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修复陕北石油开采区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微地质环境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3%的优化菌群制剂,调控了土壤温度、含水量、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石油平均含量在2 121.5 mg/kg时,经过11~32 d原位微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土壤中的石油含量降解率可达69.52%~88.11%,而对照区土壤中石油含量变化不大,降解率<20%,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缓慢的.这个试验验证了地质微生态修复技术在陕北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依据土壤水均衡原理,采用土壤水潜在可利用量、调蓄系数与土壤水高效利用率等指标,运用土壤水动态资料,深入分析太行山前平原土壤水高效利用性,并以此制定精确灌溉制度。研究表明:可利用土壤水资源潜力大,达131mm,土壤水调蓄能力强。土壤水有效利用效率低,仅为49.1%。大降雨或灌溉(大于20 mm)时土壤水有效利用效率降低;小降雨或灌溉(小于20 mm)时促进土壤水有效利用。制定精确灌溉制度,节约用水90 mm,土壤有效利用效率提高15%。  相似文献   
13.
14.
石羊河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了解石羊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武威盆地,在山前地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河水又补给地下水;在农灌区引河水又通过田间入渗反补地下水。(2)民勤盆地,地下水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和河水补给。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动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石家庄栾城县进行田间试验,在充分分析覆盖试验点与对比试验点系统误差的基础上研究了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动态演变规律.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相对干旱期(8月下旬~翌年4月下旬)与土壤浅层(0~70 cm),秸秆覆盖试验点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均高于对比试验点,且随土壤深度增加,秸秆覆盖作用减弱,秸秆覆盖对180 cm以下土壤水动态影响微弱.当以地表棵间蒸发为主时,覆盖点比对比试验点蒸发量少26.7 mm,表明秸秆覆盖高效抑制土壤水无效蒸发;当以植被蒸腾作用为主时,覆盖点比对比试验点高3.3 mm,表明秸秆覆盖对作物蒸发作用影响微弱.干旱期秸秆覆盖点与对比试验点平均入渗速率分别为0.092 m m/d和0.115 mm/d,表明干旱期秸秆覆盖不利于深层土壤 (220 cm以下)水入渗;而丰水期秸秆覆盖点220 cm处入渗速率明显高于对比点,其平均速率分别为0.192 mm/d和0.096 mm/d,表明丰水期秸秆覆盖能有效促进深层入渗.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态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地质环境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3%的优化菌群制剂,选择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Actinomayces)、真菌类的青霉(PeniciUium)、曲霉属(Aspergillus)等,调控了土壤温度、含水量、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石油平均含量在2 318.5 mg·kg-时,经过11~32 d原位微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土壤中的石油含量降解可达68.47%-84.30%,而对照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的石油含量变化不大,降解率基本在10%以内,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缓慢的.这个试验验证了地质微生态修复技术在陕北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依据河北省栾城县最新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水化学等资料 ,在综合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埋深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由于长期利用石家庄市的城市污水进行灌溉 ,区内地下水水化学场已发生明显的改变 ;长期的超采地下水 ,使得本区的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埋深特征表明 ,在解决本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时 ,除考虑利用各种节水措施改变目前存在的传统灌溉制度外 ,还必须考虑区内污水灌溉对地下含水层污染的可能性 ,防止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