岩有关,而受土壤风化发育程度的影响不大,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明显;用土壤"钛值"(全钛/无定形钛)比较,各紫色地层母岩初期风化发育的土壤(如石骨子土)钛值大小与母岩基本保持一致,表现为:三叠系飞仙关组(T1f)>侏罗系蓬莱镇(J3p)>侏罗系自流井组(J1—2z)>侏罗系沙溪庙组(J2s)>侏罗系遂宁组(J3s)>白垩系夹关组(K2j);但随土壤风化发育程度加深,钛值显著降低,且钛值大小顺序与土壤硅铝铁率所描述的土壤风化发育程度结果基本吻合,二者达极显著相关(r=-0.809 1**),如果将紫色土壤钛值大小划分为Ⅰ~Ⅶ级,则可将不同风化发育度的紫色土壤归入相应的级别中,据此,可按级别对紫色土壤的风化发育程度做出描述。  相似文献   
97.
不同硼水平对烤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硼浓度下烤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硼浓度下烤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动态均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硼浓度为0~2.00 mg/L时,各处理烤烟的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量均随着硼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硼浓度为200~400 mg/L时,各处理烤烟的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吸收量则随着硼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就烤烟氮磷钾最大累积速率而言,各施硼水平下最大养分累积速率均以钾素最高,氮素其次,磷素的累积速率最低,且硼浓度为0.25~2.00 mg/L的各处理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最大累积速率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就烤烟氮磷钾最大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而言,3种元素各不一致,基本表现为硼浓度为0.25~2.00 mg/L各处理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均晚于其他3个处理。  相似文献   
98.
土壤颗粒分布特征作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土壤中水分运移、溶质迁移等土壤物理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紫色土作为一种侵蚀型高生产力的岩性土壤,当其分布于三峡库区大于25°陡坡地时,成为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物质来源。为了分析降雨强度对紫色土陡坡地土壤颗粒分布空间变异的影响,该文研究了25°径流小区在不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0.285,0.978,1.737mm/min)紫色土土壤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25°陡坡地土壤机械组成在各个降雨强度下,空间分布特征都表现为小区上坡位置粘粒和粉粒含量减少,砂粒含量增加;中坡粘粒及粉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少;下坡粘粒及砂粒含量增加,粉粒含量减少的特征。但是土壤机械组成各组分随雨强的变化,各自的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幅度。(2)陡坡地中0.25mm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WAS0.25)、2mm和0.25mm团聚体分散度(P2、P0.25)的变化特征与降雨强度有密切关系,但是其空间差异性变化不明显。在不同降雨强度影响下WAS0.25的减小幅度在6.7%~16.87%中变化,而P2和P0.25各自的增幅则分别达到了1.94%~5.45%和4.46%~15.45%。通过对陡坡地径流小区紫色土土壤颗粒分布在降雨作用下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为坡面土壤颗粒侵蚀-迁移-沉积这一微观过程的宏观反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三峡库区紫色土25°陡坡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赋分法对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黄金旅游带(重庆段)主要自然、人文景点(区)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旅游资源结构、开发价值及空间组合特点。在旅游带的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人文景观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组合上可分为都市成片旅游区和沿江点状旅游区。基于上述评价结果,文章提出关于了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0.
以越南巨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组分和结构的初步鉴定。采用乙醇浸提,得出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70%乙醇溶液70℃浸提120min,竹叶总黄酮浸出率2.04%.采用纸层析分离和紫外光谱分析,初步鉴定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组分以及结构为:牡荆甙、3’,4’,7’三羟基黄酮、木犀草素、芹菜黄素7-O-苷以及含有4'-OH黄酮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