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准S、P88S和Y58S进行分期播种,连续观察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研究这些不育系在海口地区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不育性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10~ 25 d;准S在5月15日至10月16日不育性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不同栽培模式下山栏稻源库流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山栏稻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栏稻山川24为试验材料,以传统旱作为对照,设普通水作、水作覆膜、水旱交替和水旱覆膜4种水旱栽培处理,测定其主要生育期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等指标,并于抽穗后10 d取样观察穗颈的横切解剖结构.[结果]与传统旱作相比,普通水作、水作覆膜、水旱交替和水旱覆膜处理均可提高孕穗期叶绿素含量和山栏稻灌浆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源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普通水作和水作覆膜处理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量、转运率显著高于传统旱作(P<0.05,下同);水作覆膜、普通水作和水旱交替处理的穗颈直径显著大于传统旱作,分别提高34.44%、24.44%和22.78%;4种栽培方式均可显著提高山栏稻的实际产量、每穴有效穗和库容量,库容量表现为水作覆膜>普通水作>水旱覆膜>水旱交替>传统旱作.[结论]与传统旱作相比,不同水旱栽培方式均可通过增加源库流的协调互作性来提高山栏稻产量,其中水作覆膜处理的穗颈结构相对较优,符合源足、流畅和库大的要求,实际产量最高,是较适合山栏稻山川24推广种植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3.
为培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恢复系,以HC086为供体亲本(其Wx基因来自美国水稻品种Francis),以优良的水稻恢复系R898、R476、R838、R6547为受体亲本,利用PCR-Accl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在回交世代进行辅助选择,将供体材料控制直链淀粉的Wx基因导入到不同恢复系中.对后代株系的基因型及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普遍有了显著提高,受体亲本的直链淀粉含量由10.6%~14.4%提高到了18.0%~21.4%.改良株系与广占63S和Y58S的配组实验表明,F1代杂交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原组合有显著提高,并达到适中直链淀粉含量水平,且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改良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以7个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个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普通野生稻的花器性状和异交结实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花药长度和宽度、柱头长度和宽度及花粉量均比栽培稻大,但其花粉粒大小、花粉活力、花粉可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均比栽培稻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花药长度与花药宽度、花粉量与花药宽度、柱头长度与柱头宽度、柱头宽度与花柱夹角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花粉可育度与花粉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异交结实率与其花器性状和套袋自交结实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抗草甘膦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玉米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pCambia3301载体为基础,以玉米Ubiquitin(Ubi)启动子、拟南芥叶绿素转运肽(Chloroplast transit peptide,Ctp)基因、抗草甘膦Epsps基因为元件,构建了玉米高效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幼胚,获得了抗草甘膦无抗生素标记的转基因玉米植株.经田间初步检测转化玉米植株具有一定的草甘膦抗性.  相似文献   
26.
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海南岛现存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探究其植被群落物种特征,分析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伴生物种的特征特性,对海南岛境内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记录样地生境信息、野生稻居群大小,统计不同样点普通野生稻伴生物种种数。结果表明: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共记录植物119种,属28科。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的植被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分类,乔木共计5种,分属5科;灌木层共计13种,分属9科;草本层共计101种,分属14科。原生境中物种数总体表现为:乔木层极少、灌木层较少,草本层为主的特征,其中草本层又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生境中外来入侵种成功入侵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共同构成了影响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位保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水稻新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采用在海南省三亚市、湖北省武汉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等3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用光温因素分级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转换的生态条件鉴定。结果证明,有5个温敏类型不育系的转育温度在24℃以下,有2个光敏类型不育系在12.4h以上,具有较彻底的不育性;有1个光温互作型不育系无论在高温或低温下,转育日照长度均较短。它们均具有较高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1997年从江苏省引进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两优培九,2000年被评为国标二级优质稻米;2001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2、2003年在湖北省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熏已成为湖北省中稻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9.
30.
转基因水稻与普通野生稻及其近缘植物的基因漂流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在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方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及其他近缘植物基因漂流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转基因水稻基因漂流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