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方法在柑橘溃疡病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防治该病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9种除草剂对南方亚麻田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表明,二甲四氯钠、敌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4种除草剂对亚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理想,速效株防效分别为82.05%,79.49%,82.05%,82.05%;5个月后的株防效在68%以上,鲜重防效在41%以上,且对亚麻无药害,药剂持效期长达半年,可在南方亚麻田杂草防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可再生能源甲醇作为供热燃料,通过与现有已经推广的两种燃煤供热式密集烤房在升温稳温性能、烘烤综合成本、烟叶外观质量的测试和对比,甲醇供热式密集烤房自动化程度高,升温灵敏,温度均匀,烤后烟叶颜色均匀,油分多,光泽强,烟叶正反色差小,多橘黄烟叶,综合效益高于现有燃煤烤房。  相似文献   
14.
15%前胡香豆素水乳剂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5%前胡香豆素水乳剂的制备原理、乳化剂等助剂的筛选过程;并参照FAO标准对其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性能稳定、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白花前胡甲素为指标依次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法考察CO2流量、萃取压力、时间、温度等对萃取率的影响,确立白花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动态流量,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60 min,动态流量2 kg/h.超临界流体CO2适于萃取白花前胡中香豆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用香豆素类化合物(前胡香豆素Ⅲ、前胡香豆素Ⅱ、北美芹素),每种化合物分别设1、5、10、50、100mg/L处理早稻组合培两优500,研究在低温(5±1)℃胁迫下香豆素对水稻幼苗的成苗率、茎叶干重、根干重以及防御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香豆素化合物处理均能使水稻幼苗的成苗率、茎叶干重、根干重显著高于对照(清水),且50mg/L处理时效果最佳.50mg/L的香豆素化合物处理均使水稻秧苗在低温胁迫下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升高,游离脯氨酸积累增加.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Y病毒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危害重,严重影响着烟草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大部分烟区仍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导致烟叶中农药的残留量增加,不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综述了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病原、发病条件和发病症状,以及该病的发病因素和生物防治方法,并对利用生物方法防治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植物源活性天然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花叶病毒是在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且发生普遍的一大类病害。综述了植物源活性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包括烟草病毒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应用现状及作用机理等,并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丁草胺降解菌P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植株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受丁草胺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丁草胺高效降解细菌,命名为P10,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 sp.)。P10在30℃,pH 7.0条件下7 d可降解89.6%的丁草胺;在28℃,16 h光照和8 h黑暗的条件下培养10 d,该菌株对药害植株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斜纹夜蛾卵及幼虫的长效控制方法,本文探讨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KY)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联用对斜纹夜蛾卵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并评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赤眼蜂的安全性。结果显示,SpltNPV-KY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联用处理斜纹夜蛾卵后,卵孵化率比用5%甲醛溶液处理分别降低了46.80百分点和40.80百分点。SpltNPV-KY单独处理对斜纹夜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幼虫死亡率及正常发育至成虫的概率有显著的影响。SpltNPV-KY单独处理,或与赤眼蜂联用时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均大于60%,卵和幼虫的总死亡率均大于80%;SpltNPV-KY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联用对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出蜂率均无明显影响,SpltNPV-KY对斜纹夜蛾的总致死率分别比单独用赤眼蜂处理高10.80百分点和10.00百分点。研究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与核型多角体病毒联用对斜纹夜蛾卵和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SpltNPV-KY对赤眼蜂无不良影响。本研究对斜纹夜蛾卵-幼虫期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