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4篇
  4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31.
不同氮水平下黄瓜-番茄日光温室栽培土壤N_2O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讨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N2O排放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氮水平的响应规律,采用密闭静态箱法,研究了常规氮量(黄瓜季1 200 kg/hm2,番茄季900 kg/hm2)、比常规氮量减25%(黄瓜季900 kg/hm2,番茄季675 kg/hm2)、减50%(黄瓜季600 kg/hm2,番茄季450 kg/hm2)以及不施氮对日光温室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日光温室土壤N2O排放强度的重要因素,4-10月(平均气温为27.4℃)的N2O排放通量最高达818.4μg/(m2·h);而2-3月(平均气温15.1℃)以及11-12月(平均气温14.7℃)期间的N2O排放通量最高仅为464.5μg/(m2·h),比4-10月的N2O排放峰值降低了43.2%。N2O排放峰值在氮肥追施后5 d内出现,N2O排放量集中在氮肥施用后7 d内,可占整个监测期(271 d)排放量的64.7%~67.8%。施氮因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引起N2O排放爆发式增长,0~1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与N2O排放量呈指数函数关系(P0.01)。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N2O排放量为0.99~9.92 kg/hm2,其中75.6%~90.0%由施氮造成。与常规氮用量相比,氮减量25%和50%处理的N2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40.4%和59.3%,总产量却增加4.9%和7.4%。综上所述,合理减少氮用量不仅可显著降低日光温室土壤N2O排放,而且不会引起产量的降低。该研究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构建科学合理的施氮技术及估算中国设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基于包络线法对土壤光谱特征的提取及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的光谱反射率是土壤内在的理化特征之光谱行为的综合反应。Stoner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大类土壤光谱反射曲线类型及其与土壤性质、土壤发生分类的关系。戴昌达等根据360~2500nm的土壤光谱反射率,将我国主要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划分为平直型、缓斜型、陡坎型和波浪型四类。王深法等对浙江省石灰土光谱特征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33.
褐潮土的光谱特性及用土壤反射率估算有机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ASDFR便携式光谱仪对132个风干土壤样品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了实验室测定。根据土样光谱反射率变化,获得了褐潮土土壤剖面的不同诊断层反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在400~1200nm范围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导数光谱方法建立了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程,提出了预测北京地区褐潮土有机质光谱的最佳波段。在波长447nm处采用反射率和A值(反射率倒数的对数)所建立的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较高。采用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建立的预测方程的最佳波段在516nm处。而A值一阶微分光谱在615nm处相关性最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用光谱分析法评价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期对精准农业中土壤养分或肥力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基膜吸力的关系,将土壤发泡点,即土壤导气率由0突变为非0时的基质吸力,与微生物的最高呼吸活性相联系,试图证明土壤微生物的最高活性发生于略高于土壤发泡点的基模吸力。对粗沙土、细沙土和砂壤土三种轻质地土壤的测定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最高呼吸活性发生在略高于土壤发泡吸力的基质吸力。土壤基模吸力较小时微生物活性到达最高值的速度较慢,土壤基模吸力在发泡点附近时,微生物活性到达最高值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35.
基于互补相关模型和IKONOS数据的农田蒸散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获取田块内高分辨率农田实际蒸散信息对于精准农业中制定灌溉计划、变量处方实施及评价水分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将传统方法与遥感结合并生成精细田块尺度的农田蒸散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方向。本文基于互补相关模型和北京2011年3-6月份间内气象观测数据进行了冬小麦实际蒸散估算,并利用大型蒸渗仪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最后将互补相关模型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实现了田块尺度农田瞬时蒸散估算,并结合蒸发比率不变法实现了日尺度蒸散扩展。结果表明:在2011年3-6月间试验区内冬小麦总耗水量达到469.12 mm,其中在灌浆期5月份耗水比重最大,占到总量近二分之一;互补相关模型估算精度整体较高,其中在5月份估算精度最高(R2=0.863,RMSE=0.103 mm);扩展后的日尺度蒸散量与实测结果非常一致(R2=0.937,RMSE=0.668 mm)。上述结果表明在没有土壤温、湿度数据及高分辨率热红外遥感数据条件下,仅利用互补相关模型,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即可估算出精细尺度农田蒸散。  相似文献   
36.
