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4篇
  4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2.0 m·s-1、1.0 m·s-1、0.4 m·s-1、0.0 m·s-1风速下风速气象因子对苋菜蒸腾耗水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盆栽苋菜的蒸腾速率及日蒸腾量受不同风速影响的表现相似,差异不显著,整体看来,蒸腾速率和日蒸腾量以1.0 m·s-1风速处理最大,0.4 m·s-1风速处理和对照次之,最大风速2.0 m·s-1处理最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不同风速处理下盆栽苋菜的蒸腾速率、日蒸腾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发现不同风速处理蒸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正相关性最强,2.0 m·s-1风速处理的蒸腾速率与温度的正相关性次之,而其他处理的蒸腾速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日平均温度是影响各处理日蒸腾量的主要因素.盆栽苋菜的物质积累曲线表明,风速1.0 m·s-1处理的物质积累量最大,2.0 m·s-1处理最小.风速处理对温室盆栽苋菜的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以及根冠比均有极显著影响,且1.0m·s-1与2.0m·s-1风速间差异极显著.干物质重受风速影响显著,1.0 m·s-1处理干重最大.风速处理对盆栽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但1.0m·s-1风速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22.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相似文献   
23.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试验,运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频率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同比例的红蓝光同时照射生菜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生菜生长动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研究红蓝光供光模式及交替频率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能耗基础上,16 h光期里,红蓝光交替1次有利于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溶性糖以及粗蛋白的积累;红蓝光交替4次有利于生菜中维生素C的积累以及硝酸盐的代谢;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4次和8次红蓝光交替为最大,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4.
用 95 0 2 1和鲁麦 2 1两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灌水和肥料试验 ,每个品种设常规拔花二水、拔孕二水、深施磷拔花二水、深施磷不灌水和不深施磷不灌水共 5个处理。结果表明 :a .深施磷抑制 1 40厘米以下层次的根系发育 ;b .灌拔花两水条件下 ,深施磷对鲁麦 2 1有效果 ,对95 0 2 1的产量没有影响 ,在不灌水条件下 ,深施磷对两个品种均有增产效果 ;c) .拔孕二水与拔花二水相比 ,前者减产。  相似文献   
25.
基于负水头供液决策的温室作物自动灌溉施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温室作物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供给不易精量控制、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负水头供液的决策方法和系统,采用温室基质栽培番茄负水头耗液量作为精量决策指标,通过自动化滴灌系统对同期内番茄常规基质栽培行进行3~4h的错时灌溉,以定时定量供液方法的番茄栽培行为对照,研究了系统的运行状况、番茄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等问题。结果表明,基于负水头供液决策的自动灌溉系统比定时定量供液系统的单株产量提高了6.70%,水、肥量均节省28.13%。通过试验得出该系统运行良好,可根据番茄日需水规律适量、及时、精准地供给营养液。  相似文献   
26.
负水头灌溉系统供营养液番茄生产及耗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负水头供营养液方式下番茄的高产,同时为常规番茄生产灌溉量的确定提供指导,试验采用负水头灌溉系统供营养液进行番茄生产栽培,测定群体栽培条件下的番茄产量和品质,同时监测番茄群体的日蒸散量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负水头供给营养液条件下,试验期间(112d),番茄产量达130 604.85kg/hm2。与常规(人工)供给营养液相比,负水头供营养液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产量与品质,提高了营养液生产效率。负水头控制下,单株番茄总蒸散量(耗水量)为92.38kg,日耗水量在0.14~1.80kg;番茄耗水量与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不同光照强度下,植株耗水量明显不同,为其他灌溉方式(滴灌等)灌溉量的决策提供了参考。因此,在用其他灌溉方式时,要注意光照强度的监测,适当调整晴天和阴天下的灌溉频率,防止晴天灌溉不足,阴天灌溉浪费。  相似文献   
27.
应用土壤电导率与基模吸力的关系,判断和测定了土壤的进气值,采用改进后的砂型漏斗装置测定了土壤的发泡点。对脱水过程中3个不同剖面层次土壤进气值和发泡点的测定结果表明,耕作表层(A p)土壤的进气值和发泡点分别为1.343和5.880 kPa;淋溶淀积过渡层(AB)土壤的进气值和发泡点分别为2.597和4.116kPa;埋藏表层(A b)土壤的进气值和发泡点分别为0.451和6.076 kPa。由此可见,土壤的进气值与发泡点的数值明显不同,进气值与发泡点是2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28.
基于土壤肥力与目标产量的冬小麦变量施氮及其效果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基于田间18 m×18 m土壤碱解氮测定数据和2001年的小麦产量图数据,采用目标产量模型,设计了变量施氮处方,进行变量施氮试验。以相邻地块均一施肥区为对照,结果表明,变量施氮区产量略低于均匀施肥,且产量变异系数增加;产量构成因子中,变量区的穗密度与对照区基本持平,但变量区的穗密度变异系数较低;变量区的穗粒数低于对照区,变异系数增加;变量区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区,变异系数增加;变量区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对照区,但变异系数也较高;变量区的肥料经济效益略低于对照区,但变量施氮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浓度,减小了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生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9.
冬小麦生长便携式NDVI测量仪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介绍了一种测量冬小麦生长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的新型仪器,该仪器能快速、方便地测定农作物的NDVI值,准确地对作物的生长情况做出评估,对指导作物管理具有着重要作用。它利用日光作光源,通过4个具有特殊光谱响应特性的光电探测器,在近红外和红光两个特征波长处,分别对入射光和植被的反射光进行探测,根据测得的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后,由单片机按一定的计算公式求出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所得NDVI结果由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在  相似文献   
30.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22,他引:49  
该文从精准农业四大技术环节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分析和评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现状和趋势,总结了精准农业的效果和推广现状,并对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