针对全封闭温室夏季高温的现状,以小青菜为试材,采用沟式栽培法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研究了不同光环境和不同的灌溉量处理对全封闭温室内盆栽小青菜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环境下R+D处理温度最高,空气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25%~60%之间,光照强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抛物线变化;生长指标中R+1/2处理的株高最大,而CK叶片数最少;R+1/2处理的盆栽小青菜蒸腾速率最大,各处理的蒸腾日变化规律并没有满足单峰曲线;R+1/2处理的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率均表现最高。不同灌溉量试验中,株高、叶片数、产量、耗水量和水分生产率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为2T3T1T。由此可见,封闭温室内沟式栽培中适宜的补光和灌溉量可以大大提高小青菜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37.
采用砖块栽培和基质栽培,通过设定不同的砖孔密度(0、6、12 孔和18 孔),研究其对番茄
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8 孔、12 孔、6 孔和无孔砖栽番茄果实产量分别比基质栽培番茄果实产量增加
了27.63%、30.84%、23.38%、24.65%,且生产投入成本小。砖栽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干
质量、茎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果实产量、营养液利用效率相对于基质栽培番茄都有所增加,砖栽应用于
现代化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土壤砾石含量的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砾石含量是土壤质量评价与分类的基本参量。但传统的测定采用了随机采样的方法,一些特殊和极端区域的土样难以获得,进而制约了对土壤砾石含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本研究基于土壤由细土和砾石二相介质组成的假设,采用了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结合该技术对土壤中砾石体积含量的评价,对土壤砾石含量做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细土样品的电阻率值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容重及有机质含量对其影响较小。土壤砾石体积含量和有效电阻率之间的关系与Bussian's Law模型预测结果相吻合,且细土电阻率值对该关系影响较大。在细土和砾石的电阻率值分别为160Ωm和3000Ωm条件下,对砾石体积含量估算结果的绝对误差为22%。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提供了土壤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工具,对其应用的研究将会对土壤学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39.
针对集装箱植物工厂体积小、可控性强的特征,利用最适化控制原理,针对控制成本低、控制效果好的营养液管理、人工补光、箱内环境温度3个因子,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建立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将人机交互触摸屏作为上位机,采用开关量控制原理进行营养液循环和LED周期补光的管理;利用闭环PID控制原理,进行箱内温度的调节,可实时监测集装箱内部温度和营养液特征变化过程。同时,采用人机友好的工作方式,通过调用管理者输入的各类参数,自动进行控制决策并执行控制程序。试验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人工设定的控制参数,实现营养液分层循环、定时供液;能够按照设定时间自动控制LED光源的闭合/断开,实现不同光照周期的转换;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调节制冷/供暖机构,使集装箱内温度持续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参照系统在集装箱植物工厂内使用情况,可以确定本系统成本低、运行稳定,能够满足集装箱植物工厂中农作物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40.
负水头供液施肥对温室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日光温室番茄的日蒸散量变化规律,明确日光温室番茄合理的灌溉施肥模式,基于负水头供液系统研究了常规基追肥处理(F1)、按EC值调配的施肥处理(F2)和山崎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处理(F3)对日光温室番茄日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负水头供液系统可以实现0~20 cm土壤含水率的精确控制,各处理变异系数(CV)仅为5.92%~11.9%。日光温室番茄的日蒸散量变动幅度为0.43~5.90 mm,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开花坐果期为日光温室番茄蒸散量最大的时期,日均蒸散量达3.65~3.78 mm,蒸散量可占到全生育期的60%以上。处理F3的生育期蒸散量最大,与处理F1和F2相比,分别增加了3.72%和2.09%。温室番茄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处理F3为最高,与处理F1相比,分别提高了29.0%和24.1%以及16.4%和9.84%。综合分析,采用山崎大量元素配方的施肥处理(F3)不仅增加了番茄蒸散量和产量,而且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为供试条件下最优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